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居环境的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评价

2023-05-07 13:23刘奔腾张洁茹董建红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居维度村民

刘奔腾, 张洁茹, 杨 程, 董建红

(1. 兰州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2. 东南大学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50; 3. 兰州理工大学 基建规划处, 甘肃 兰州 730050)

乡村人居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地域空间环境等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实现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1].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加快推进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导向的乡村建设工作.然而在当前城乡转型的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正面临着系统结构失衡、生态景观破碎化、聚落空间无序化、传统文化衰落等问题[2].鉴于此,构建吻合区域发展实际的乡村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并客观诊断和鉴别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成为目前区域乡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乡村建设质量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其中以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比如黄磊等[3]从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及生态支撑保障体系5方面构建了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张挺等[4]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筛选出15个三级指标和44个四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以全国11个省35个乡村进行了实证评价.陈锦泉等[5]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构建了集生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健康、环境友好、生态支撑保障5个层面为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认为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性保障建设尤为重要.就评价方法而言,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主成分法、双基点法、IPA分析法等[6-9].谢花林等[10]运用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来确定海淀区5个乡镇的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张云路等[11]运用“三生空间协调”的方法,对河北省雄安新区北沙口乡进行乡村建设适宜性评价,并解释其空间分布格局.王南希等[12]根据乡村景观的价值内涵提出以景观生态学、景观感知与景观评价研究方法,因地制宜地对乡村景观价值进行了评价.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就乡村建设质量评价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具体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一是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对于生态敏感、经济薄弱区域的乡村建设至关重要,而现有基于人居环境理论开展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质量评价文献鲜见;二是已有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体系虽然在客观性与量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指标体系并未客观表征黄土高原的地域特性;三是考虑到人居环境建设质量水平的测度研究影响因素较多,探索村民对人居环境需求的研究较为欠缺;四是在乡村建设评价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趋向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基于人居环境视角对乡村建设进行量化评价与分析一直是学者们探索的难点.因此,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以庄浪县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以及乡村建设的特点构建指标体系,揭示不同维度在建设质量中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理论引入

20世纪50年代,希腊城市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构想,他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与环境最密切、最具体的物质交换与情感交流的地理空间.按照聚居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乡村型聚居和城市型聚居两大类[13].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道萨迪亚斯明确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指出人居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聚居及其环境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科学[14].在此基础上,吴良镛院士规范了人居环境研究的框架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开放的系统中进行研究,提出了人居环境五系统(自然、人类、居住、社会和支撑系统).乡村人居环境指乡村居民在集聚中所涉及到的与生活、居住和基本生产活动相关的生存环境,是乡村区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15].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资源要素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论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构建了面向人居环境的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体系,解析人居环境理论与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图1).具体来说,人居环境理论为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导向的乡村建设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人居环境子系统与乡村建设维度之间线条的粗细表征了作用程度的强弱.

图1 黄土高原乡村建设逻辑框架构件

1.2 构建指标体系

乡村建设质量评价是对乡村建设要素或总体优劣的定量和定性描述,为客观合理地进行评价,在人居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活水平、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等方面,在梳理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16-18],结合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21个具体指标对子系统细分、描述,对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质量进行评价(图2).

图2 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指标体系

1) 生产维度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各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普遍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但有学者对黄土高原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产投入普遍存在冗余,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冗余十分严重[20],可见特色产业对该地区影响不容小觑.甘肃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属于落后的省份,研究该区域农业规模经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农民生产劳作更加便捷高效,故农业机械劳作为该准则层的指标之一.更有学者提出应推动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避免土地闲置[22].在“三权分置”提出后,闲置耕地流转切实改善了实际问题.指标均为正向属性,具体包括粮食生产能力,特色产业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劳作、闲置耕地流转五项指标.

