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子
“诸子”这个名目,源于西汉刘歆辑《七略》。刘氏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将各家著作辑为《诸子略》,又著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4324篇”。后世据此概括各家著述為“诸子百家”,也称先秦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为“诸子”。
四川话有“温诸子”一词。“温诸子”的本义,是说读书人没有把“诸子百家”的学说学懂弄通,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而需要时时温习。
后来“温诸子”一词被泛用于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仅用指未能深入堂奥的读书人,还对那些欲通未通的半吊子手艺人,亦以此称之。故“温诸子”通常是指那些学问浅薄、艺业不精、没有才干、滥竽充数、不能融会贯通、缺乏应对能力的人。如教师不善教书,别人会说他是“温诸子先生”;医生不善治病,别人会说他是“温诸子医生”;木匠不善做木活,别人会叫他“温诸子木匠”……总之,“温诸子”是个贬称,含有瞧不起的意思。
这个贬称一般是不当面说出的,故多用于对人背后的评说。这评说又被简化为一个字:“温”。要是一个人手艺没学好,大家就说他“手艺温”;要是一个人什么都会一点却又什么都做不好,大家就说他“门门懂,样样温”。
不过,旧时读书人少,由于老百姓普遍不识字,他们便将“温诸子”穿凿附会为得了瘟疫的小猪,即“瘟猪子”。那个被简化的贬称也成了“瘟”。
罗韵希、冷玉龙等编《成都话方言词典》【瘟猪子】条:
①病猪:公告上规定,严禁卖瘟猪子肉。②蠢笨的人:只有瘟猪子下象棋,才是动不动就将对方一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页)
遗憾的是该词典没有收录“温诸子”词条,故使人无从知晓“瘟猪子”②是文盲听音不辨字对“温诸子”的讹误,从而把“温诸子”这个“所以然”给抹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