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贵
(福建省福清市第三医院骨科,福建 福州 350301)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受到骨组织钙元素不足影响,骨密度、强度呈现下降状态,增加骨骼脆性进而形成的疾病[1]。当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往往伴随较高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也是该疾病产生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数量逐渐增长,并且女性患病群体远高于男性,要求临床应提高重视度[2]。西医针对该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药物应用往往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研究工作,在药理研究深入的情况下,中药治疗机理也更加清晰。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骨瘘、骨痹范畴,主要呈现本虚标实的特点,借助中医药,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减少副作用,进而提升患者身体机能。围绕该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采取中药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但是因为单味中药药性相对单一,在治疗过程中,最终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中药组方治疗,确保患者临床疗效。本文以中医视角出发,阐述对该疾病的认识,并进一步分析采取补肾健骨汤治疗,对该疾病患者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n=36)性别:男/女=24/12例,年龄(61.26±4.09)岁,病程(7.26±2.14)月。对照组(n=35)性别:男/女=23/11例,年龄(61.30±4.10)岁,病程(7.29±2.16)个月。患者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3]:(1)患者与临床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一致;(2)患者腰部伴随外伤,存在压痛、肿胀情况;(3)患者脊柱完整;(4)对治疗工作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干扰骨代谢疾病;(2)合并脊柱原发性、转移性肿瘤患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患者,认知不全,无法配合治疗工作。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手术术式进行治疗。
对照组:在手术后,选择碳酸钙D3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碳酸钙口服剂量为1.5g,维生素D3口服剂量为1片/次,2次/d。为患者提供鲑降钙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50IU/次,1次/d。
观察组:在采取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同时,配合补肾健骨汤煎服治疗,该药方组成包括川续断、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各15g、盐狗脊20g、杜仲12g、山萸肉、当归、熟地黄、怀牛膝各12g、骨碎补、肉苁蓉、川穹各10g。水煎取汁,共取出600mL,每天指导患者服用1剂,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均保持2个月。
(1)治疗效果[4]: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疼痛情况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疼痛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的更改;无效:患者治疗前后无变化。(2)VRS即疼痛指数疼痛分级法,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疼痛越剧烈;VAS即视觉模拟评估法,量表内容共计0~10分,评分与患者疼痛情况呈反比;ODI指数对患者骨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评分0~45分,评分与患者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呈反比。(3)WHO-BREF量表对患者加以评估,其中,生存质量感受、健康状况感受评分范围0~5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范围0~25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记录患者骨密度情况,借助自制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评分越接近100分,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
在治疗前,观察组VRS、VAS、ODI评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VRS、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对比生活质量分)
观察组骨密度与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对比骨密度、治疗满意度分)
骨质疏松患者多伴随全身、腰背疼痛等,受到疾病影响,将会增加患者骨折风险,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该并发症也是骨质疏松最后严重的后果[5]。中医根据该疾病临床特点,将其归属于骨瘘、骨痹范畴[6]。我国古代文献指出,在人体超过40岁后,在年龄增长的情况下,患者身体机能将会呈现衰退,进而引发患者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抽筋等并发症,而上述中医证候要素,也会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提供提示。相关研究[7]显示,在骨质疏松人群中,以中医证候角度出发,骨密度、骨矿盐属于内在本质。相关调查进一步确定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候要素。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脾肾两虚兼血瘀型最为常见。
以中医视角出发,认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主要与肾虚密切相关,而外因主要是受到跌扑损伤影响。因此,临床认为该疾病病机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的肾虚情况。中医认为肾具有养精的作用,在肾精充盈的情况下,能够促进骨质滋养,保持骨骼强韧有力,而一旦肾精缺乏,将会使骨骼成长、营养受到负面影响。在中医视角下,对骨折进行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在疾病早期治疗阶段,强调应以活血通瘀作为治疗重点,而在进入疾病治疗中期后,则需要以活血化瘀作为治疗重点,在进入到疾病后期后,则需要以补肝肾作为治疗重点。近年来,中医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化,特别是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确保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进而提高患者关节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优化。
既往临床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展开研究,对药物治疗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其中,西药主要采取碳酸钙D3片、鲑降钙,对患者进行治疗,在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效果为73.58%,而在采取中医治疗后,选择补肾健骨汤,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效果为98.55%,这说明,在与西药进行对比的情况下,中药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在治疗后,患者骨折恢复速度也相对较快,患者对药物接受度较高。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22%,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更高(P<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高度相似,进一步证实了补肾健骨汤在临床治疗中的优越性。同时,本文研究还发现,观察组VRS(2.12±0.05)分、VAS(3.29±0.57)分、ODI评分(15.04±2.34)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中药药方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能够促进患者疼痛情况的缓解,可有效加快患者功能恢复速度。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1.25±0.20)g/c、治疗满意度(96.54±6.24)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采取补肾健骨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能够提升患者骨密度,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使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到健康生活状态中。既往临床针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彻底性,能够满足当前患者济宁治疗需求。但是因为在术后老年群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差,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需要另外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其中,碳酸钙D3片、鲑降钙素应用较为常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是在改善患者活动受限方面的治疗效果相对有限。因此,临床强调可在西药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补肾健骨汤治疗,在促进患者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实现活血化瘀,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提高患者骨密度,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突出,进而优化患者生活质量。针对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中医主要治疗重点为补肾壮骨,这也与肾主骨理论具有一致性[8]。本文提出治疗方剂为补肾健骨汤,其中,巴戟天、淫羊藿能够起到补肾阳的作用,还能够强筋骨;杜仲、盐狗脊、川续断等中药材,能够促进患者补益肝肾,进而实现强筋壮骨;骨碎补能够起到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的作用;肉苁蓉的添加,有利于促进患者补肾壮阳;怀牛膝补肝肾功效明显;熟地黄、山萸肉、菟丝子等三种药物,能够帮助患者补血滋阴,当归有利于养血活血,川穹能够起到行气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9]显示,借助补肾壮骨中药,有利于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实现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进而对雌激素受体水平加以调节,并且还能够促进患者钙磷代谢水平,抗氧化功效显著。同时,取骨质疏松大鼠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巴戟天的应用,在大鼠中,能够对RANK表达实现抑制,进一步起到控制骨质疏松进展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对骨质疏松病症的保护[10]。淫羊藿在抗骨质疏松活性方面优势显著,能够对骨细胞增殖、分化造成刺激;杜仲能够在强化骨组织发生蛋白2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患者骨密度,进而加快患者骨细胞代谢,能够促进骨质矿化,进而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盐狗脊的应用,能够使大鼠去势后,减少股骨骨量丢失情况,进一步减少骨小梁微结构恶化,通过联合上述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实现活血舒筋、通络止痛。有学者借助动物实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借助补肾壮骨唐,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进而实现肾功能保护,在调节骨组织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采取补肾健骨汤治疗,能够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提升患者骨密度,降低患者疼痛情况,使患者关节功能得到修复,进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患者临床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