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售卖的美丽——“苏州瘦马”考

2023-05-06 04:41张静怡
民俗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北京出版社瘦马竹枝词

王 宁 张静怡

一、缘 起

“瘦马”非马,其实指人。《汉语方言大词典》“瘦马”条:“旧时指被人买去养着、自小学习歌唱、长大了卖给人家作姨太太的女孩。吴语。”(1)许宝华、[日]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中华书局,2020年,第6025页。明清江南地区将豢养这类女孩子以获利的习俗称为“养瘦马”。又由于这类女孩多数被富人卖去做妾,林语堂遂将“扬州瘦马”意译为“The Concubine Market of Yangchow”(2)林语堂编译:《扬州瘦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9页。。

谈起瘦马,人们首先想到扬州。这主要因为张岱《陶庵梦忆》卷五《扬州瘦马》一文影响巨大。短文虽寥寥数百字,却详细描述了明末扬州瘦马的种种情状,使得这一奇特习俗,伴随张岱的声名纷纭众口,流播天下。“到了清代中叶,‘扬州瘦马’经过二百来年的扬名,此词几乎通俗到可以作‘典故’使用。”(3)胡忌:《扬州瘦马考述》,胡忌:《菊花新曲破:胡忌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280页。

对此现象,现代学者也早有关注。前述林语堂就曾将张岱短文全文翻译为英文,向西方介绍这一独特习俗。(4)参见林语堂编译:《扬州瘦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当代胡忌先生《扬州瘦马考述》则以逾万字长文,就扬州瘦马之背景、称名、程序、艺事、归宿等问题予以详细考察。(5)参见胡忌:《扬州瘦马考述》,胡忌:《菊花新曲破——胡忌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271-299页。此外,扬州文化专家韦明铧先生的《“扬州瘦马”》也沿着全面考述的思路,从称名、背景、过程等角度进行考述。(6)参见韦明铧:《“扬州瘦马”》,《读书》1983年第4期。另潘洪钢《清代扬州的“养瘦马”风俗》(7)参见潘洪钢:《清代扬州的“养瘦马”风俗》,《民俗研究》2005年第2期。、刘玉红《明清“养瘦马”风俗小考》《“养瘦马”考源》(8)参见刘玉红:《明清“养瘦马”风俗小考》,《华夏文化》2008年第1期;刘玉红:《“养瘦马”考源》,《文史杂志》2008年第3期。、王宝红《“养瘦马”风俗补说》(9)参见王宝红:《“养瘦马”风俗补说》,《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等文,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习俗进行考证和解读。但以上研究都把考察重点放在了“扬州”。尽管胡忌与王宝红二文均指出:养瘦马习俗当不限于扬州,而流行于明清江南一带。但由于资料缺乏,诸文对于除扬州之外其他地区的叙述都非常简略。这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瘦马”产生于扬州、且仅盛于扬州的错误印象。

笔者近年梳理“养瘦马”相关文献,所获已不下几十种。而新发现的清代卧龛《吴阊纳姬竹枝词》二十首更令人称奇,这组竹枝词不仅涉及多面,篇幅可观,且于每首诗歌之下,另加详细注释,言说丰富。尤其可贵的是,全文洋洋数千言,所叙全在“苏州瘦马”,大可补前贤研究之缺欠。作者卧龛于嘉庆初年某夏之初赴吴门纳姬,盘桓有日。“以小故龃龉遂不果。然此事之原委曲折,则洞悉焉”,后“冬夜无聊,忆其事,作竹枝词二十首”。(10)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原文句读有误,已改。因亲历其事,故系现身说法。其于苏州瘦马之种种委曲,陈说详尽,与张岱《扬州瘦马》比较,已远过之。因略加旁求,整理积获,针对“苏州瘦马”条列(一)缘起(二)时段、称名与类别(三)迎娶步骤(四)语言、妆容与伎艺(五)参与、费用与盈利(六)策略与短长(七)地域与余波(八)参证与衍说共八类十七目,分加论说,用补前贤叙说之缺漏,兼纠今人认知之偏颇。

二、时段、称名与类别

苏州“瘦马”始于何时?或许不迟于胡忌先生所说:“可见在清代中叶,扬州瘦马的旧规旧习早已扩展到江南一带了。”(11)胡忌:《扬州瘦马考述》,胡忌:《菊花新曲破:胡忌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285页。生活于康、乾时期的昆山人龚炜,在他所著《巢林笔谈》中记:“郡人有收取妇女,涂饰卖人作婢妾者,谓之瘦马家,盖以娇养得名。”(12)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巢林笔谈》卷四,中华书局,1981年,第96页。龚文所说“郡”,即指苏州。又龚氏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这比卧龛竹枝词记述的年代,已经提前了约百年。生活年代略早于卧龛的苏州吴江人郭麐,在《樗园销夏录》卷下,也有关于吴中(苏州一带)“养瘦马”的记载。(13)参见郭麐:《樗园销夏录》卷下,《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17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64页。足见,苏州养瘦马,其时间要比清代中叶为早。又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也曾出现瘦马一词。(14)参见冯梦龙著,可一居士点评,张明高校:《醒世恒言》,中华书局,2015年,第5页。小说虽托言是江州德化县故事,但据冯梦龙为长州(今苏州)人的身份判断,他很可能是依据苏州风俗来叙述、描写的。综合以上相关记述可以判断,苏州瘦马极可能在明代就已存在,并非迟至清代中叶才有。

