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爱清,王强,朱倩倩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的急腹症,是由于胰腺内的胰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发生自我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炎性反应[1],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部放射性疼痛、严重腹胀、恶心呕吐、持续高热、意识障碍等,临床主要采取禁食、持续胃肠道减压、抑制胰酶分泌与活性、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2]。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在减轻患者胃肠道损伤的同时控制胃肠道出血,从而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3-4]。现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安陆市普爱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54~80(68.25±6.3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34(20.31±2.56)h;病因分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27例,酒精性急性胰腺炎18例,脂肪源性急性胰腺炎8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55~79(68.14±6.5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33(20.06±2.45)h;病因分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28例,酒精性急性胰腺炎20例,脂肪源性急性胰腺炎7例。2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病因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5]: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发生或未发生形态改变,伴有持续性腹痛,血清淀粉酶水平≥参考范围上限的3倍。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胰腺疾病者;(2)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3)伴肠梗阻、胆管梗阻、胃肠穿孔、严重胆囊疾病及感染性腹膜炎者;(4)慢性胰腺炎急性加重期者;(5)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6)多次发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或给予低脂流质饮食、止痛、持续性胃肠道减压,并给予抑制胰酶分泌及活性的药物、肠外营养支持、补充水电解质,以保持机体酸碱平衡,并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给予腹膜灌洗,以减少机体对腹腔内渗液中胰蛋白酶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吸收;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预防肾衰竭发生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即予以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394,规格:40 mg/支)40 mg/次+注射用生长抑素[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787,规格:250 μg(按C76H104N18Ο19S2计)]3 mg/次静脉注射,1次/d,静脉注射1周后改为每隔12 h注射1次,剂量均与之前相同。
2组均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处理15 min,采集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试剂盒由德国Roche公司提供;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2)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检测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血清标本采集方法及处理同(1),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高效液相色谱仪由美国安捷伦公司提供。(3)症状体征缓解及复常时间:记录、统计2组患者血淀粉酶复常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4)并发症:统计治疗过程中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肾衰竭。
1.5 疗效判定标准[6]经30 d治疗,依据《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患者腹痛、严重腹胀、恶心呕吐、持续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完全消失,CT检查显示胰腺形态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淀粉酶等指标恢复正常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CT检查显示胰腺形态趋于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淀粉酶等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CT检查显示胰腺形态有所改变,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淀粉酶水平有所下降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CT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发生变化,甚至疾病有所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30 d治疗,治疗组中痊愈10例(18.87%)、显效33例(62.27%)、好转7例(13.21%)、无效3例(5.66%),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中痊愈6例(10.91%)、显效35例(63.64%)、好转2例(3.64%)、无效12例(21.82%),总有效率为78.18%(43/5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892,P=0.015)。
2.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L-6、IL-10、CRP与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2组血清IL-6、IL-10、CRP与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2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4 症状体征缓解及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及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5 并发症比较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以及肾衰竭各5例、4例、2例,总发生率为20.75%(11/53);对照组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以及肾衰竭各11例、10例、8例,总发生率为52.73%(29/5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832,P<0.001)。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机制为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使得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引起机体急性炎性反应,可导致患者出现腹痛、严重腹胀、恶心呕吐、持续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会发生感染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7]。
近年临床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获得了较理想的疗效[8]。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阻断胃酸分泌,并可强效、持久地抑制胃壁细胞内H+-K+-ATP酶的活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9]。生长抑素属于外源性生长抑素,可减弱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轻炎性反应[10],同时具有抑制胰酶分泌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起到与天然生长抑素相似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可有效减轻患者胃肠道损伤,控制出血,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
研究发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初始,患者全身血液中存在大量炎性因子,其病情与IL-6、IL-10、CRP与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紧密相关,且上述炎性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IL-6属于促炎递质,可结合内皮细胞上的可溶性IL-6受体或中性粒细胞,促进炎性递质从细胞内释放;患者体内IL-6水平若升高,还会改变患者血管内微环境,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形成微血管血栓,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血管内皮组织受损。IL-10属于抗炎细胞因子,在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可起到对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TNF-α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具有激活炎性因子、诱导炎性因子生成的作用,在机体发生炎性反应后,血清TNF-α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损害患者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胰腺内部的微循环系统,导致胰腺内产生大量的毒素,进而导致炎症级联反应发生,促使病情进展,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CRP是一种高敏感度的炎症标志物,在机体发生炎症早期,就可大量合成CRP,并释放进入血液中,导致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D-乳酸是一种由肠道细菌产生的物质,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该物质可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升高。二胺氧化酶常分布在小肠黏膜上,在黏膜脱落后,可随之进入肠细胞及血液循环中,导致血液中二胺氧化酶水平升高。肠道可吸收乳果糖,细胞膜具有吸收甘露醇的作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对乳果糖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加,进而可升高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0 d后血清IL-6、IL-10、CRP、TNF-α、D-乳酸与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表明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获得确切疗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其症状体征快速消失,加快其康复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