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文化视域下出版编辑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2023-05-03 06:25陈建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民航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其对编辑培养的意义,指出民航领域的图书出版工作事关民航安全和民航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安全属性,通过定性分析发现部分编辑存在职业认同感不高、图书质量意识不强、缺乏工匠精神、综合业务能力不足等编辑素养方面的短板。基于民航安全文化的视角,文章提出从强化安全理念、规范安全行为、构建安全环境三方面提升编辑素养,培养编辑工匠精神及责任担当意识,以期充分激发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活力,保障图书出版质量及出版流程进度推进,从而为作者及读者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本次研究旨在为优化专业出版社人才培养方案及管理制度、促进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编辑出版;民航安全文化;编辑素养;人才培养;编校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3-0211-0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同样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坚定的文化引领。图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其质量是灵魂,关系到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大局[1]。在将安全视为生命线的民航业,图书出版工作事关民航安全和民航人才培养,因此民航相关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政治属性、安全属性更加凸显。民航安全文化是民航相关从业人员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更是保障民航业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

民航安全文化缘起于民航安全生产实践,是个人、集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决定了组织及其成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其核心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国际民航组织指出,安全文化体现为人们在无人监督时在有关安全和风险方面的所作所为,即《中庸》中所说的“慎独”。民航安全文化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安全价值为目标,强调组织及其成员对安全价值的认同;具有突出的全面性,在安全意识培育、安全责任落实、安全问题解决方面,强调全员、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的参与;体现出明确的安全价值、目标取向,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统一起来,实现组织的安全目标。

民航安全文化在编辑素养提升方面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民航安全文化集中体现出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安全理念和安全目标,能够以强大的号召力,指引组织成员朝着既定目标开展工作。规范的管理制度、机制、手段有助于组织成员对安全价值与安全目标达成共识并实现自我控制,进而产生有形的、无形的和强制的、非强制的规范作用。

第二,民航安全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凝聚和激励组织成员在安全理念、安全目标、行为准则等方面达成一致,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将安全行为准则内化为自我激励标尺,激发其安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规避不安全因素,使安全生产成为组织成员的自觉、自愿行为。

第三,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培育组织成员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的过程。安全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成员整体的安全文化素养。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结合组织成员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教育,有助于组织成员将安全价值、安全追求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到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出版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出版服务大局服务人民能力凸显,出版业实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等。民航相关出版物是传播民航思想、普及民航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升民航从业人员素养、宣传民航文化、促进公众对民航的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民航领域的出版工作事关民航安全和民航人才培养,因此提升编辑人员的民航安全文化意识,打造一支具有高觉悟、硬本领、强素质的编辑队伍,是促进民航强国、出版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国际竞争需求、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2]。

(一)职业认同感不高

职业认同感源于对所从事职业的兴趣或爱好,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所持有的观点与看法,能够影响其事业心及成就感等。对编辑工作充满兴趣和热情的编辑在工作中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效率,其职业认同感也更高。相反,仅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视为谋生手段的编辑,并非出于真心热爱,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编辑职业认同感较低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3]:工作能力、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工作中尚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出版行业大环境的转变使得一些编辑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或者工作多年内心已产生厌烦心理;编辑工作复杂,日常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及挫折,职业心理素质薄弱的编辑可能会选择逃避问题,逆来顺受,工作中情绪低落等。从出版单位的角度讲,利益评价对于编辑的职业认同感至关重要,但精神方面的鼓励也不可或缺。编辑有较高的归属感、获得感,进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较高的认同感,深刻感受到自身肩负“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才能对出版事业充满信心和动力。

(二)图书质量意识不高,缺乏工匠精神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图书质量管理检查中,仍有不少種类图书的编校差错率超出相关规定。编校质量问题降低了图书自身的价值,损害了出版机构的品牌形象,同时也为整个图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编校质量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责任编辑相关专业、业务能力的欠缺,更重要的是责任编辑缺乏工匠精神,对于稿件编校加工不到位[4]。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实现文化强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任重道远,部分编辑因此产生懈怠情绪,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缺乏深入开展业务研究的动力。同时,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方式,传统出版行业发展受挫,部分出版单位在质与量上向后者有更多倾斜,面对较大的工作任务量造成的压力,编辑将主要精力用于推进出版进度,无暇钻研业务。

(三)综合业务能力不足

根据《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规定,新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但由于师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在每年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中安全文化相关的编辑素养提升课程较少,编辑拓展学习的渠道受限,因此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传统出版单位对于转型路径大多处于摸索阶段,对于编辑的相关培养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机制,系统、专业培训的缺乏导致编辑的思维方式较难发生彻底转变,创新意识较弱[5]。同时,在传统纸媒向融媒体过渡的阶段,新编辑需要较长的时间成长,而老编辑多受困于惯性思维,编辑角色转变迟缓,因此编辑队伍中复合型出版人才匮乏,专业知识掌握、编辑业务能力、融媒体时代网络运用能力以及其他综合业务能力都过硬的编辑较少,这成为制约出版单位发展的突出因素。

