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韬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身体素质,在社会生态学基础上探讨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首先阐述社会生态学理论,并且提出在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构建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社会生态环境支持模型,结合模型分析现存问题。在最后分别立足于大学生个体、认知变化、人际关系、组织强化、社区合作、政策五个维度,提出促进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建议,并在最后总结得到的启示。帮助高校全面了解大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情况,优化体质健康教育方案,以期能够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这也是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于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了解,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其中便包括身体素质。近年来各大高校重点开展针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的身体素质教育以及体育活动,达到促進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目标。所谓身体活动,是骨骼肌运动产生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形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走路、骑车、上下楼梯等均包含在其中。如果出现身体活动不足的现象,便可将其视为一种“慢性非传染疾病”。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降低,在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肥胖检出率5年内提高了2%-3%,由此可见的大学生身体活动不足,是降低体质健康的一项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在社会生态学基础上探讨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的有效方法,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目的。
1 社会生态学理论及问题分析
所谓社会生态学,主要是面向动物、人类,对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生态环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三个方面:(1)基于社会生物学,对生物社会行为进行分析;(2)基于社会学,分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3)基于人类生态学,探讨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次在社会生态学理论的支撑下,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对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展开分析,结合已有关于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资料,发现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如:(1)学生知识、态度与技能;(2)人际关系;(3)组织关系。换言之,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掌握的体育技能有限,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素质。人际关系与组织关系方面,可能会因身体活动行为的条件比较有限,而对高校学生参与身体活动行为的实施造成阻碍。基于此,为了达到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目标,需要结合高校相关工作开展现状,采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量化解读高校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的社会环境支持因素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可测量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促进的可行对策。
2 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现存问题,需要构建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社会生态环境支持模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量化表述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模式与支持环境的动态交互关系,构建“认知―行为”导向的学生身体活动促进路径。从中了解到大学生身体活动参与、体质健康促进之间具有的动态交互关系,帮助大学生改善其健康行为。在问题分析阶段,建议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以身体活动行为为对象构建社会生态支持环境模型,其间还需要构建可测量的指标体系。
在社会生态学理论基础上,人的健康行为往往面临多重影响因素,而且所有影响因素之间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因素之间彼此独立,且又互相联系。在建模阶段从认知变化、人际关系、组织强化、社区合作、政策这五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构建生态环境支持模型的适配度,从而深入分析大学生身体活动参与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作为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社会生态环境支持模型的参考依据,最后系统评估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模式与支持环境的动态交互关系。
第一,认知变化。以往针对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的分析,更多是在个体内部分析存在的影响因素,发现的影响因素能够发现个体表现的身体活动认知情况以及情感状态,例如健康常识、自我效能以及兴趣等。大学生作为个体,如果能够掌握更多的健康常识,那么身体活动所获得的愉悦感也会随之增加,加强积极身体活动的动机,从而在其中能够形成健身行为。
在认知范围内,自我效能属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可以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深入分析自我效能,需要通过大学生个人能力评价能够完成任务,并且实现预期目标,其重点在于是否可以精准地判断,在个人的自我调节系统当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自我效能,一般会对大学生的行为选择、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思维模式、情绪反应等带来影响,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一般是对别人进行观察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通过他人评价与自我劝说,获取情绪与生理状态等传递的信息,并且改变自我效能。对于大学生,其自我效能高的情况下,身体活动积极性也会比较高,而且也会表现出较强的执行力、坚持的韧性。通过锻炼心理学理论,大学生认知以及心理变量干预,有利于大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其中自我效能更是占据的重要位置。
第二,人际关系。大学生身体活动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该因素可细化为表现社会支持系统、社区社交等,例如家庭、同学、朋友、身体活动的伙伴等。人际关系因素对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更多可以通过对关系密切的其他人身体活动行为形成的作用来感知。人际关系属于社会支持范畴,若将其视为了解人际层次的影响因素,那么其来源主要集中在家人、同学、朋友等个体产生的行为信息与情感上,或者是非常重要的其他人对大学生行为产生的期待值。
第三,组织强化。组织一般是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共同参与到工作中,合作完成部门分工与任务,是个体可能获得资源、服务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而言,其相关的组织包括家庭、邻居、朋友圈以及学校等。大学生身体活动组织相关的影响因素,涵盖了社会组织表现的文化特征、社会组织运作遵循的制度,重点在于观察组织文化对个体行为变化的影响、组织适应促进身体活动行为变化的价值等。面向大学生建构身体活动行为的促进模型,其中组织干预更多是关注到学校、单位等正式机构,而且最终获得的行为结果也具有积极性。如果是邻居、朋友圈等非正式机构,目前已有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第四,社区合作。 建模过程中,社区合作对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社区群体带有某一种共性与共同的特征,而且正是因为共同特征的存在,才在社区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里提到的共同特征,可能是在居住街区、参加活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形成。社区在身体活动行为中主要有三个特性:(1)社区属于个体归属面对面组成的初级团体共同体,即个体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社区属于中间结构;(2)社区体现出团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3)社区的概念中包含地理、政治的属性。包括家庭、邻居等组织在内的所有社区中间结构,支撑着社会认同以及社会资源,也起到联系更高层次社会标准与价值观、个体的作用。如果没有中间结构层的存在,很难改变个体身体活动行为。
