孙伟 熊志强
革命前辈何长工在《伟大的会师》一文中写道:“伟大的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井冈山会师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它标志着朱毛联手,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向鼎盛时期,开启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会师前朱、毛两部的联络
毛泽东虽然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落脚于井冈山,却一直非常关心南昌起义部队的境况。1927年10月初,毛泽东便委派何长工设法寻找南昌起义的部队。与此同时,朱德闻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已经上了井冈山,也非常希望尽快与毛泽东部取得联系。1927年11月上旬,朱德、陈毅在上犹地区时,也派毛泽覃(化名覃泽)前往井冈山地区。
何长工回忆,在部队转移到十都的晚上,毛委员找他去了团部,说道:“我们前委决定让你出山去,联系湖南省委和衡阳特委,设法寻找南昌起义的部队。”何长工坦言,没有交通线加上军旅生涯在身上留下的印记,完成这两项任务非常困难。毛委员鼓励他并半开玩笑地说:“长工,你可以自由活动,但要记住白皮红心哟。”“请毛委员放心,我一定千方百计完成任务。”何长工化装成“逃兵”的模样后,便下山了。
南昌起义部队十分难找,因为他们伪装得严密,时隐时现。不过,何长工凭着过人的机智与耐心,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一次他在韶关的澡堂洗澡,正好范石生部的一些军官正在议论朱德的事情,恰巧被何长工听到,才得以同朱德在梨铺头相见。朱德向何长工详细了解了井冈山区的地形、群众、物产等情况后,感到满意。于是,何长工在秘密交通联络员的帮助下,安全返回了井冈山,向毛泽东复命。
朱德在见何长工的时候还说道:“我们已经派毛泽覃同志去找毛润之了,如果不发生意外,估计已经到了。”相比何长工,毛泽覃的目的地比较明确。一路上,他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副官的身份,并且携带着国民革命军的相关证件,能够顺利通过沿路的各种盘查。最终毛泽覃在茅坪见到毛泽东,介绍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的情况以及朱、陈派他来联系的意向。毛泽东惊喜之余让毛泽覃留下工作,并派专人到朱德部联系,欢迎两支起义军联合起来。
毛泽东与朱德真是心有灵犀,在未事先约定的情况下几乎同时互派代表联络,而且都取得了成功,为日后两部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德率部转移上山
毛泽东率部下山接应
1928年1月至4月初,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在湘南地区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年关暴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如宜章、郴州等七县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因这严重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湘粤军阀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纠集了七个师,准备南北夹击湘南。
此时湘南地方领导人贯彻湖南省委的“左”倾盲动主义,实施“焦土战略”,使党和群众的关系受到很大损害;面对敌重兵逼近,又强调“守土有责”。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德不顾湘南特委的反对和阻挠,毅然决定撤离湘南,向井冈山转移。湘南特委并不想上山,走到半路又返回,结果全部被民团抓住并残忍地杀害了。
当时,除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之外,一些农会干部、赤卫队员担心受到敌人和还乡地主的报复,还有他们的家属也一起跟着队伍后面跑,所以队伍越走越庞大,也比较慢。曾志回忆:“在这支队伍中,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哭哭啼啼的孩子,更多的是一大群衣衫不整、神情恐慌的妇女。队伍中,有挑担子的,有背包袱提篮子的,有抱着孩子的,还有扛着梭镖的。”可见,这么一支特殊的队伍能安全到达井冈山,是多么的不易。
朱德与陈毅分兵两路,退往井冈山。1928年4月上旬,朱德率南昌起義部队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由耒阳撤至安仁;陈毅率领湘南农军,由郴州撤回资兴。但是,敌人发现了朱德的部队在东移,立即派出两个师向东追截。正在这时,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两个团前去掩护转移,并在汝城、酃县一带有效地牵制敌军,朱德、陈毅才得以顺利撤退。
1928年3月中旬,毛泽东为执行湘南特委作出的支援湘南暴动的指示,指挥部队分三路离开井冈山向湖南酃县中村集中待命,没有直接去湘南。他发现湘东群众运动发展得很好,于是便想到茶陵活动,使湘东和湘南联系起来。这个建议征得了湘南特委代表周鲁的同意。毛泽东一面派毛泽覃率领特务连往湘南与朱德部联络,一面领导部队就地整训,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3月下旬,毛泽东在酃县中村上政治课时,当得知朱德部队在湘南难以立足,立即兵分两路前往湘南,接应和掩护这支部队撤退。毛泽东亲自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桂东、汝城方向前进;袁文才、何长工率第二团向彭公庙和资兴方向前进。
在毛泽覃率领的特务连接应下,朱德一路经安仁、茶陵到达酃县的沔渡。陈毅一路在资兴县城与何长工、袁文才的第二团会合。4月21日,朱德与陈毅部队等在沔渡会合。
毛泽东率第一团于4月8日攻占汝城县城,迫使胡凤璋部不得不放弃侧击湘南农军的企图,仓促回援汝城。鉴于策应朱德部的目的已基本达到,为避敌锋芒,毛泽东于4月中旬率部撤出汝城,回师井冈。进至资兴龙溪洞地区时,接到由萧克带领的宜章农军独立营五百多人。毛泽东开玩笑说:“好哇!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毛泽东随即率部向东迈进。当部队到达酃县水口时,又与胡少海率领的湘南农军第三师会合。4月20日,毛泽东与团长张子清指挥第一团,在酃县城西阻击围追湘南起义部队的湘军第八军的一个团,将敌击退,为朱德、陈毅部从沔渡一带安全退往宁冈赢得了时间。