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涉及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安全环境等方面。在民航安全文化视阈下,编辑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提倡“自律”文化,即强调强化编辑的安全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规范自身行为,强化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强调“他律”文化,即出版单位完善编辑培养及考核、激励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审校制度保障图书质量,并结合编辑工作完成情况奖优罚劣,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

(一)强化编辑人员安全理念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为本”是安全理念的核心。民航安全文化强调对人的理念、思想和认识的培育。只有理念上认同、思想上重视,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图书内容是作者观点的表达,同时其价值取向直接影响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植入编辑的思想深处,就是要使其深刻认识到编辑工作的安全属性,增强职业认同感,心存敬畏,既要尊重作者,也要时刻以读者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审视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内容,为读者呈现内容健康、社会效益显著的精品图书。

编辑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仰,提升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心怀祖国,热爱出版工作,增强职业认同感,才能策划与编辑出专、精、深的高质量图书。在选题策划方面,编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双百”“双效”“两创”,确保图书具有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决不可逾越政治性问题这根红线,以对读者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应积极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等为题材开展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工作。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图书内容的规定,按照出版行业规范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保证编校质量。

(二)规范编辑人员安全行为

安全工作最终都将落实到组织成员工作当中的一言一行上,体现在其责任担当上。编辑不仅要根据自身在出版单位审校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同时还要将自己视为整个流程的关键合作者,加强沟通交流,保障出版进程。

初审人员应重点审查书稿内容是否存在政治性问题,是否符合出版管理相关规定,确保书稿达到齐、清、定的要求,取材合理,论述详略得当且充分准确定位目标读者等等。文字加工编辑应对书稿的文字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确保其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的使用规范,书稿的插图、表格、公式等简明清晰,索引、引文、注释不存在缺漏且体例符合规范要求等等。复审人员通读书稿,确保初审及文字加工编辑对书稿的修改准确到位。终审人员则进一步对书稿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不存在政治错误及违禁内容,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相关规定,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并对初审、复审提出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等等。

同时,编辑的安全行为也体现在自身能力提升及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工匠精神表现为匠人严谨专注、敬业爱岗及精益求精的态度,编辑出版行业的工匠精神是编辑对于稿件的精雕细琢、臻于完美的造物品质追求。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继承并发扬前辈编辑追求卓越、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着力培养“敬业担当、专注务实、精益求精”的编辑。首先,培养敏锐的选题策划能力,吸收前辈编辑的经验,拓展选题范围。其次,努力提升编校能力,善于总结编辑加工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保证图书编校质量。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提升数字化工具应用水平,优化业务流程及服务方式。最后,编辑工作应延伸至图书出版后的市场营销,与读者互动,架起作者、出版单位、读者之间的桥梁,为作者及读者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

(三)构建出版单位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的构建以安全制度为基础。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约束人的行为,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其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法宝之一。民航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民用航空活动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及民用航空活动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民用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同理,提升编辑的综合素养,应以完善、稳定的管理制度,以及编辑培养、考核制度为基础。

第一,出版单位应基于系统化、制度化管理模式及扁平化组织模式的思想,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流程管理,保障精细化运作,控制好整个流程,从而高质高效地完成图书出版任务。同时,“三审三校”制度是编辑加工环节的基本遵循,对于保证稿件内容导向正确、提高编校质量、促进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等至关重要。出版单位应结合本单位情况优化完善“三审三校”制度,规范编辑校对流程,为图书高质量出版提供保障。

第二,在编辑的培养方面,出版单位应进行系统规划,结合新形势下出版工作及出版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创新“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全面提升编辑的知识文化、责任意识、创新思维、奋斗精神等方面的素养水平,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本领强的骨干编辑团队。

第三,在编辑考核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编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调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编辑的创造潜能,提高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安全是民航业永恒的主题,民航类图书质量与民航安全、民航人才培养息息相關。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而编辑人员作为出版机构的中坚力量,其素养的高低在较高程度上决定了图书质量的优劣。因此,提升编辑人员素养,培育骨干编辑,打造一支业务理论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编辑人才队伍,对于促进民航专业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保障民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涉及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安全环境等方面。编辑人员只有认识到图书质量与民航安全的紧密联系,才能够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过程中深入贯彻安全理念,保障图书出版质量。另外,编辑人员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敢于担当,培养工匠精神,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图书出版进度,为作者及读者提供高品质知识服务。同时,出版单位通过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可为编辑人员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促使编辑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策划和编辑出版更多优质的图书。

参考文献:

[1] 邓履翔,胡英.浅谈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自我修养[J].中国出版,2022(8):56-58.

[2] 徐珠君.融合出版形势下科技编辑的业务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编辑,2022(7):68-72.

[3] 刘蒙之,王诗夏.谋书亦谋生:图书编辑职业认同研究[J].现代出版,2021(6):89-96.

[4] 谢敬囡.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编辑专业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3):107-109.

[5] 黄英.论图书编辑数字化思维转换[J].出版参考,2022(6):66-68.

作者简介 陈建峰,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人才培养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人工智能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未来研究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