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游活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

2023-05-06 11:13周静雯
音乐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教育

〔摘 要〕幼兒园是“游戏课堂”的课堂模式,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学习新知识。进入小学后,成为“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传统课堂。唱游活动作为游戏课堂向传统课堂适应的桥梁,解决了幼小衔接的问题,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正式出版,其中增加了“唱游·音乐”的学段目标,针对唱游活动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提出实例参考。

〔关键词〕唱游;音乐教育;音乐课堂

一、唱游音乐课程的定义

(一)教育中的“游戏人”

在了解唱游音乐课程之前,需要了解什么是“唱游”。“唱游”二字从字面来看,可以理解为在歌唱中游戏。这也就涉及了游戏与教育活动的关系。

游戏是令人愉悦的,人们参与游戏的动机是自愿而非被胁迫的,游戏是具有参与性的。那么如何定义“游戏”呢?《论语·述而》有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里可以把“游”释为研习,强调游置身于六艺之中。在古代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在英文中,游戏可以翻译成game、play、recreation,其中re-和creare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成通过一些娱乐来提高自己。席勒指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不仅仅是儿童的玩耍,而且也是充分发挥人类本性的途径。因此,游戏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遵循某种规则,由主体自主自愿地参与互动从而寻求精神世界满足的行为活动。

在石中英的《教育哲学》中,对“游戏人”形象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三点:1.游戏是人类的原始冲动,贯穿于人类的一生;2.人人都生活在游戏之中,这里的游戏不再仅仅指娱乐,还包含人类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如工作、学术研究等,人类活着就是不断地参与游戏,通过游戏获得生活中的必要物品,如物质、精神上的满足;3.人人都是游戏者。因此从“游戏人”的角度观教育的话,教育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游戏。那么,以人的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应该充分地展现其“游戏性”,使教师和学生们的整个身心都处于游戏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忘乎所以。可以总结为教育作为一种游戏,人人都是游戏人、人人都爱游戏,教师和学生们都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在游戏中是平等的身份,双方在参与教育(游戏)的过程中都需要保持相互尊重、理解,游戏需要的是公平,以达到维持游戏秩序的目的。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教育的要求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二)唱游音乐课程的发展

唱游音乐课程并非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前人的不断总结中形成的适合于幼儿园和低年级孩童的教学法。

20世纪20年代,“唱游教学法”开始出现在一些城市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会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有意识地跟着音乐拍拍手、跺跺脚、跳跳舞、抬抬腿,或是通过动作来感受、表达音乐的情绪。音乐家黎锦晖在1922年创办了“明月音乐会”,专注于儿童歌舞音乐创作及教育。其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有24首,如《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寒衣曲》等等;儿童歌舞剧有11部,如《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葡萄仙子》等等。这些儿童音乐作品的歌曲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内容通俗易懂,利于低年级儿童的学习。音乐家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也作为儿童音乐教材广泛地影响着全国,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唱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唱游音乐课程的定义

与实施11年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22年版《艺术课标》主要有以下四大变化:文本形式的变化、课程目标的变化、学段划分的变化以及课程开设的变化,“唱游·音乐”是课程开设的变化。202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出版,课程目标中的学段目标,对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为“唱游·音乐”,课标中对唱游的部分写道:“能积极参加演唱、演奏、歌唱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艺术新课标注重有效衔接和学习活动的趣味化、游戏化和生活化。1~2年级设置的“趣味唱游”的学习任务,明确以唱歌为主,融合多种表演形式及活动内容。

二、《唱游·音乐》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在歌唱中设计游戏

1. 对象分析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交际环境感到陌生。他们对于新事物既新奇又胆怯,身边的同学都是陌生的,想交朋友又碍于害羞和不擅长表达,而不敢和朋友交往、不愿意主动相互认识和了解。另外,他们难以马上适应新的课堂模式。以往在幼儿园是“游戏课堂”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学习新知识;进入小学后,学生在还没有适应的情况下,需要马上进入“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传统课堂;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新的课堂模式对于思维和学习方式没有转变的一年级小学生是枯燥无味的。

2. 走停游戏

第一步:以《找朋友》为该律动游戏的音乐,教师用非洲鼓伴奏,教师和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歌唱《找朋友》的旋律。

第二步:学生一边歌唱该段旋律(图1),一边跟着音乐无规律无方向地走路;唱完该段尾时,需要找到身边最近的同学,两个人为一组面对面站好。

第三步:教师单独唱一遍“行个礼呀”(图2),学生跟唱教师“行个礼呀”,此处可以进行二次编创:如旋律不变,该处的歌词换成“顶顶头”“握握手”“拍拍肩”等,并且学生要和同伴面对面做出歌词中的动作。

第四步:学生一边歌唱该旋律(图3),一边与同伴挥手再见。接下来,老师用非洲鼓重新进入起始旋律,重复以上的步骤进行。

通过教师击打稳定节奏,学生听着鼓声行走稳定步伐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律动美。此外,游戏还可以做简单的变化:听到音高做其对应的动作。如当老师弹奏do时,学生可以摸头;当老师弹奏re时,学生碰肩膀。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将乐理、视唱练耳与律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多感官音乐能力。