卧龛《吴阊纳姬竹枝词》所述,则为清代乾隆、嘉庆之交,大约公元1800年前后之事。作者卧龛之生平、姓氏虽均不详,然据诗中信息,仍可判断竹枝词写作的准确年代。《吴阊纳姬竹枝词》(以下简称《竹枝词》)其三:“观前庙侧近城东,父母人家雅淡风。添重花封看架子,出城遥指翠帘栊。”自注:“女家有二:贫家之女女功是勤,雅淡娟好,身价不重者谓之‘父母家’,多在城东圆妙观城隍庙左侧。”(15)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5页。原文句读有误,已改。作者记述当时苏州这类瘦马集中在城东“圆妙观”和“城隍庙”左侧。这里的“圆妙观”应为“元妙观”,属作者错记。清代“玄妙观”为苏州繁华之地,后因避康熙名讳,曾改“玄”为“元”,今仍是繁华商业区。据此,则作者所记,当不早于清康熙朝。又《竹枝词》其十一:“相逢岂有别离情,惯唱阳关三叠声。叶谱工尺防错板,凤头鞋子拍轻轻。”注云:“小姐唱曲曰开口,索钱数星曰扇金。擫笛者曰先生。《阳关折柳》时曲也。苏曲近宗叶谱。”(16)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原文“擫”字误作“恹”。这里提到的“叶谱”,指叶堂《纳书楹曲谱》。叶堂为康乾时期苏州人,字广明、广平,号怀庭,著名曲家,其所创唱派被称“叶派唱口”,为世所宗。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著《纳书楹曲谱》。据注释“近宗”字眼,当时叶谱应刚开始流行,故作者所记,显然是嘉庆初(公元1800年前后)的事情。

卧龛竹枝词当中虽然没有出现“瘦马”名称,但依据龚炜和冯梦龙所述,苏州当地很早也是以“养瘦马”来指称这一习俗。更直接的证据是生活于明末清初的褚人获(1635-1682)在《坚瓠续集》卷四“金陵词客”条当中的记述:“金陵一词客,侨寓吴门,家蓄粉头为业,俗名养瘦马。”(17)褚人获:《坚瓠续集》卷四,(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78年,第5708页。这里的吴门即苏州,可见就瘦马称名而言,苏、扬并无不同。至于其名称来历,则源出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感三首》之“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18)白居易:《有感三首》,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十三册,中华书局,2003年,第4977页。诗句。香山居士此处将“养瘦马”和“教小妓”并提,是因为在他眼里,这两种人都“一样傻”,所以才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后世也才有了以“养瘦马”比拟“教小妓”的说法。这种解释也并非后人臆造,起码可以上溯到清代初年。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八“养瘦马”条:

扬州人养处女卖人作妾,俗谓之“养瘦马”,其义不详。白香山诗云:“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年间,已闻换一主。”宋漫堂引之,以为养瘦马之说本此。(19)赵翼:《陔余丛考》,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852页。

文中的宋漫堂,即清初著名诗人宋荦,可见这一解读到清初已经比较流行。后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一册“扬州之妓”条,也曾沿用这一说法。(20)参见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2003年,第5175页。另有学者指出,“瘦马”之称或与古代以“马”称呼女人有关。胡忌先生对此考述甚详,刘玉红《明清“养瘦马”风俗小考》也持此说。这一解释虽然存在合理成分,但前说显然更能贴合“养瘦马”“以养获利”之意图,故当以前说为是。

言及类别,苏州瘦马与扬地相似,约略分父母家和架子家两大类。《竹枝词》其三注释记载“女家有二:贫家之女女功是勤,雅淡娟好,身价不重者谓之‘父母家’”,而另一种“架子家”则是“以幼女质钱于人,若扬之养瘦马家”。(21)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5页。原文句读有误,已改。简单说,架子家是养别人的孩子,父母家是养自己的孩子。父母家的特点是雅淡娟好,不事铅华,讲究女工,讲究生活能力,且价格不高,适宜相对讲求实用的买家。另一类架子家更具产业性质,是把别人的孩子买来,教养一段时间,然后出售以获利。期间不仅要教行坐言笑,而且要学习书画歌管等伎艺,甚至包括一些女性的美容技法。到最后的关键环节——婚姻,也全部由“假母”来主持操办,不容亲父母插手干涉。可见,架子家属于更高档次的瘦马,瞄准的是对审美有着更高追求的客户。所以,女性伎艺也就不局限于简单女工,还包括音乐艺术等内容。由于耗费比父母家更高,学习伎艺更多,所以,价格要比父母家高出很多,属于瘦马当中的“审美型”。

扬州瘦马当中“架子家”居多。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二:“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啻己生也。”(22)王士性撰,吕景琳点校:《广志绎》卷二,中华书局,1981年,第29页。又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广陵姬”条:“扬州殊色本少,但彼中以为恒业,即仕宦豪门,必蓄数人,以博厚糈,多者或至数十人。”(2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广陵姬》,中华书局,2004年,第597页。据此推测,苏州瘦马当中的架子家也应该占据大多数,而父母家占比较小。

与所记扬州瘦马不同,苏州瘦马之“架子家”当中,还有一类比较高档的出身名门的瘦马。《竹枝词》其五注云:“此相架子家者,其家半属梨园部。中又有规仿世家,则架子家之大者。”(24)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可见,架子家本身也有不同的品级层次,有些会在自己的报单(关于自己身份的介绍和说明)上,明确标明自己乃名门之后。当时有些名门闺秀,会因家门劫难,流落瘦马之群,故而自标清高。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架子家假托名门,自高身份,以邀厚值。

