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晋蔚
太原市聋人学校自1957年建校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几代师生矢志不移攻坚克难,现已发展为一所集学前康复、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听障教育学校。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育人氛围、严谨的教研作风和优异的办学实绩扬名三晋大地。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太原市人民政府在一、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把“探索太原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新思路”确立为总体目标之一。太原市聋人学校领导班子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幸福工作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根据“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的特殊教育原则以及听障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超越障碍、平等发展、共享幸福”的办学理念,旨在鼓励听障学生精神上自立,同健听人一样学习知识与技能;行动上自强,树立竞争意识,努力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在人生目标上共享现代社会带来的福祉。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让学生掌握谋生本领,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发展。由此,太原市聋人学校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潜质教育,即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质、都有成功的可能。学校围绕每个听障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形式及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生理或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潜能,开拓培育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沟通和实践五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展。
听障学生是潜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依赖学校文化的熏陶,需要学校精细化的育人制度保障,离不开有特色的课程支撑。“启迪心质、补偿听质、挖掘艺质、激活学质”是学校实施潜质教育的四个具体维度,“启能养艺、厚德精技”是学校实施潜质教育的四个核心。潜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作全方位的规划,对学生知识、文化、素养、品质、能力、技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在课程实施、活动安排、文化建设上统筹安排,使听障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至少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职业技能,树立“人优我精”的工匠精神,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文化和科学素养、劳动技能素养及身体心理素养的社会公民。
太原市聋人学校顺应太原市乃至山西省转型发展需求,实施科研引路、人才强校战略,围绕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校本课程、校企融合、课题研究等,通过发掘和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校本课程,发掘培养学生的学业思维潜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整体谋划,打造核心课程体系。根据聋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类别,学校把校本课程分为基础核心课程、健康发展课程、艺术发展课程、职业发展课程、自主发展课程五大类。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职业实训基地,共开设包括烙画、刻瓷、陶艺、沙画、书画装裱、茶艺、皮艺、编织、书法、国画、剪纸、中国结等30余门校本课程,重点推进烙画、刻瓷和砖雕等工作坊的建设。完成了《西式面点》《剪纸》《葫芦烙画》《串珠》等11个科目的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印制,初步构建出基于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潜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课例研讨,探索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质量是潜质教育目标和课程得以实现的关键。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照“确立研究主题———学习与获取———设计与创新———分享与修订———实践与观察———反思与完善”的过程,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探索课堂教学理念与原则、方法与策略。先后进行了一周一课例、百花奖教学竞赛、成长杯教学竞赛、一师一优课等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授课教师积极展示情境式、主题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
精心组织,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申报的“基于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被立项为“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并于2021年成功结题。5个课题被立项为省规划课题、1个课题被立项为太原市“十三五”招标课题、5个课题被立项为太原市“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每年都有若干篇论文、微课获得国家、省、市奖项。全校101名教师中,立项证书涉及的人员共60人,课题研究参与率达到了60%。
校企合作,优化职教课程教学。针对潜质教育课程中职业技能明显、技术要求高的课程,学校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优化课程教学:第一种是任课教师自学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第二种是聘请非遗传承人或校外工匠传帮带,第三种是与企业合作。学校与山西华兴科软有限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学期两到三次的实习,使学生了解职业前景、熟悉职业环境、做好职业规划。2019年,学校与平遥百影砖雕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2020年,学校挂牌成立了以韩霞、苗振洁两位省工艺美术大师命名的葫芦烙画和刻瓷工作室。
学校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想行为潜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德树人,养成教育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为目标,以重大节庆日为载体,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抓手,以教师的言行示范作用为先导,以学生的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不断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建立奖励机制,凸显榜样力量,构建长效育人机制。将班会课程化、系统化,形成多个教育系列,如爱国教育、经典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书香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直接將“鱼”给他们。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才,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学校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和就餐值日岗,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国旗下的演讲、大型会议的主持都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主持。学生在一次次鲜活的体验中提升了道德认知,展示了个性风采,彰显了青春活力,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
多种举措,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投资近20万元,建立心理服务站。各班增设心理委员,定期填写班级学生心理晴雨表;组建教师心理团队,开展了学生心理委员会成立大会、心理委员培训会、“意向体验”“沙盘体验”“欧卡体验”等活动。特邀太原市著名心理咨询专家辛燕老师及工作站成员共同合作为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合理安排,四节活动有声有色。学校每年举办四个节日即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阅读节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本剧、美术学科竞赛、戏剧进校园、“六一”儿童节、元旦文艺节目展演、班级三人篮球对抗赛、跳绳踢毽子比赛、田径运动会、冬季跑操等活动已成为学生们展示才能、比拼创意、欣赏艺术、强健体魄、凝聚团队的多彩舞台,推动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拓展资源,社会实践丰富多彩。“融合”教育理念是潜质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学校建立资源中心,辐射全省,为广大听障人士提供社会服务;深化党建共建,以学校党总支为主体,加强与高校、银行、社区的共建共享;与普通中学开展普特融合教育,对标一流、互学互鉴,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主人翁的参与感与融入主流社会的技能。
人文荟萃,薪火相传。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太原市聋人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太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太原市德育工作模范学校”“三晋特殊教育文化艺术品牌学校”“全国特艺人才培养基地”、太原市雙拥模范单位和山西省文明学校等称号。
2019年2月,学校葫芦烙画工作坊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传承的力量》全国首届校园春晚,在第二届《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中被评为优秀。2019年8月,王冠雄同学参加由中央网络电视台、中国艺术报社举办的北京国际沙画艺术节,荣获一等奖。2019年9月,学校的展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葫芦彩绘工作坊”,获山西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类别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类别二等奖。
学校舞蹈队一直以山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素材编排节目,舞蹈《这里的阳光同样灿烂》《乒乒乓乓》《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妞妞吃面》《点仓灯》等节目多次荣获教育部、中残联文艺比赛金奖、一等奖。2021年央视频播出了学生手语歌《灯火里的中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播出了学生舞蹈《点仓灯》,“学习强国”播放了学生手语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师生舞蹈《摇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5年的风雨历程,一甲子多的光辉岁月,沉淀了苦涩,汲取着精华,浸出了清甜,散发着芳香。如今,永不停歇的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崭新的精神风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朝着“省内创一流、西部能领先、全国有特色”的目标阔步前进。
(作者系太原市聋人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郭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