朱、毛二人在龙江书院的历史性会见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4月24日前后,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一部分直属部队从沔渡到达宁冈砻市,毛泽东率领担任后卫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在掩护湘南起义部队转移后也回到砻市。这样,分别由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的两支革命军队胜利会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历史见证人何长工,详细回忆了这次历史性会见的经过: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会见地点是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毛泽东同志一到砻市,得知朱德、陈毅同志住在龙江书院,顾不上一路征尘,立即带领干部向龙江书院走去。朱德同志听说毛泽东同志来了,赶忙与陈毅、王尔琢同志等主要干部出门迎接。我远远看见他们,就报告毛泽东同志说:“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是陈毅同志,朱德身后的那位是王尔琢同志。”毛泽东同志点点头,微笑着向他们招手。
快走近书院时,朱德同志抢先几步迎上去,毛泽东同志也加快了脚步,早早把手伸出来。不一会,他们的两只有力的大手,就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是那么热烈,又那么深情。毛泽东同朱德同志这次历史的会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进了龙江书院,毛泽东同志把我们介绍给朱德同志,朱德同志也将周围的干部,向毛泽东同志作了介绍。
毛泽东同志带着祝贺的口吻说:“这次湘粤两省的敌人竟没能整倒你!”
朱德同志说:“我们转移得快,也全靠你们的掩护。”
谈了一阵军情以后,毛泽东同志热情地说:“趁‘五四’纪念日,兄弟部队和附近群众开个热闹的联欢大会,两方面的负责同志和大家见见面。”说着,转过身叫我负责准备一下大会,详细地指示了该准备些什么,最后特别强调说:“要多发动些群众来参加!”
接着,在龙江书院三楼的文星阁,毛泽东与朱德等人在融洽、热烈的气氛中,共同商议了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等重要事宜。
隆重的井冈山会师大会
1928年5月4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砻市沉浸在一派喜庆之中。龙江河东岸的沙洲上,有一个用门板和竹竿搭起来的主席台,被一面面红旗簇拥着。主席台两旁插满了写着“庆祝两支革命队伍胜利会师”“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标语板。
一大早,人们川流不息地向会场走来。当两支部队进入会场时,千百双眼睛凝视着这支威武的人民武装,无比的兴奋,万分的激动。整齐的部队和湘南农军约一万多人,同喧腾的人群汇成了人山、旗海。到处红旗漫卷,锣鼓喧天,人头攒动。
十点钟,由党、政、军、工、农各界組成的主席团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担任大会司仪的何长工高声宣布:“大会开始!放鞭炮!”顿时,鞭炮声响起,经久不绝;军号声整齐嘹亮,威武雄壮。军乐一停,大会执行主席陈毅宣布大会开始。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来开会庆祝两支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接着,他宣布了改编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领导人及部队编制序列等。
朱德军长说,我们党领导的两支革命武装的会合,意味着中国革命的新起点。参加这次胜利会师大会的同志,一定都很高兴。可是,敌人却在那里难过。那么,就让敌人难过去吧。我们不能照顾他们的情绪,我们将来还要彻底消灭他们呢!这次胜利会师,我们的力量大了,又有了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最后,他希望两支部队会师后,要加强团结。话音刚落,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是军党代表毛泽东讲话。他指出了这次会师的历史意义,同时分析了红军部队的光明前途。讲到红军任务时,他还明确指出:我们红军不光要打仗,还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现在我们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不如敌人,但是我们有马列主义,有群众的支持,不怕打不败敌人。敌人并没有孙悟空的本事,即使有孙悟空的本事,我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因为我们有如来佛的本事。他们总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我们要善于找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兵力专打这一部分。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敌人也有弱有强。“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我们抓住敌人的弱点,狠狠地打一顿,打胜了,立即分散,躲到敌人背后去玩“捉迷藏”的游戏。这样,我们就能掌握主动权,把敌人放在我们手里玩。这一番话,把大家说得心花怒放,信心倍增,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讲了军民关系的问题,各方面代表也都讲了话。随后,来自两军的文艺骨干登台进行文艺表演。节目丰富多彩,现场热闹非凡。大会直至下午一时才结束。
为了纪念井冈山会师伟大的历史意义,朱德后来在《红军会师井冈山》一诗写道:
红军会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粟裕高度评价:“井冈山会师,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对当时坚持井冈山地区的斗争,而且对尔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孙伟,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博士后;熊志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危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