苏州还有一种“姐官小姐”比较有特点,又叫“等大”,有“等她长大”的意思,很像后世的童养媳,与瘦马身份近似。《竹枝词》其十八注云:“又有一种姐官,十二三岁即与人为养妾,谓之等大,高于婢女一等,日后去留任讨主。其身契书以绿纸,喜帖必以赤柬书之,后幅多书吉祥之语。”(25)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与瘦马不同的是,这类女子的卖身契要用绿色纸张书写,以示区别。

三、迎娶步骤

苏州瘦马之相看与迎娶,手续复杂,步骤繁多,作者对此记载也最为丰富。今据竹枝词略加梳理,条陈如次:

一为相看,是由讨主(主顾)对瘦马进行初步考察。《竹枝词》其八载:“短发茸茸真汉女,弓鞋窄窄假潘妃。低头无限娇羞意,一点红潮上颊飞。”注谓“搀婆掠女短发示讨主,则曰真闺女;卷袖出手,则曰真正好水色;按裙出足,则曰真小脚。再三问之,则曰些须着高底,名步步高。其实苏人之婀娜生姿,半在于此,虽双钩一握者,亦为之增其媚也。相毕而去曰落位。”(26)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这里的“双钩一握”即“裙下双钩,不盈一握”意,说的是女性脚小。据作者记述,初步相看具体有“三看”:看发、看肤色、看脚。这与张岱所记颇为类似:

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借手睄睄。”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睄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了?”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27)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0-51页。

“相看”当中也有询问,主要是主顾就感兴趣的问题询问瘦马。《竹枝词》其九:“度曲调丝与做绷,排行姓氏又年庚。倚栏细听黄鹂语,不是钩辀格磔声。”注曰:“问年几何,则应曰若干岁;问行几,则应曰第几;问有父母否,有父则应曰有阿伯,有母则应曰有阿婆,父母俱在则应曰全。问解引线生活否,则应曰做绷子;未习绣者,或调丝,或唱曲,皆以实对。惟姓氏、居址则所言皆不可信,恐讨主挖根,媒人必预禁之。问之详者,观口辅审声音,以观缺齿、短舌诸病。”(28)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与张岱《陶庵梦忆》所记比较,这里的问询更加详细,具体有“七问一看”。“七问”分别问年龄、排行、父母、女工、伎艺、姓氏、住址;“一看”是看口舌,也是对瘦马的进一步考察。“钩辀格磔”此叠韵词本来形容鹧鸪的叫声,鹧鸪叫声不佳,黄鹂叫声好听,故有此对拟。这个询问过程,显然比张岱所记扬州瘦马详细、繁复了很多。

第二,初次相看之后,还有“复议”,其中包括“大复”。这也是竹枝词记载比较详细的地方。《竹枝词》其十四注释:“属意后再相谓之复议。聘后再复谓之大复。小姐解发重绾谓之卸头。洗面更妆谓之落面。甚而莲瓣可解而观之,腋间可使拭而嗅之,如是未见者几希矣。若有眷属者直可令其至家使妇女察之,则几希亦不可得而遁也。”(29)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原文“莲瓣”误作“莲辩”,已改。这里显然已经属于近距离考察,甚至可以是卸妆后的仔细考察,如脱袜子看脚,闻腋下的味道,辨别是否有狐臭等。

第三,“大复”之后,要缴纳定金若干,谓之“小定”,这也是其他记载所无。《竹枝词》其十五注释:“大复后无异说,于财礼内与银数锾,谓之小定。小定后虽有他媒领相者至,不纳。然此后亦有桥塞(事不成)者。”(30)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原文句读有误,已改。小定之后,也有一定比例违约的,所以谓之“小”。这个程序,在张岱所记当中,与之类似的是“插带”,即“看中者,用金簪或钗一股插其鬓,曰‘插带’”(31)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1页。。其性质略同,都是以小额财物,起到“订金”作用。

第五,在完成“缉根子”、确定所选瘦马没有问题之后,才能“立喜帖”,这个步骤叫作“摆做”。立喜帖时,一方面要各方同押,尤其是要得到官方的“官帖戳记”,有类似公证的意思;另一方面,讨主交财礼。至此,整个生意才算完结。故《竹枝词》其十九云:“移得桃源一树花,云中鸡犬乱如麻。到头一着真关键,财礼交时人进家。”注释:“媒人狡狯最不可信,事谐尤宜慎之。摆做(小姐至讨主家,然后立喜帖,交财礼也)则无虑矣。”(33)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

以上五个步骤,相看、复议、小定、缉根子、摆做,可以称作迎娶“苏州瘦马”的五部曲。而五项内容,几乎均为其他记载所无,可以补充这一习俗的很多细节,彰显苏州瘦马的特色。

迎娶苏州瘦马的手续为什么如此繁复、且须有类似今天“签合同”的步骤?这是因为当时瘦马交易过程中不乏种种欺诈行为。前引龚炜《巢林笔谈》卷四记:

而瘦马家往往驱使蚂蚁百端诳驱,呈样者以丑易美,隐年者指妇作女,甚有鼓乐送至舟中,喜嫔诡言新人害羞,且莫相接,而又以遗忘箱笼为辞,登岸脱去。(34)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巢林笔谈》卷四,中华书局,1981年,第96页。