2) 生活维度

乡村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土地利用多功能态势趋强,加速乡村生活系统内部要素的流动及相互作用[23].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发展长期受到复杂多样的因素制约,是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等要素的过渡地带,不稳定因素很多,表现出典型的多维度贫困.生活维度指可以满足村民长期居住活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主要反映村民的生活水平,包括居住条件和社会服务.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统一体,是提高农户获得感的根本保障[24],可用家庭收入水平表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而社会服务是村民享受的医疗、教育、交通以及信息化服务,其中改善住房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可以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具体指标为家庭收入水平、住房条件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医疗服务保障、对外交通便捷.

3) 风貌维度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农村垃圾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农村垃圾的有效处理直接关系到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尾菜综合处理利用率.农村污水处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河流的清澈程度,农村污水主要包括家庭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人畜粪便污水、雨水冲刷污水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类形式的乡村建筑空间改造项目屡见不鲜,传统风貌的规划及实施对地区传统文脉的延续有着重要影响.无论是何种改造项目,乡村建筑风貌控制均需要以地域文化为视角,以文化影响作为建筑风貌的确定依据,建筑风格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舒适程度,对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有重要作用.综上,选取垃圾分类回收、村庄污水处理、建筑风格协调、环境空气质量作为风貌的指标因子.

4) 风俗维度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是历史的产物,不可避免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乡村是风俗最根深蒂固的地方,有些风俗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又可以划分为诸多的不同文化团体,在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时还需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人群之间对于传统技艺传承这一指标.而乡村文化主要包括地域文化和当地的文化活动,通过乡风文化建设,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从而使得乡村全面发展,就离不开民俗文化举办这一指标.一方面,对闲置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利用,进一步增进邻里之间的互动,传承地域文化可以反映村民的集体乡村记忆,增进邻里关系融洽.另一方面,以文体教育设施和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传统技艺传承、民俗文化举办、邻里关系融洽、文体活动多样四项因子纳入本次指标.

5) 治理维度

长效管理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政务公开是使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进行查询、监督.村民议事按照村民人数产生出的群众性非正式组织,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对现任村干部决策村内大事之前进行调研论证、在决策之中进行献计献策,在决策之后进行实施监督.村规民约重在通过道德教化规范社会行为,是一种村民的价值理念,是一种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更是一种村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治理维度主要包括村庄政务公开、村民议事水平及村规民约建设三项指标,鼓励村民和村集体全程参与乡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村务公开通过一定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尊重和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1.3 研究方法

1.3.1AHP确定主观权重

1) 建立各层次间的递阶结构模型

本文的层次分析递阶结构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依次对应图2中所涉及的一、二、三级指标.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邀请五位乡村建设领域的专家,采用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重要度打分,1-9标度法含义如表1所列.用B=(aij)n×n确定判断矩阵中的具体数值.

表1 标度法含义

3) 确定各判断矩阵的权重系数

根据判断矩阵求最大特征值根λmax和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w1,w2,…,wm},经过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该目标层对上一目标层的相对权重.λmax和W的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任意的i=1,2,…,n,(AW)i为向量AW的第i项元素.

4) 一致性检验

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建立一致性检验CI和RI,其中RI由各阶数的判断矩阵所对应的数值表得到(表2)[25],当CR<0.1时,一致性检验通过,否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表2 RI的取值范围

CI=(λmax-n)/(n-1)

(4)

CR=CI/RI

(5)

1.3.2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

熵值法利用信息熵来判断指标的有效性和价值,若该指标值离散度越大则嫡值越小,进而权重越大;若该指标的离散度越小则嫡值越大,权重越小.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 计算第i个指标在t项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6)

2) 计算第i个指标的熵值:

(7)

3) 计算第i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dj=1-ej

(8)

4) 确定第i项指标的权重:

(9)

1.3.3综合权重

将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权重值计算,使最终权重更为可靠、有效.用Bj表示AHP权重Wi和熵值法权重Ai线性组合后的最终权重

(10)

将综合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11)

其中:Bn为准则层下的指标数.