第五,政策。为了促进大学生参加身体活动,有关部门一般会出台一些公共政策,这些政策通常在建构的身体活动社会生態学模型中,处于最外层。根据地方、国家提出身体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直观影响个体身体活动行为。从政府部门角度分析,身体活动政策法规对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一般能够直接到达个体,或者利用社区、组织团体具有的间接作用,对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进行影响。因为公共政策对大学生行为产生的影响,涉及了行为约束和行为激励等比较直接的内容,也包含一些间接的部分,如资源分配和条件优化。所以,社区层次中间结构在社会政策、个体之间建立了联系,一方面对社会政策的实施存在影响,另一方面影响也体现在政策在大学生群体的落实。
3 基于社会生态学的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的措施
在社会生态学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结合构建的模型展开综合分析,在“认知―行为”导向下,高校学生身体活动促进发展可以从多个渠道中进行。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建议采用理论思辨、数据分析组合的方式,针对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多维因素存在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考量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模式、社会生态支持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并且在“认知―行为”导向下,探讨高校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的有效路径,为今后大学生改善健康行为提供指导。
面向高校学生的活动社会生态学理论中,提出个体以及所在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作用对个体行为变化进行控制,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的特征。如果仅对单一层面进行干预,很难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还需要对多个维度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控。这就需要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取多水平干预设计方法,提出真正契合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的干预方法。
第一,在大学生个人维度,建议从学生个人着手,分别立足于大学生接受的健康知识教育、运动技能培训、运动心理倾向这三个维度,提出可操作性高的干预对策,提升高校学生身体活动知识、加强运动技能水平。结合大学生身体活动实践情况,还可以优化学生个体在身体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态度以及情绪等。
第二,人际关系维度,建议从关系密切的其他人着手,立足于社会支持常识、技能教育培训、将重要的其他人融入到干预计划这三个方面着手制定促进方法,促使大学生家人、同学、朋友以及教师等个人,均可以作为个体改变身体活动行为,并为改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优化大学生社交网络,强调社会支持环境的积极性。
第三,组织维度,主要提出如下措施:(1)优化大学生健身环境;(2)设置健身奖励激励;(3)组织团体健身竞赛,并且对团体健身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4)从团体身体活动中获得反馈信息,科学设置健身目标,加强组织健身规范性。与此同时,在组织层面,还需要发挥高校学生参加组织具有的影响,对个体行为变化进行干预。此类组织团体主要以家庭、邻居、朋友圈和学校等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为主,以所有个体中参与频率最高的组织为对象实施干预。
第四,社区维度,需要从以下维度着手进行干预:(1)为高校学生提供社区健身信息服务;(2)健全社区健身基础设施;(3)为个人参与健身提高安全保障;(4)在社区营造浓厚的健身文化氛围;(5)加强社区健身标准规范性。作为社区,应该在设计干预策略设计环节,重点关注社区身体活动标准规范、社区服务以及社区内所有团体之间的合作,改善社区身体活动环境的基础上,建设以社区身体活动规范为对象的健身文化,优化社区身体活动相关的软硬件,以此强化干预设计。
第五,政策维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干预:(1)结合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实际修订政策法规;(2)加大目标人群参与政策宣传力度;(3)扩大政策的影响范围。因为政策法规本身具有强制性,所以可以在改变高校学生行为方面产生非常直观的影响,这就需要做好身体活动政策法规宣传工作,严格按照现行法规要求,优化调整组织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的内容。
4 基于社会生态学的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的启示
通过对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分析,该理论对于大学生身体活动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重点在于环境与个人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个体随后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在环境导向下构建理论模型。该模型消除了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存在的局限性,面向个人内部影响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展开深入讨论,这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属性也十分相符。
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各加注重分层,梳理各个层次面临的关键影响因素,也确定了干预实践不同层次的内容,细化干预实践目标,体现出各个层次目标的清晰性。正因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结构的分层特点,使多水平干预在实施中有了夯实的理论基础。位于不同层次的干预内容、目标,分解指导相应的干预策略,使干预策略在实施中更具可行性与合理性。
除此之外,针对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分析,在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方面依然面临一些困难。例如社区与政策两个维度进行干预实践,需要大量资源支持,而且大项目实验才能够保证预期干预设计的效果,小项目很难保证实施成效。如果从任意组织或者社区维度,增加人际层、个人层干预,可以加强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促进的可操作性,在此层面进行干预,与传统设计形式相比更加合理,而且对于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促进效果也更加理想。由此可见,社会生态学模型在身体活动领域的应用是当下关注的重点,需要在今后高校开展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研究中加以重视,提出可行性更高的身体活动干预措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对于其自身的身体素养、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具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面向一些体质弱势学生的健康管理和促进行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此类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可以在研究方面实现思维的拓展。高校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战略影响下,更加注重阶段性健康管理、干预,针对学生健康管理指标、体育行为发展因素方式展开量化分析,提高体质弱势学生的自我效能,使其可以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到积极向上的活动体验,这对于今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教育、身体活动行为的促进均表现出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