当时的不良商家不仅会以丑易美,以已婚之妇冒充少女,甚至以泥偶代替真人。还有一种类似后世“放鸽子”的欺诈,苏州袁景澜(1804-1879)《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吴下奸媒,豢养雏女,买为人妾,聘财到手,乘隙潜逃,名放鹁鸽。”(35)袁景澜撰,甘兰经、吴琴校点:《吴郡岁华纪丽》,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87页。而诸如此类的欺诈不仅存在于买卖过程,有些在收养阶段就发生了。清人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四“瘦马”条载,当时的南京,瘦马家一旦“遇有贫家好女子,则百计诱之”(36)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四,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8页。。文中所记徐孺人母女,即被金陵瘦马家胁迫欺诈,后得官员帮助,方才脱离苦海。由此观之,当时有些瘦马家带有“黑社会”色彩。

四、语言、妆容与伎艺

古代各行各业,常有行业内部类似黑话的语词系统,称“市语”“春点”“砌口”“切口”。这些语汇只在行业内部流行,它的出现和流行往往是该行业发展到发达程度的标志。这些语汇一般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为描述;二是对于行业内部人和物的指称。清代苏州瘦马行业也存在大量类似切口,足可为俗语、市语研究提供丰富的语言个案。以下综合所述,略陈大概:

德国科德宝集团旗下的专业特种润滑剂公司——克鲁勃最近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先进解决方案,为中国客户提供产品应用现场的数字增值服务。通过使用克鲁勃在线(MyKlüber)APP,客户能够快速轻松验证克鲁勃产品真伪,并获取支持生产运行的相关产品信息。

表1 苏州瘦马行业语言一览(37)参见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5-347页。

此外尚有前述一节提到的“复议”“大复”“小定”“缉根子”“立喜帖”“摆做”等,都是当时瘦马行的行话。以上词汇,除了少数见于其他文献记载,也均为竹枝词所独有,足称可贵。另据其他记载,尚可补充“苏州瘦马”之“语汇”还有:看钱,指由看家付给瘦马方的小费;白蚂蚁,乃瘦马生意中介的通称。

有关“看钱”的记载,出自前引龚炜《巢林笔谈》卷四:“居间谓之白蚂蚁,言其无缝不棲也。此辈相为表里,于是买妾者辄往拣择,中意则昂其价,否则犒以零星,谓之看钱。遂有浮浪者,但办看钱,故作拣择,以恣调趣。”(38)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巢林笔谈》卷四,中华书局,1981年,第96页。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所谓“看钱”,数量应不多,是真正的“小费”。至于其具体数量,张岱《扬州瘦马》记:“看不中,出钱数百文,赏牙婆或赏其家侍婢,又去看。”(39)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1页。明末陆人龙《型世言》第二十回则记相看者当时“费了五七十个钱,浑身相到”(40)陆人龙撰,覃君点校:《型世言》,中华书局,2002年,第201页。。其兄长陆云龙(1587-1644)生活于明末,则陆人龙生活年代也应与张岱相近。这里记载的是花费五七十个钱,就可以看遍瘦马全身,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计数。否则,苏州那些浮浪子弟也不会冒充看家,以作调戏了。

苏州瘦马的妆容也值得注意。与扬州瘦马类似,苏州瘦马同样特别注重“头”与“脚”。《竹枝词》其六:“梳妆时世近如何?扑鬓旁边茉莉多。春色动人凭一笑,打诨原是好搀婆。”自注:“近日梳头名扑鬓,蝉翼分张,螺窝深露,花枝逾咫,招飐可人。夏日珠兰、茉莉,香气尤浓,好风徐来,醉人神魄,此则小姐无贫富,每日不惜百钱之费也。扶小姐者为搀婆,又谓之搀娘。娘年不拘老少,以善诙谐,能指拨,使小姐神情流动者为在行。”(41)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舍得打扮,为了美丽不计花费,是当时苏州瘦马的共同特征。头上插鲜花的做法也很有特色。今天苏州还有“夏日三白”的说法,指的是夏天的三种白花: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每年夏日花开时节,街头会有大娘游走兜售,香气袭人。

与苏州比较,记载当中的扬州瘦马的头饰似乎更为多样,生活于清康熙年间的费轩有《扬州梦香词》【望江南】词:

扬州好,曾记过头家。装点轻蚨裁杏叶,挑开四鬓是兰花。肠断嫁天涯。(注:当时贫家籍其梳裹,曰“头家”,又曰“养瘦马”。“杏叶”“梅花”“道士冠”,皆妇女香纂高底名。“兰花头”,四髣挑开,梳成似兰花,故名。)(42)邗江区史志办、邗江区档案局编:《望江南·扬州好》,广陵书社,2018年,第11页。

这些头饰都可以与苏州的“扑鬓”相互参照。另:从整体妆扮风格看,苏州瘦马似乎和扬州瘦马都追求“素雅”。《竹枝词》其七:“玉色单衫墨色裙,千篇一律竟谁分。缕衣金艳翻嫌污,罗带香温不用薰。”注释:“苏人喜淡妆,屏去红紫而绿领镶襟,穷极工巧。曾不逾时,又换新样。女家不能具者,赁之衣肆,薰香则尤不惯。《十香词》云:‘定知罗带内,销魂别有香’。”(43)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

