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优秀的小提琴演奏是建立在左手良好的音准以及右手准确的控制之上。想要获得良好的音准,必须建立稳定的手型从而帮助我们达到解决左手音准的目的。手型不同的排列与组合可以构成无穷多的音程关系和音程组合。建立左手“底座”的概念对小提琴演奏中提高音准控制以及对降低左手技术难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篇将结合实际具体阐述建立左手“底座”概念在实际演奏中的科学性,以及解决困难片段技术难点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等问题。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底座”思维;艺术实践
数百年以来,小提琴之所以被誉为乐器中的皇后,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优美的音色,华丽的外形,还因为它的演奏技巧极具挑战性,演奏出的音樂极富表现力。想要展现小提琴完美的音色,就需要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及掌握小提琴繁复的演奏技巧中去。历代的小提琴演奏家及教育家在演奏与教学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积累的大量经验,已成为小提琴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此篇文章笔者将重点分析建立左手“底座”的概念对小提琴演奏中提高音准控制以及对降低左手技术难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优秀的小提琴演奏是建立在左手良好的音准以及右手准确的控制之上。想要获得良好的音准,必须建立稳定的手型从而帮助我们达到解决左手音准的目的。手型不同的排列与组合可以构成无穷多的音程关系和音程组合。手型是由调式音阶音程关系排列而成的,有了乐曲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连接关系后,我们会组织手指做出相应的各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排列。以往我们只强调了手型的排列“框架”,而忽视了重要的根本——手指的起落,它是建立在框架的基础之上。手指的起落由指根关节来启动,手指根关节的起落(即为抬指与落指)才是手指之间距离排列和精确音准的关键。那么手指根关节的一系列轨迹运动及其稳定,我们可以借助一个词来表示——“底座”。
如何理解“底座”二字呢?有“底”就有“尖”或“顶”,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两个举例来找到答案。例如杂技艺术,“底座”(下方托举演员)是控制平衡的力量型演员,“尖”(上方演员)则是灵巧的技巧型演员,那优秀的杂技表演必须是“底座”和“尖”的完美配合,缺一不可,有了“底座”坚实稳固的支撑,上面的“尖”就可以放心地进行高难度的表演。也可以想象成修筑高楼,只要地基打得好打得牢,楼体和楼顶可以建造出无穷的艺术造型。同样“底座”和“尖”的关系也可以用在演奏者拉小提琴时左手手型的建立上,只要有了稳定的“底座”(指根关节),“尖”(手指)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出安全可靠的指距排列(音准),从而使手指起落和移动动作更加流畅,这样便可更加轻松愉快地演奏出丰富而精彩的音乐。
我将结合实际具体阐述建立左手“底座”概念在实际演奏中的科学性,以及解决困难片段技术难点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等问题。
在谱例1中(带括号的部分),降b-d-g-降b-g-d-降b这一组音(谱例中括号里标注指法的音符)是相邻两条弦上的一个八度的g小三和弦,从g小三和弦里,由降b-d的大三度,d-降b的小六度构成,如果演奏者用不保留手指的分解和弦演奏形式来处理这一句,会出现3指和2指会多次起落,可能会导致换弦不及时和上下行手指移位的音准问题,且会因频繁起落手指而带出杂音。如果演奏者用稳定的指根“底座”来保持手型,上行时保留3指的d音和2指的g音,会得到一个3指和2指的纯四度,3指和4指的小六度排列手型,这个时候只需要右手做连贯的换弦动作便可轻松完成。结论是利用稳定的左手“底座”建立的保留指手型,更易完成技术动作,提高音准把握性。
在谱例2中,《流浪者之歌》快速段落中出现连续活跃的十六分音符,要想演奏出准确清晰干净的效果,首先要保证“底座”的稳定,在稳定的“底座”上,根据音程距离关系排列出手型,然后安全、灵活、均匀、稳定、准确地起落手指,不同的演奏者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及生理条件编配指法来处理。谱例2中括号里两处带指法的d-c-b-d几个音当中,2指c到2指b其实是从四把换到三把的,演奏者现在需要做的是稳定好左手的“底座”,利用换把动作把整个“底座”挪动一个小二度的距离就可以了,稳定住手型“底座”,手指的距离排列不变,这样在快速演奏时可以很好地保证音准;同样后面的b-a-升g-b也是同理,稳定好“底座”从三把换到二把的同指换把动作也就可以轻松完成了。如果演奏者有稳定的“底座”做基础,排列好每一个把位的手型,通过把位的移动就可以安全连贯地完成这个快速乐句。
在谱例3中出现的一大段和弦与大跨度换把,在小提琴演奏中颇具难度。演奏中,笔者通常会将括号中所有和弦连接用“底座”原理做出完整分析。首先,确定是八度双音音阶的进行,中间有远距离换把,在远距离换把的两端需要一个稳固的底座作为手型的基础,由此排列出和弦手型。第一个和弦升g-e-b-e有一个稳固的2指作为中心,1指的升g向上靠近2指的e形成了一个小六度手型安全地完成了第一个和弦,然后稳定底座保持八度手型,通过换把动作把手型运送到五把位的f音上构成的八度手型,下行换把的外推动作达到一把位2指f音,以它为中心建立“底座”,按两条弦形成f音和c音的纯5度关系,由此1指在G弦与2指f音构成小六度关系,完成这个和弦;通过这个和弦的f音,演奏者很容易在五把位找到高八度的那一个f音,由此构成八度手型,然后上移小二度到升f音的八度手型,再次回到一把位1指升f音为基础排列出的小三度手型,转舵3指到4弦c音构成下一个和弦。通过一指升f音换把到五把位升f音上构成的八度手型,然后上移小二度到达g音的八度手型,再外推下行换把到一把位3指的g音,以它为中心建立“底座”基础,2指与它构成小六度关系,3指g音与相邻的A弦d音构成纯五度关系。E弦1指上靠到g音的位置形成这个和弦的手型。下面由3指音高的g音为基础向上到六把位的1指g音上构成八度双音手型,由此向上小二度到升g音上八度手型。然后下行换把到一把位3指的d音,由它建立“底座”,4指在D弦按升g音然后由1指在G弦还原a音为基础,2指在G弦按降b音,然后以升g为基础向上用八度手型滑行到7把位升g音,最后向上小二度达到a音八度手型从而完成整个华彩的困难片段。
综上所述,这就是对左手“底座”概念的初步认识,也能体会到“底座”在小提琴演奏中对左手技术动作起到的积极作用。手型是一个相对外在的手指距离感,是一个框架,而“底座”是发力点和手指音程距离关系的根本依据。
小提琴演奏是一门复杂而艰深的艺术,此篇论文所阐述内容只是小提琴演奏艺术中之冰山一角。在现代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中,音乐的美好和技术的纷繁为世人所惊叹,然而它发展至今绝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笔者将遵循它几百年以来的发展规律,继续做出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①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张世祥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
②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第一分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
③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第二分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
作者简介
焦磊,四川交响乐团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小提琴演奏及教育。
责任编辑 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