1.3.4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总体评价,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设计评价的客观性及科学性.本文结合隶属函数分别建立二级指标的5个模糊矩阵进行乡村建设质量的研究,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 确定评价指标集U={U1,U2,…,Um}(m为评价指标数量),评级集V={V1,V2,…,Vn},评价等级一般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3)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各评价指标相对于评价集的隶属度所构成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i:

(12)

4) 计算指标层模糊综合评价集.根据得出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向量T与对应评价指标的评价矩阵R进行合成得到评价向量B:

Bi=Ti×Ri=(T1,T2,…,Tn)×

(13)

5) 计算准则层的模糊综合评价集:

6) 结合李克特量表计算综合评价值,评价等级表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人居理论的黄土高原建设质量评价等级

2 实证检验

2.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东部,六盘山西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农业县.县城建成区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县域总面积1 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81%,农业人均2.46亩,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县.本研究选择庄浪县为案例,运用前文所述的研究方法,具体阐述人居理论的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评价的应用过程.此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向县域常住人口发放2 69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 587份,其中性别分布均匀平衡,参加问卷28~48岁的人口居多.文化程度方面,拥有初中学历的样本对象占比最多,占总人数的38.5%,小学学历的样本对象占比为37%.样本对象的工作情况主要以务农为主,占总人数的58.8%,少部分的样本对象在企业、事业单位上班或经商.

2.2 确定指标权重值

依上述的AHP-熵值法组合赋权方法,计算5个维度下21项指标权重值,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和得分结果,权重结果见表4.

表4 基于人居理论的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评价结果

2.3 模糊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质量评价的综合得分为3.294 0,风俗维度得分为3.753 0,居于首位,说明庄浪县建设质量优势在于风俗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尤其是邻里关系融洽(3.608 5)、民俗文化举办(3.647 3)和文体活动多样(3.376 0)位于满意等级,进一步印证了风俗维度对推进乡村建设发挥的积极功能.事实证明,庄浪县合理利用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并重点挖掘与整理优秀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推进乡村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不断增强乡村民俗文化的活力.

治理维度得分为3.447 5,位居第二.其中,村民议事水平(3.724 8)和村务公开组织(3.414 7)使村民得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运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与方法,留下了较高的评价,其实施受到了村民认可.这两项指标是治理维度得分高于综合值的重要原因,在同一维度下仍需关注村规民约建设(3.220 9)这项指标.村规民约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原因是村规民约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一些乡规民约关注不够的考量.

风貌维度得分为3.308 4,略高于综合评价值.其中建筑风格协调满意度最低(2.620 2),是影响风貌维度得分低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农房是代代农村工匠相传,未采用专门的设计图纸,多数行政村尚未编制相应村级规划,对于如何打造村庄整体风貌尚无头绪,且因施工设备简陋等原因,当地标准图集的实施落地也较难,同质化的建筑风貌引发地方特色认同缺失的困境.同时,乡村与城市住房的差距主要是厕所条件和供暖条件.

生产维度得分为3.132 7,满意程度较低.其中,粮食生产能力(2.767 4)和闲置耕地流转(3.186 0)位于一般等级.物质文明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而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基础差,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不足,使得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同时,黄土高原自身生态脆弱的特性制约着粮食生产和耕地,重点聚焦农业规模经营(3.325 6),避免同质化竞争,使用农业机械劳作(3.251 9)可提高生产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3.209 3).

生活维度的评价值最低(3.009 1),从实际情况看,家庭收入水平和住房条件改善在该指标较为薄弱,此类反馈具有公共的属性.评价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水平(2.158 9)和住房条件改善(2.740 3)未达到满意水平,生活满意度和村民的家庭收入息息相关,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成为影响村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对外交通便捷(3.124 0)虽位于满意等级但其得分低于综合得分,医疗服务保障和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得到提升.

3 对策和建议

通过比较不同指标不同维度的重要度和满意度表现,帮助决策者识别评价指标中的优势劣势.以21项指标重要性的平均值(0.238)和满意度得分的平均值(3.217)为分界线,绘制IPA象限图(图3).