这种追求素雅的妆容风格,其实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就衣服颜色而言,它摒弃了比较俗的大红大紫,而改用含蓄的色调。从竹枝词看,苏州瘦马的衣装做工也极为讲究,特别注重入时。为了获得讨主青睐,有些瘦马还专门去租赁衣服,但却摒弃薰香。薰香的特点是比较浓烈,而且表面。但作者似乎更欣赏“暗香”。罗带初解,暗香始来,在作者一类文人眼中才更有味道。可见苏州瘦马之妆容细节,无不追求格调精致,颇能投合当时江南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关于扬州瘦马的伎艺,学者已多有论说。与扬州比较,苏州瘦马也往往兼习多种伎艺。比如“父母家”以女工等为主业,“架子家”则多涉歌、管、书法等艺术伎艺。且据竹枝词所记,苏州瘦马的伎艺水平似乎整体上好过扬州:“扬艺疏,苏则度曲搦管纷纷也。”(44)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5页。以“架子家”为例,培养者要“教之行、坐、言、笑、书画、歌管”,此外尚有“做绷子”(刺绣)、调丝(琵琶之类的丝弦乐器,苏州尤以琵琶为多见)等。(45)参见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5-346页。竹枝词关于苏州瘦马伎艺稍优的说法,在沈德符关于扬州瘦马的记载当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又见购妾者多以技艺见收,则大谬不然。如能琴者不过颜回或梅花一段,能画者不过兰竹数枝,能奕者不过起局数着,能歌者不过玉抱肚、集贤宾一二调,面试之后,至再至三,即立窘矣。又能书者更可哂,若仕客则写吏部尚书大学士,孝廉则书第一甲第一名,儒者则书解元会元等字,便相诧异,以为奇绝,亟纳聘不复他疑。到家使之操笔,则此数字之外,不辨波画。盖貌不甚扬,始令习他艺以速售。耳食之徒,骤见未免欢羡,具法眼者必自能辨。(46)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广陵姬》,中华书局,2004年,第597-598页。

据此,则扬州瘦马的各项伎艺,都不过仅为“入门”级水平。相反,竹枝词当中则对苏州瘦马的伎艺颇多首肯,尤其是书法和唱昆曲两项。《竹枝词》其十:“未卜画眉人是否,先看写韵态何如。讵应把作涂鸦视,绿树阴浓小楷书。”注释:“能书者,授以毫楮作楷书数行;遇夏日,解书绿树阴浓等诗。”(47)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这里显示瘦马能写楷书,能用楷书书写简单诗句。据诗意,考察瘦马书法不仅要考察其伎艺,还要看其写字时的韵态。从句意判断,瘦马所写应是小楷,女性习书常以此入门。

唱昆曲也是苏州瘦马的重要伎艺,瘦马以能唱昆曲者为上品。当时苏妓外出苏州者称苏帮,若能唱昆曲,则身价不菲。(48)如当时上海有记载:“沪上为烟花渊薮,隶籍章台中者,皆非一处之人。以苏帮为上,麋台土艳,芜草皆香,茂苑春浓,名花有种。土著则亦能效吴语,学吴歈。歇浦水温,自饶丰韵。泖峰山秀,妙擅风流,皆窃附于苏,如大国之有附庸焉。其次则为扬帮,邗上繁华,二分月色,竹西歌吹,十里花光,固夙昔著名焉。”参见王韬:《淞滨琐话》,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05页。前文引《竹枝词》十一注释中的“阳关三叠”应为泛指,即离别之曲。而《阳关折柳》则是汤显祖“四梦”之一《紫钗记》当中的折子戏,出《六十种曲》原本第二十五出《折柳阳关》。本折在舞台上为生旦为主的唱工戏,以缠绵的曲调配搭秾丽的曲词,加之多变的舞台调度,恰切展示了二人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是可以与《西厢记·长亭》媲美的离别折目(49)参见王宁:《昆剧折子戏叙考》,黄山书社,2011年,第126页。,学者曾称之为昆剧舞台的“三别戏”之一。(50)参见王亚琼、王宁:《三美兼具 异曲同工:昆剧舞台“三别”戏简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在清唱之歌场,也是较为流行的名曲。昆曲度曲,特别讲究板眼,度曲者往往会以拍手应合板拍节奏。这里的瘦马则以凤头鞋子打板按拍,以应节奏,故有“叶谱工尺防错板,凤头鞋子拍轻轻”(51)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的说法。苏州是昆曲发源地,苏州瘦马擅长昆曲,也是情理中事。

五、参与、费用与盈利

因为长期存留发展,当时的苏州瘦马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参与其中的人林林总总,赖此为生者也形形色色,值得仔细考察。在苏州瘦马的迎娶活动中,除了小姐(瘦马本人)和讨主(主顾)之外,买和卖两个方面均有不同身份的人参与其中。如讨主除了一般富人娶妾者,还有梨园戏班。媒人也分一般媒人、上扇媒人、下扇媒人、茶标多种。此外还有我们上文所说的“白蚂蚁”,应该是中间人的总称。这些中间人,在张岱笔下则通称“牙婆驵侩”(52)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0页。,可见竹枝词的记载更加详细。

瘦马家庭方面,父母家、架子家是参与主体。此外有扶小姐的女性,即搀婆、搀娘。衣肆也会为瘦马提供临时租赁的衣服。先生则为瘦马度曲时吹笛伴奏。另据诗歌所记,既然瘦马要学习度曲、女工等伎艺,则此类教师必不可缺。计有女工师傅、昆曲师傅、歌管师傅、书法师傅等。至于瘦马行坐言笑,也似应有专门人员调教。明清江南本有“闺塾师”,便是教授大家闺秀各类伎艺的人。瘦马的师傅,应与闺塾师类似。

