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而为 大有可为

2023-05-06 22:21丁昌爱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4期
关键词:时政法治思政

丁昌爱

2023年3月16日—17日,十堰市第二届“联校协作教研杯”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素养展评在十堰市张湾区阳光小学圆满闭幕。作为特色项目,“时政述评”引发了一场“区域性”学习革命。

观赛,感受时政述评新特色

占领高地,视野宏阔。十位参赛选手踌躇满志,慷慨激昂,述评主题聚集航天精神、文化自信、民族团结、绿色生态、劳动教育等热点话题、焦点事件,从历史、社会背景与时代需要等长远且宽广的维度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评时政,述观点,既有时代担当的高度,也有人文关怀的温度,更有思想理论的深度和专业展现的美度。

信息多元,应用精妙。在述评中,既有“太空之家”遨游苍穹、航母“福建舰”下水、C919大飞机交付、“一带一路”联通四海的恢宏呈现,也有近在咫尺对“劳动者的十二时辰”“古今共美、古今共传、古今共创”的新理解、新应用的流光溢彩;既有塞罕坝这一“奇迹岭”为代表的“中国担当、中国承诺、中国底气”的生动阐释,也有坚定有力的“习”语入耳和荆楚楷模、“新时代好少年”铿锵有力的时代呼唤。这些生动传神的解说类资源、唯美灵动的赏析类资源、高瞻远瞩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资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视野,涵养着学生的精神需求。

技巧灵活,引人入胜。十位选手在专业展现时做到了严谨客观、不失细节,直击心灵,扣人心弦。有人“语音”回应加强了互动;有人饼状数据图增强了直观感;有人巧用故事引发了关注;有人激发想象让情感迭生;有人善用金句燃爆现场;有人豪情万丈,从内容到形式特别有力量。在舞台上,他们注意语调、语速、语汇、声音连接、发音等要素的控制,语言准确清晰,词句流畅传神,音调抑扬顿挫,情感充沛,具有强烈的共情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看之悦目,听之有理,沉醉其中。

回溯,明辨时政述评新内涵

时政述评,作为道德与法治素养展评的特色项目,在初中、高中阶段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小学阶段,笔者和很多选手一样,都经历了“是什么、怎么写、怎样呈现”三个问题的思考过程。

將时政述评向小学思政课程回溯,可以从其课程性质中发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思想性和综合性是指思政课程包含多元、丰富、明确的学理资源,即国内外社会文化生活、政治、经济、生态等领域内容;思政课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强调了思政课必须关照现实,回应现实诉求,重视并满足学生成长过程的期待。时政教育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色,是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高度凝练,对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

字面梳理。时,即时事,反映民生社会热点;政,即政治,反映国家政治联系和影响;述,即陈述内容,交代人、时、地、事等基本信息;评,即评论,包括对事件的感想和获得的启示。时政述评常以专栏形式出现,通过分析时事政治并加以评论,以增强大众对时事新闻的理解。

深入剖析。时政述评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顾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功能与作用,既报道新闻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整个过程先述后评,先讲明基础事实,再从事件中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引入依据深入剖析。

对比研究。当我们无法精准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试着做“它不是什么”的逆向思考。

时政述评不是演讲与朗诵。演讲是阐明观点和理由,抒发情感,感召听众并促其行动。说理、抒情、鼓动是演讲的主要特征。朗诵重在抒情,引发心灵的触动。述评更侧重对时事政治的理解,既有基于新闻热点的事实陈述,也有明确主旨的价值陈述。作为一种说理文体,述评的主角是观点,要明明白白亮明观点,也要理直气壮论述观点。

时政述评不是知识教学课。时政述评是基于时事热点,采取纵横比较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播报新闻事实,并关联课标与教材、时政读本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广泛的思考和阐述,追溯原因,解读过程,预设未来,寻求思想上某种观点深刻的认同,有机辅助教学,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时政述评是思政学科的特色,也是思政教师需要练就的基本功。需要我们关注时事热点,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和核心态度,掌握述评的思维路线和论述结构,自觉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研究,探寻时政述评新发展

合理把握述与评,彰显时政特色。述评,拆分为“述”和“评”两个方面。“述”是陈述内容,讲好故事。“评”是申明大义,讲明道理。只有故事没有道理,则述评不够深刻;只有述评没有故事,则述评不够生动。时政述评要两者结合,缺一不可。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世界新闻、前沿科技、文化热点,帮助学生以理性的视角、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一篇好的时政述评需要创意策划和创新表达,需要围绕主题策划基础架构,明确结构板块,作出主旨集中、主线清晰、观点鲜明的塑“形”安排。

有效调取资源,提升述评成色。网络是海量时政资源的集合体,资源的有效调用需要注意五项原则——方向性原则、广泛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生活性原则。以“实践性”与“生活性”原则为例,述评内容要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关联性,注意链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联教材内容,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做好关于时政观点的有益补充,切实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如“劳动教育——告别纸面成长”中,教师自主制作劳动技能指导视频,拍摄亮明观点的解说画面,展示新时代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创造,进一步彰显时政教育的实践性与生活性。将立意聚焦在高大恢宏的理想层面、理念层面、思想层面,也要将着眼点回归到生活,关联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

科学融入课堂,丰富时政实践。时政述评不是知识教学课,而是可以融入思政课堂的重要环节,需要多元渗透,全面改善思政课堂教学方式。要将时政述评的应用研究置于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点睛之笔。时政述评融入课堂,需要落实好三个结合:一是在内容上,注意时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跟进式与专题式相结合;三是在形式上,要实现讲授型与互动型相结合。

时政是教师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指向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处理好“量与质”“大与小”“长与短”(时间)三对关系,要把时政述评真正“浸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实现从集中到分散、从枯燥到生动、从灌输到浸润的转变,不断提高时政把握能力,提升思政课堂品位,将自己修炼成为一名更加专业的思政教师。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时政法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