图3 重要性-满意度IPA象限图

根据IPA原理可知:

第Ⅰ象限为重要性高满意度强的优势区.象限内包括村民议事水平、垃圾分类回收、邻里关系融洽、教育教学质量、村庄政务公开、农业规模经营和村规民约建设7个指标.这7个指标重要性高、表现性高,未来可继续发挥优势效能.继续提升策略为:1) 鼓励村民和村集体全程参与乡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2) 考虑提高全县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尾菜综合处理利用率.3) 建议对闲置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利用,进一步增进邻里之间的互动.4) 不断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提升乡镇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教学能力.5) 注重参与新模式,健全完善村级议事会、监委会、理事会等群众组织运行机制.6) 继续延伸农业产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和电商服务发展,提升配套的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及交通服务设施.7) 引导村民将环境卫生、乡村规划管理、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

第Ⅱ象限为重要性低满意度高的保持区.环境空气质量、民俗文化举办、医疗服务保障、文体活动多样和农业机械劳作是位于这一象限的5个指标.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居环境的舒适性,而农闲时文体活动对于村民参加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有直接影响,民俗文化举办、环境空气质量重要性最强,但满意度最低,说明庄浪县在配套设施方面仍存在不足;县域耕地主要为山地梯田,灌溉难度较大,因地势原因机械化耕作效率较低,而因地势原因农业机械劳作会直接影响人工成本和收成率.以上因素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后续优化过程中保持现状即可.

第Ⅲ象限为重要性低满意度低的改进区.象限含特色产业发展、闲置耕地流转、对外交通便捷、村庄污水处理、传统技艺传承、建筑风格协调和家庭收入水平7个指标,后期需要对该类指标做出适时调整,以期在短期内达到平均水平.主要提升策略为:1) 加强特色产业发展结构.对基础薄弱、规模小,受区域限制效益低,缺乏竞争力,农产品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的结构进行调整.2) 继续优化闲置耕地流转.庄浪县耕地流转面积占比虽从2010年的1.84%增长到2020年的19.62%,年均增速达26.7%.但是庄浪县耕地面积是县域总面积的81%,且全县总人口数的70%为农业人口,仍需对耕地进行规划.3) 扩充对外交通渠道.提高配套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及交通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电商服务.4) 完善污水管网建设.从实地调研得知,污水管网只能覆盖到靠近乡镇的村庄,远离乡镇的村庄一般随意泼洒或排入河道.亟待对污水设施、管理人员及后期维修的投入进行规划.

第Ⅳ象限的指标是重要性高满意度低的弱势区.象限含粮食生产能力和住房条件改善2个指标,村民对该区域的指标期望程度较高,但实际体验效果不尽人意,后期应亟需重点关注.首先,庄浪县属寒旱地区,且耕地主要为山地梯田,灌溉难度较大,机械化耕作效率较低,农业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基础较差,导致粮食生产能力发展水平较低.其次,住房条件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村民没有自我建房的意识.住房主要是靠专家的规划整齐而建,没有自我风貌的特色,统一化的住房使得村民的住房缺少乡愁味道.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制约因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关键.

4 结论

本文构建的人居环境理论是衡量乡村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论文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环境特点以及乡村发展建设规律,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维度和21项指标作为乡村建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建设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庄浪县的整体乡村建设处于良好水平.从各个维度的评价值来看,风俗和治理维度得分较高,生产和生活维度的满意度有待提升.通过IPA象限图分析发现,各指标不同维度的重要度和满意度表现差异明显,其中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是目前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的关键.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兴村建设的基本现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侧面反映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可以在黄土高原地区进一步推广.

本研究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的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乡村建设评价的研究思路,在实践上填补了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评价的缺失.但本研究可能存在指标体系和指标选取不够全面的问题,仅是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质量评价的有益探索.鉴于乡村评价具有时变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通过定期测评、跟踪讨论等方法进一步修正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决策,才能为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进程持续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人居维度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