在瘦马售卖过程中,“父母家杂亲”也有参与,因此,《竹枝词》十三谈到费用时,有“父母家杂亲使用谓之总礼”的说法。(53)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据《竹枝词》其十八记载,在立喜帖的时候,不仅要官帖戳记,而且要瘦马的兄弟、父母、媒人亲押,共同见证担保。从讨主角度看,除了讨主本人,讨主的女性亲眷有的也会参与其中。《竹枝词》其十四注释:“若有眷属者直可令其至家使妇女察之。”(54)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这里是让讨主家的女眷近距离考察瘦马,因女性更方便仔细考察。此外,据《竹枝词》其十六记载,在最后分钱时,下面这些人都要从“硬三扇”当中分一杯羹,包括官媒(官方媒人,未必会去做媒,只是最后要见证盖戳儿)、小甲(应为本地甲长之类)、野人(未详)、公帐(闲汉无赖,当地的地痞流氓),可见这些人也都属于实际或名义上的参与者。

以上所记参与者多数为其他记载所缺或所略,可以补前文记述的不足。而张岱所记迎娶时另有厨子和小唱弦索两类人,则为竹枝词所无,恰可互补:“厨子挑一担至,则蔬果、肴馔、汤点、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箸、龙虎寿星、撒帐牵红、小唱弦索之类,又毕备矣。”(55)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1页。可见,看似简单的一个娶妾买女,在当时的苏、扬一带,涉及的各类人物却颇为繁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一项典型的“社会活动”。

至于迎娶费用,可以先从讨主角度考察。一揽子式的有“财礼”,是小姐的总身价,到最后立喜帖时一并交付。在相看环节,讨主还须支付“见面费”,这笔钱叫作“花封”或“花金”,一般标准是父母家为钱半缗,架子家一千钱。据《巢林笔谈》卷四记载,当时苏州地区的相看者如果看不上瘦马,也会“犒以零星,谓之看钱”(56)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巢林笔谈》卷四,中华书局,1981年,第96页。。若瘦马能唱曲,在唱曲时也会索要少许银钱,谓之“扇金”。

财礼部分也可以细分,如前所述“六礼全金”或“六礼全银”,媒金、总礼等等。在“小定”(初步确定意向)的时候,也要付给一定订金,一般是“银数锾”(57)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可见,迎娶瘦马,所费颇可观,尤其架子家,非一般小民所能承受。瘦马方面也有一定费用,如父母家为了不留后患,会临时租赁房屋去见讨主。有些瘦马会临时租赁衣服,以美妆容。当然,所有的瘦马都会精心打扮,如前述之插戴花朵等,均会产生妆扮费用。

盈利是从瘦马卖方计算,由于作者洞悉其间关窍,因此所言甚详。《竹枝词》十六:“媒人假母本蝉联,蕉剥瓜分最可怜。除却三分三扇去,卖儿能得几多钱。”注曰:“财礼每百金除三分之一为媒金,谓之硬三扇。官媒、小甲、野人、公帐(闲汉无赖之称),以及四十八分,皆彼派给,于讨主无与。此惟强有力而解事者能之,否则下扇媒人、上扇媒人仅以财礼十分之二三给其父母,而架子家与媒人牵联染指外,仍计原质之数三分索利,又计女来几年,饮食衣饰、拍曲教绣之费若干,再加以三分之利,父母之所得仅矣,吁可悯哉。”(58)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

如上,除了各种参与者瓜分掉的钱财,真正归于女孩父母的盈利其实比较可怜。据作者记述,财礼当中百分之三十要作为“媒金”,由官媒、小甲、野人等瓜分。而有些弱势的父母,仅仅可以得到全部财礼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架子家和媒人除了串通作弊,扣留财礼外,还会按照原来质押钱数的三分来索要利钱,在计算这些年小姐的衣食妆容、教育等费用总额基础上,再加三分利息,扣除自己的份额。所以,熟悉内情的作者才会发出“卖儿能得几多钱”“吁可悯哉”(59)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的感慨。

六、策略与短长

在迎娶苏州瘦马的过程中,买卖双方均不乏相关策略和技巧,竹枝词提到两点。首先是相看时,父母家往往会“借房相亲”。《竹枝词》其四:“深巷纡回第几湾,小轩半是董家山。知他莺燕窠何在,任指芳林碧树间。”注释:“此相父母家者,媒人必借他人之居,肩舆挽女至,模糊姓氏,恐讨主知其底蕴,无所售巧也。苏之贫家亦必洒扫陈设。吴谚云:‘家家条幅董其昌’,信然。”(60)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原文句读有误,已改。这个是行内规矩。因为父母家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在自己家里相亲,很容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都要用轿子抬到别处,再约人来相。

二是“指东打西”。《竹枝词》其十二:“万紫千红斗艳阳,目成心与忆孤芳。春来绰约惟春草,却说秾华在海棠。”注释:“媒人狡黠之尤,能察讨主神气所属,故昂其值,不得不以术驭之。如属意某甲,故言某乙之佳,俟其矜重再三,始思其次于乙,若降以相从,非值廉则无宁已而者,彼亦恐事不谐,稍迁就矣。然此为谨约者言之,豪华之家又非此论。白香山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61)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原文句读有误,已改。作者在这里提供了一种“指东打西”法,即看上甲,却偏说乙好,以便实惠购买。当然,作者也说这只是对于想节约的人家而言,如果是富豪人家,还是要拣好的购买。少年瘦马与主人步步相随,主人会体面很多。这些有关策略技巧的记述,也是苏州瘦马特有的。

