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军,赵素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疾病主要特征是气流阻塞、慢性气道炎症[1-2],随着病情发展可加重肺组织损伤,并发肺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老年COPD患者在炎性反应作用下会释放大量红细胞生长素,导致凝血功能改变,增加血液黏度,从而增加血栓形成发生风险[3-4]。因此,老年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需加用药物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5]。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凝血酶活性,其可通过抑制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以预防血栓形成[6-7]。现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7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表1 A组与B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OPD、肺心病临床诊断标准;(2)心功能分级Ⅱ~Ⅲ级;(3)年龄>60岁;(4)病情稳定。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语言或听力障碍;(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5)临床资料不全。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恒定吸入氧浓度为21%~50%;予以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0.1~0.2 mg/次,间隔4 h用药1次;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等。常规治疗7 d。
1.3.2 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帝斯曼江山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生产]6 000 U/次,皮下注射,1次/d,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气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患者动脉血后使用BG-800E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2)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空腹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二聚体;使用血液黏度计测定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3)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应用FGY-200肺功能仪测定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功能残气量。(4)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包括鼻腔出血、注射部位皮下瘀斑、血小板减少。
2.1 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PaO2、S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B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1),见表2。
表2 A组与B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2 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D-二聚体、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D-二聚体、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A组与B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功能残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较治疗前升高,功能残气量较治疗前减少,且B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1),见表4。
表4 A组与B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相关不良反应比较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4,P=0.607),见表5。
表5 A组与B组相关不良反应比较 [例(%)]
COPD多见于老年人群体,易造成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缓慢进展,症状不断变化,肺部炎性反应持续损伤肺功能,可引发肺心病[8-9],合并症治愈难,病情发展持续,需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既往临床对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方案:给予吸氧治疗保证氧气供给;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并减轻炎性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以调整机体功能;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在炎性反应刺激下,会降低肺功能,并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减慢血液流速,易造成血栓形成[4,10],因此需重视患者抗凝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 d后,B组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高于A组,功能残气量低于A组,提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分析原因为: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患者血栓形成风险,有效控制疾病症状,减缓病情发展,从而降低对肺功能的影响,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可促进人体血液微循环,减少气道阻力,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可改善人体肺泡毛细血管,抑制局部氧化应激性损伤,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造成的刺激[11];皮下注射给药可以被人体快速吸收并起效,降低肺栓塞几率,改善肺动脉、肺静脉压力,缓解肺功能损伤。
D-二聚体是反映机体纤溶状态的重要指标,是评价抗凝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人体血液黏稠度的主要指标[11]。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可反映机体的血液黏稠度。血液黏稠度与血栓形成有直接关系,也关乎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7 d后D-二聚体、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A组,表明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黏稠度。分析原因为: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发挥抗凝血酶活性作用,对红细胞与血小板聚集形成有效抑制,从而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12]。
本研究中2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较高。使用低分子肝素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通过皮下注射方式可降低其发生风险,但是依然需要对患者用药后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时需要即刻停止用药,给予对症治疗,不良反应消失后再通过调整用药方案给予治疗。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