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颜凤仪
阳光明媚的周末去茶馆喝茶,茶馆外的廊棚下早已坐满了人。苏州的茶馆喜欢临水设计,像艺圃的延光阁,临水而茶,眼前就是一幅江南水乡画卷,十分赏心悦目。喝茶的光景里,河对岸人家的小音箱里放着苏州评弹。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录了中秋之夜与芸娘喝茶的场景:“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突然顿释。”如此雅致的喝茶时光在现代酒店里是无法体验到的。
苏州人喝茶,在最大限度保留茶之真味的基础上,在意更多是杯里的苏式生活气息、品茶的惬意时光。幽香的,清醇的,淡雅的,都在细细品味中,渐入佳境,返璞归真。
江南自古便有饮茶的习惯,对于苏州人来说,所谓的春之味,茶之香指的便是碧螺春了。苏州人喝碧螺春,最贪恋的莫不过是冲泡时遇水而散的那一缕清香,里面藏着江南春日里万物初醒的气息。
用老茶客陆文夫的话说,碧螺春敏感,善于吸收各种气息,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山花的清香自然而然地进入早春的茶叶里。如何将碧螺春万物生鲜的春韵冲泡出来,苏州人也是有讲究的。
喝茶是个文雅的事儿,自然不可随意取个杯子牛饮一番。冲泡碧螺春倒不是说要弄一整套茶具,只要准备一只剔透的玻璃杯即可。
杯子准备好了之后,水先放至杯容量三分之二,由于芽叶极为细嫩,因此泡茶水温不宜太高,以80~85℃为宜,这个温度几乎能将碧螺春的清香完全诱发出来。玻璃杯的保温性并不十分好,不会持续加温芽头,不会对茶芽产生伤害。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吐纳舒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沿着杯壁接着静静注水,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而后在清亮的茶汤中恢复平静。茶叶在杯中,通过玻璃杯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细品之下,入口鲜嫩爽口,回味甜醇,如同置身于花果园中。第二泡,茶叶的白毫散逸,在茶汤中上下浮沉。果香开始在舌尖萦绕,美妙异常。到了第三泡便有人嫌它寡淡似白开水。其实高手泡茶,那杯碧螺春始终有滋有味,不用茶水分离,到了第四泡、第五泡、第六泡……春茶留香依旧在这杯中。
没有这手功夫,就用宽口扁平的紫砂壶。文徵明曾孙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中记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可见砂壶不吸茶香,不损茶色,使得茶汤更加香醇,口感更加浓郁。但紫砂壶又遮挡了碧螺春的姿色,不如玻璃杯能将碧螺春如同翠云浮动的姿态尽收眼底。
对于很多苏州人来说,一只玻璃杯,几克上好的碧螺春,便能足不出户阅览人间春色。
一只玻璃杯,几克碧螺春,便能拥有一杯明媚春色
谷雨将近,苏州人在谷雨这日有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喝茶亦是如此。按照传统喝茶的方式,一般来讲“冬天饮红,夏饮绿,一年四季喝乌龙”,但注重时令的苏州人在不同节气里也能变着花样享受茶不同的滋味与色彩。正如同里人范烟桥在《茗饮》里写道:“余以为茗饮取其涤污除垢,加姜辛辣,加盐苦涩,皆败胃,甜可养胃,加糖固合于摄养,要不如清饮之爽口也。”
立春,春季之始,此时天地阳气升发,与肝相应,人易暴怒、易感忧郁,而苏州人茶桌上一杯暖暖的茉莉花茶,可安定情绪,舒缓神经。有些人家还会在茶壶里放几克熟普洱,文火慢慢煎,等水滚了,把姜丝放进去煮五分钟,再把红糖末倒进去。这一碗热腾腾又红浓醇香的姜丝普洱喝下去,倒春寒也不怕了。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喝茶亦是如此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是苏州人调肝和护心的时节。一杯时令的洞庭碧螺春,有丰富的氨基酸,提升体质。此时的苏州人会找个暖和的日子,去太湖边的东西山喝碧螺春。或面朝太湖,或坐于山林的寺庙中,喝的是春天的味道,感受的是大自然的生气。