“短长”,指苏州瘦马在作者眼中的优缺点。据竹枝词作者所记,当时的苏州瘦马与扬州相比,似有“七长一短”。《竹枝词》其一:“山娟水腻说吴门,廿四桥头哪足论。况是春光最多处,过墙梅杏总销魂。”注云:“苏州山水秀娟,其地多产丽人,而又能为新妆新声,故非他郡所及。纳姬者每对举苏扬。究之扬不逮苏远甚,扬非肥重即枯槁,苏则秾纤合度者多也。扬恃脂粉与兰麝,苏则天然自喜者惯也。扬髻太高,苏则绾发能作时新也。扬眉太细,苏则扫黛略加修节也。扬性惰,苏则调丝刺绣比比也。扬艺疏,苏则度曲搦管纷纷也。且扬多恋母家,稍失意辄思去;苏无此习气,至人家颇知长久生活计。至于丰神绝世,妆束随时,其妍蚩又有目者共辨,不待抑扬始见也。所不能为之辞者,双湾稍逊耳!止此一,而亦不尽然,故云扬不逮苏远甚。苏之待字者亦不尽城中人,常熟、无锡诸县,或隔郡,或旁州,恒萃于苏,教养久即与苏人一,实为艳丽之都会云。”(62)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5页。

作者在此列举了苏姬较之扬姬的“七长一短”。“七长”包括身材、化妆、发髻、眉毛、女工、艺术、态度,苏姬都是超过扬姬的。由于这里的发髻、眉毛,其实也都属于妆容的范畴,所以“七长”实则可以归纳为四点:妆容、女工、伎艺和态度。苏州瘦马的特点是更懂化妆,尤其是追求素雅和自然之美,这应与苏州本地的地域文化有关。“一短”是指苏州瘦马“双湾稍逊”,说的是苏州女子的小脚不如扬州。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在竹枝词当中,也本有“弓鞋窄窄假潘妃”(63)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的诗句,可见苏州瘦马也是小脚玲珑,只是稍微逊色而已。至民国初年,江南一带流行“扬州头、苏州脚”的说法。据此,关于苏州瘦马“双湾稍逊”的观点,如若不是因为时代的变迁,那就应该是作者认知的个体偏差。

七、地域分布与养瘦马习俗的余波

资料显示,除扬州、苏州之外,偶尔也可以看到关于其他地区养瘦马的记载。这一点胡忌、王宝红二文都有说明,后者还明确提出:“‘养瘦马’习俗盛行于明清江南一带。”(64)王宝红:《“养瘦马”风俗补说》,《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其实,在苏州周边地区、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情况。首先是苏州周边地区。《竹枝词》其一注云:“苏之待字者亦不尽城中人,常熟、无锡诸县,或隔郡,或旁州,恒萃于苏,教养久即与苏人一,实为艳丽之都会云。”(65)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5页。足见这个产业链已经带动周边地区,影响到苏州周边的常熟、无锡一带。瘦马,质言之是古代的美女产业链条。在这一畸形的社会现象背后,支撑它的是物质生活的丰富甚至奢靡,也是男权极端化的体现。而明清时期的苏、扬一带,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才会导致这种消费的凸显化、产业化和专门化。在这个意义上,苏、扬只是起到了一个引领和萃集的作用。

距苏、扬不远的南京,也有确切的瘦马记载。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四“瘦马”条:

金陵匪徒,有在四方贩买幼女,选其俊秀者,调理其肌肤,修饰其衣履,延师教之,凡书画琴棋、箫管笛弦之类,无一不能;及瓜,则重价售与宦商富室为妾,或竟入妓院,名之曰“养瘦马”。(66)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四,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这种风俗与苏、扬并无二致。又前引《中国俗语大词典》,在“瘦马”条下,所附为宁波方言当中的语音,可见,古代宁波也应存有这一习俗。

而在北京等地,尽管并不称为“瘦马”,却仍存在与江南“养瘦马”类似的习俗。徐珂《清稗类钞》册十一“京师之妓”条:“北帮(按:指来自北方的妓女)之养幼女者,教以弹唱,稍长,令至行院为妓,得赁金,京师曰领家,亦犹苏沪之称本家者也。”(67)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5153页。同卷“天津之妓”条又曰:“南帮多苏、扬人,北帮多直隶人。”(68)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5156页。足见,在北京以及周边地区,其实也有类似江南“养瘦马”的习俗,只是不称“养瘦马”罢了。

关于江南一带养瘦马习俗曾经持续到什么年代?有学者谓:“在晚清的文献中,不见记载,大概此风已衰。”(69)王宝红:《“养瘦马”风俗补说》,《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但是依据下面两条材料,此说似乎也可商榷。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一册“扬州之妓”条:“扬州为鹾务所在,至同治初,虽富商巨贾迥异从前,而征歌选色,习为故常,猎粉渔脂,寖成风气。闾阎老妪,畜养女娃,束足布指,涂妆绾髻,节其食饮,以视其肥瘠,教之歌舞弦索之类,以昂其声价。贫家女往投之,谓之养瘦马。”(70)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5175页。文中明确记载为清代同治(1862-1874)年间扬州事。又据前引袁景澜(1804-1879)《吴郡岁华纪丽》之《放鹁鸽》诗序所记苏州事,综合二者可以推论,江南一带的养瘦马习俗到清代末年应还存在。

八、关于苏州瘦马的参证与衍说

必须指出的是,明清时期持续存留于江南的这种公然合法的人口买卖,其实反映了古代男权对于女性的戕害,是经济奢靡和男权发展结合而生的畸形的怪胎。它基于男性的偏狭希求,无视女性的自我权利,将女性全然对象化、工具化,继而物化、商品化,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亵渎和侮辱。胡忌先生曾引用《续金瓶梅》有关扬州瘦马悲惨命运的描述,正可作为考察苏州瘦马情状之参证。