3. 问好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边唱《找朋友》边用手打拍子,老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按照设计好的节奏念:“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节奏回答:“我的名字叫某某。”在设计句子的节奏时,可以加入学生新学习的节奏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新节奏型。

(二)合理利用教具

教师可以从音乐作品的情境、歌词入手,设计唱游环节。情境创设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将学生引入其中,以景引情,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开阔思维。以《捕鱼歌》为例,《捕鱼歌》中描绘的情境是大海,教师可以利用奥尔夫教具海浪鼓来模拟大海的声音,学生利用丝巾来模拟大海上的海浪。当海浪鼓的声音逐渐变大时,学生增加丝巾摇动弧度,表现波涛汹涌;当海浪鼓的声音逐渐变小时,学生减小丝巾摇动弧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到音乐的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歌唱环节中,创设“海上划船”的情境:学生排成一列,队伍的第一个同学拿着两个小棒子作为船桨,其他同学跟着音乐边唱歌边小碎步移动,做出划船的动作。此外,在《捕鱼歌》的歌词中有“白浪、船舱、撒网、捕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用丝巾编创动作,一边歌唱旋律一边用丝巾舞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用动作、感官直观地表达音乐作品带来的意境美,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即是否学会唱这一首歌,是否能在学会的基础上进行编创,使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肯定。如果学生在本环节进行得顺利,可以适当地增大难度,进行合乐律动。

(三)教学过程需要环环相扣

一节合格的唱游课,不是全程都在做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容易主次不分,往往是为了游戏、设计花样的内容而设计教学过程。当拿到一首新的音乐作品时,应该从作品的音乐要素入手:节奏、节拍、强弱处理、节奏型、音乐情绪、调式、曲式等等,明确学生现阶段规定学习的音乐知识,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入手设计教学过程。

以歌曲《顽皮的杜鹃》为例子,教学重点为学习顿音记号,并能够用准确的声音、正确的节拍唱出“5”“3”两个音。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为对音乐进行节奏型、舞蹈的创编。《顽皮的杜鹃》是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的歌曲。是一首风格欢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歌谣。通过“5”“3”的音调来模拟杜鹃欢快的叫声并贯穿全曲,围绕叫声展开教学内容,如情境创设、歌曲编创和体态律动等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歌曲的风趣。导入环节中,教师创设情境,以森林音乐会为背景展开,播放杜鹃的声音,让学生猜是谁的声音,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课堂内容。在授课环节中引导学生唱出““5”“3”的音高并在歌唱的过程中加上小动作:两只手做成杜鹃的嘴巴,在唱到“5”“3”的时候,一上一下做手势,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动作将两个音的音高差表现出来;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若干个小朋友围成4个圈,在一个乐句的时间内,每个圈的一个小朋友就飞到其他的圈内,如此进行。这样的游戏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歌曲乐句的划分。

三、唱游音乐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课堂节奏易被游戏活动打乱

在上课之前,教师会提前设计好一节唱游课的教学过程,然而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往往不是每一节课都按照预期计划进行着,随时都会出现突发事情,或产生的方向与预期相反,打乱了原计划。最常见的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组织一个游戏环节,学生在游戏中很兴奋而影响课堂纪律,吵闹混乱的场面是很难控制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教师需要在游戏前制造纪律规则,对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另外,有时候会由于和学生互动、扩展话题等等原因上课内容跑偏,而忘记了“初心”。教师作为主导者的地位是不变的,此时教师应该冷静下来,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在一节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想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时刻做课堂的主导者,把握住一节唱游课的课堂节奏和速度。例如: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话语中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从而马上将思维抓回课堂,并且引出课堂下一步的内容。

(二)游戏活动难以循序渐进

学生能否在游戏活动中有所收获是一节唱游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教师作为游戏环节的设计者,对游戏的每一个步骤都倒背如流,因此在课堂活动安排上,会将完整的游戏过程一次性交给学生,如此会出现学生记不清游戏步骤的情况。在“唱游”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放入音乐要素、音乐知识点,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要素,若老师直接将完整游戏照搬给学生,学生容易将大部分的注意力停留在“我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的思考上,而忽略享受游戏的过程和对音乐知识点的体验。成功的唱游课应该是完整的、清晰的,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每一个游戏环节应该要做什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完整的游戏过程拆分为连续的几个小步骤,从简单开始,一步步地增加难度,如变化速度、增加动作等,达到完整游戏的效果。如此的过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不断的重复变化中巩固原步骤。

四、结语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唱游·音乐》倾注着前辈继往开来的心血与智慧,为唱游音乐课程开辟了新的道路。“唱游”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桥梁,是每一位小学音乐老师都需要重视的。《唱游·音乐》的实施并非简单的游戏课堂,而是需要教師深思熟虑地根据教学目标出发,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每个游戏环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出真知,上好一节唱游课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打磨,深入探究和解决遇到的问题,秉承迎难而上的信心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热情。

参考文献

①〔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②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学前教育研究》,1994年。

④王家祥、杨阳:《唱游》,《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年,第5期。

⑤王安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研读(上)》,《中国音乐教育》,2022年,第7期。

⑥崔学荣:《艺术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新突破·新征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解读》,《全球教育展望》,2022年,第7期。

⑦韩丽枫:《小学唱歌教学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作者简介

周静雯,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任丽姝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音乐教育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