立夏宜饮黄山毛峰,立夏,夏季的开始,此时百般红紫,万物繁茂。中医认为,暑易入心,而当令的黄山毛峰,滋味甘醇,强心养神,来自山野的新鲜气息,能让人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
立夏后,天气渐渐炎热,之后还有梅雨季节。在江南梅子熟的季节,苏州人会来个青梅煮茶。把青梅平时用酒泡了,喝茶时取出来砸碎了,再放入小壶加水煮沸,等微凉了,撒入绿茶,看叶片舒展,浸透了汤汁,再滤出汤水,调上枇杷蜜。别有一番清爽酸甜的美味。
仲夏五月,芒种时节,湿气开始蒸腾而闷热,故而饮食应清淡,悠然泡一碗龙井,清淡适宜,调养精神。
到了小暑、大暑,天气更热。对于苏州人来说,借茶消暑是必不可少的方式。骄阳似火,人在其中,挥汗如雨,这时适合喝绿茶。而在拉上窗帘躲开烈日的夏天里,可以给饮茶搭配熏香,是极其能到达心静自然凉的事。旧时,苏州人在夏日喝茶还有流行的地方。居屋里如同蒸笼,城内又没有山林可以避暑,只有玄妙观的殿宇高爽,广场宽阔,两旁茶肆众多,可以喝茶解渴。茶馆里还有点心蜜饯鲜果等,广场上又有众多摊贩,甚至有算命的、拔牙的、唱曲的。所以暑热难耐时,人们都涌到玄妙观内喝茶纳凉。
秋季之后,随着天气渐渐转凉,茶叶的选择也慢慢由绿茶转为红茶或普洱。立冬之后,苏州进入了菊花的花期,赏菊时,应该配上一杯红茶,又雅致又暖胃。天再冷,可以在红茶里加点桂圆干和枸杞,做到滋补的功效。
如此看来,一杯时令好茶在手,讲究的不仅是茶性,更是温润的苏州人顺应自然的体现。
在园林里喝茶,眼前便是山水相融的亭台水榭
老苏州人通常把“喝茶”说成“吃茶”,在他们看来,“喝茶”是为了解渴,而“吃茶”,吃的是精、气、神,以至于苏州人喝茶,往往追求的是回归自然、品味诗意与悠然。
所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苏州不光茶叶好,水质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特别是源自太湖的胥江水,水质清甜滋润,早年间很多茶馆不惜代价,特意从胥江取水回来沏茶,为的就是得真味。
不过说到选择上好的水泡茶,是自古有之的。顾禄在《清嘉录》中写道:“梅天多雨,雨水极佳,蓄之瓮中,水味经年不变;其甘滑胜山泉,嗜茶者所珍也。”文徵明在《煮茶》中写道:“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红楼梦》里的妙玉喝茶也极其讲究,用梅花上的雪水泡茶。她在玄墓山上收集的梅花上的雪,与其他江、河、湖水或是旧年的雨水相比,比较洁净,且吸收了梅花的一缕幽香,是沏茶的好水。
茶可以独享,也可以“众乐乐”。古时,苏州的社会名流以参加茶宴为荣,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山林之间,感受徐徐清风,品味自然草木。
文徵明的《品茶图》就描绘了他与友人在林中草堂品茗的情景。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净,堂内二人对坐品茗。题诗则写下了当时文徵明眼中的美好景色以及谷雨刚过饮好茶的美好心情:“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文人逸士这喝的茶已不再是单纯存在的物质饮品,而是日月山泉滋养下的草木之性,以及千古流传下的风流雅致。
现在,身处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的人们总有一份隐藏的自然情怀无处安放。不少苏州人喝茶是“茶翁之意不在茶”,既要有好茶,又要有好的喝茶环境,这才能让喝茶的体验过程更上一层楼。
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室,不需要太多装饰,可以只是一处茶席,一套茶具,一束插花,几张木椅。在城市的喧嚣背景之下,躲进茶室里燃一炉香,沏一壶茶,或听雨观雪,或赏鸟观鱼,体验文人墨客的风雅闲适;约三五好友去园林里喝茶,凭栏听雨,热茶氤氲,眼前便是山水相融的亭台水榭,感受难能可贵的自然野趣;找一处清静雅致的地方,和志同道合的茶友相聚而坐,品茶闻香,交流私藏之物,分享雅致生活情调,穿越当一回古人……这些都是当代苏州人于一杯茶中回归本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