据《续金瓶梅》所述,清代扬州存在一个专门以“教训女子为生理”的“烟花世界”。(71)关于其详细描述,参见丁耀亢:《续金瓶梅》,冷成金主编:《古本禁毁小说文库》,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第276页。为了迎合男性自私变态的需求,很多戒条和训练都对女性带来了摧残。如瘦马的训练,除了学习琴棋书画各种伎艺,还需要习练迎合讨好技巧,甚至专习床上功课。《续金瓶梅》第五十三回记:“到了十四五岁,又教她熏香澡牝、枕上风情。买一本《春宫图》《如意君传》,淫书浪曲,背地里学习出各种娇态。”(72)丁耀亢:《续金瓶梅》,冷成金主编:《古本禁毁小说文库》,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第276页。原文句读有误,已改。这里的“澡牝”,即女性的私处清洗。为了满足男性对于处女的变态需要,瘦马还必须保持处女之身。《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又其俗最重童女,若还一方白绢者,徵其原值必立返。以故下山者即甚姝艳,价仅十之三。”(7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广陵姬》,中华书局,2004年,第598页。如果瘦马被验证已非处子,不仅要退回买主付款,而且要立即遣返主家。而这类瘦马,即使容貌艳丽者,再次售卖时,价格也只有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三了。

出于利益的考虑,为了防止瘦马通过“自我满足”破坏处子之身,当时的女教师也无所不用其极。那些优质瘦马,晚上不仅不能小便,而且还把手指绑起来,私处也要被捆束封闭,其痛苦不难想见。至于日常的限食,则更为常见。(74)参见丁耀亢:《续金瓶梅》,冷成金主编:《古本禁毁小说文库》,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第276页。可见,在江南瘦马光鲜靓丽的外表背后,隐藏着不知多少穷苦女子的血渍和泪痕。

从地域来看,瘦马不惟苏扬、江南有之。就时间而言,瘦马似乎也不止明清有之。仅从曾经在苏州做太守的白居易的诗歌当中,似乎也能看到一些古代瘦马的气息。而明清很多诗文、小说、戏曲的记述,都可以为上溯瘦马历史提供逻辑支撑。比如郑板桥《扬州》一诗记作:“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75)郑板桥:《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0页。郑氏描述的是当时苏、扬一带的独特现象,放在别处,这种现象确实很难理解。在偏僻地域,生存本为第一必需,其女性尚处于为生计奔忙的阶段,过着挣一点吃一点(from hand to mouth)的生活,怎么可能去学习无用的弹唱伎艺?在这个意义上,苏州的花神庙和瘦马,都可以视作该地区经济发达、生活奢靡的标志。

在明清小说当中频频出现的不止“买女到苏州”,还有“买戏到苏州”。(76)如《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当中,就有贾蔷从姑苏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的情节,参见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34页。明清时期很多达官贵人家里的家庭戏班,都可以看到苏州美女的影子。而苏州的阊门,曾被《红楼梦》作者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77)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7页。。唐寅“翠袖三千楼上下”诗句所写,正是当时的“阊门繁华图”。(78)唐寅著,周道振、张月尊辑校:《唐寅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48页。可见,瘦马所依托的实为江南的富庶。其底层逻辑,其实是男性富贵后的“饱暖思淫”(79)对于江南瘦马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可参看前述胡忌、韦明铧二文。。据此可以推测,瘦马之类产业应至迟在明代已出现。

最后补充一点有关昆曲的信息,也为以往研究者所未及。清代苏州的瘦马其实还源源不断地为戏曲戏班提供演员,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了类似后世戏曲学校的职责。《竹枝词》其五:“紫檀龛子老郎神,绿户朱窗箔卷银。更有报单金墨字,居然阀阅溯簪绅。”诗后自注:“此相架子家者,其家半属梨园部。中又有规仿世家,则架子家之大者。”(80)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以往记载当中缺失并被研究者所忽略的。关于扬州瘦马的去处,大致有两途:一是到大户人家作妾;二是被卖予乐户。清汪森《粤西丛载》卷十七“桂枝女子”条记录吴中事:“甚亦有远方乐户,访有女美,谬为富贵人娶之去,无可稽察也。”(81)汪森:《粤西丛载》,《笔记小说大观》第十八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42页。但这里的乐户和梨园还有区别,乐户往往指青楼,明清江南很多青楼妓女便是瘦马出身。

这首《竹枝词》补充了瘦马的另一个去处,即梨园戏班。“紫檀龛子老郎神”(82)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指的是戏班供奉的老郎神,从供奉的行业祖师不难看出,这些瘦马是被戏班而非青楼买去。如果是青楼购买,其供奉的行业神应该是白眉神(战国时曾在齐国置女闾七百的管仲),而非老郎。又竹枝词注释云“此相架子家者,其家半属梨园部”(83)丘良任、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三册,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又明确说明“架子家”的瘦马,应该有相当一部分被戏班买走。看来当时所谓的“买戏到苏州”,不少正是买瘦马。明清时期,即使在江南也并未设立专门的昆曲学校,因而,除了戏班内的师徒传授,瘦马之家尤其是“架子家”其实也曾扮演过昆曲戏校的角色,为昆剧班社持续提供着储备人才。

猜你喜欢
北京出版社瘦马竹枝词
《鸟类大百科》
《动物大百科》
书法《竹枝词》
远眺
《好诗不厌百回读》
《竹枝词两首》其一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culture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能不能做朋友,要先看他的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