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为深入推进县域教联体建设,云梦县把握“两个关键”。一是打通城乡教师交流渠道。成立云梦县教师发展中心,深入开展“县管校聘”工作,打破城乡教师管理、交流壁垒,将“学校教师”统一变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2022年9月,126名教师、22名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实现互补交流。二是加速改善办学条件。一年来,投入资金3亿元,在城区新建学校4所,改扩建学校2所, 增加学位6006个;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全县教育装备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探索三种模式,加快建设步伐。一是打造融合型教联体。在城区及周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取“强校联弱校、乡村学校、新建学校”的方式,发挥名校品牌、地缘等优势,实施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盘活了资源,有效破解“择校热”“大班额”“城区学校挤、乡村学校空”等难题。组建4个融合型教联体,10所城区及周边公办中小学全部参与。将棉纺子弟学校、伍姓小学并入县实验小学,组建云梦县实验小学教联体,实行共谋共管、共建共享、共促共治,效果明显。云梦县实验小学教联体作为湖北省教联体试点,各项工作正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将临近城区的吴铺镇三湖小学(村小)并入黄香小学,组建黄香小学教联体;将新建的子文中学纳入县实验中学,组建云梦县实验中学教联体,实现“一校三区”的格局;组建云梦县城关第二小学教联体,将城关第三小学纳入统一管理,发挥教师流动无障碍、资源共享无障碍等优势。
二是组建共建型教联体。新建的黄香初级中学,由黄香高中托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方式。为激发民办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建立了法人不变、资金单独核算、管理互通、资源互用、活动共享的“联姻”办学模式。目前,县实验外国语学校与实验外国语小学“联姻”,云梦恒新学校与云梦城北恒新学校、义堂恒新学校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联姻”。
三是探索协作型教联体。积极与孝感市高新区教育办联系,让云梦县曙光小学与孝感市体育路学校结对,建立跨区域协作型教联体。为提高乡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试行强弱结对帮扶的协作模式。县实验外国语学校结对帮扶曾店中学、县实验中学结对帮扶道桥中学、县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曾店中心小学,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各教联体不断完善实施方案,细化了“六大机制”,即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机制、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机制、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成效共测共评机制、完善家校共谋共治机制、条件保障共促共进机制,成效显著。
抓实四个着力点,保障建设成果。凝聚合力。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做法,举办交流活动,树立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教联体建设,关心教育发展。
健全机制。发挥督查、考评、指导工作专班作用,建立常态化视导诊断制度,进一步明确思路、坚定信心,及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健康发展。
抓实重点。一是强化教师队伍共用共管。在教联体实行教师补充、职称评聘、绩效分配、评先评优等统一协调与管理;实现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部分紧缺学科教师打通使用,落实优秀骨干教师送教、走教制度;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足额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二是强化教学教研共建共享。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教联体各学科间共研次数与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生动课堂。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統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实施,提升制度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效率。四是加强条件保障共促共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教联体建设。
突破难点。支持和鼓励各乡镇学校全面重组,按照地域接近或以强带弱的原则,将现有12个乡镇学校及部分民办学校建成6个“共建+协作”型教联体,实现全覆盖目标。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