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曼
在当前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高校柔韧素质教学中应当不断融合美育观念,注重提升学生的柔韧素质,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为例,研究柔韧素质教学内容体系,优化各个体育项目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柔韧拉伸练习,结合体育和美育的教育目标,在实现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综合育人活动,包括对学生身体层面、运动层面、行为层面、心理和精神层面施加美的影响。以田径运动、舞蹈体操、球类运动、水上运动、跳台滑雪项目等体育项目为例,提出对学生构筑全面的课程教学体系,增强学生柔韧素质。
体育和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应围绕美育,将体育所蕴含的美充分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美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掌握美育知识的基本能力。将体育项目训练与柔韧训练相融合,利用柔韧训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柔韧与力量训练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运动美感的呈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体态美、体型美、素质美和风度美。因此当前高校体育柔韧素质教学中,将对学生的柔韧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并貫穿于多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中,与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高校柔韧素质教学效率,更好地提升运动素质,保持学生运动中的平衡力。
1 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开展柔韧素质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体育课程教学中不断加强与美育的融合,对学生进行柔韧素质训练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传统体育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教授运动技能与技巧,对柔韧素质训练的重视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利用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提升学生的柔韧素质。在体育运动中,柔韧性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学习,提高体育课程成绩,并在体育运动项目中追求良好的美感,塑造更加良好的体型,增强吸引力。柔韧性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热爱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与体育活动,提升人体关节稳定性,增强人体肌肉力量,使得肌肉能够充分放松,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柔韧素质与肌肉表现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柔韧性能够增强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促进运动能力以及肌群协调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柔韧性有利于增强人体反应能力与调节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柔韧性的运动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活动,提升运动速度与能力。
2 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实施柔韧素质教学的原则
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柔韧素质教学应当基于一定的教学原则,坚持从单一视角转向多元视角的原则。由教师视角出发所传达的体育美,容易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感受与表达,所以应由教师的单一视角向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视角转变。以教师视角作为基础引导,以学生视角来升华到情感的高度,实现体育审美经验的表达。由身体的形式美转向情感的自由美。一方面是由关注体育价值主要在身体美和运动美的层面转向情感体验的高度,实现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了解美、体验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最终达到自身对体育美育由内而外的感悟。另一方面指的是以体育美育所带给自我的感受力、审美力等审美素养为手段,以促进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精神自由的思考,实现完满诗意人生。
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柔韧素质能够通过后天锻炼,坚持锻炼,对增强人体柔韧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坚持从工具性转向本体性的原则。以技艺学习为主的工具性价值脱离了人的审美教育意义,这种模仿式、重复式教学仍存在目前的体育课程之中,无法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美的体验。因此要从体育美育的本体性目标着手,强调体育过程的无目的性。由片面的体育美育观转向全面的体育美育观。从宏观上来说,以体育人、以美化人,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养,促进国家自由繁荣。从中观层面来看,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内涵逐渐艺术化,力量美、肌肉美、健康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马拉松和健身爱好者,给社会注入更多的美的存在。
3 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柔韧素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柔韧性是决定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运动过程中各个动作的完成度。柔韧素质包含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多种综合因素,是构成人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柔韧性是体育课程教学重要的关注点之一,指的是人体肌肉、关节、韧带的延展性。柔韧素质则体现为人体关节活动幅度范围,包括人体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弹性与伸展能力。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增强人体关节的活动能力,人体柔韧性较强时,动作较为优美,体态较好。柔韧性是人体重要的素质与特征之一,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进一步优化人体体型与形态,增强自信心,并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天津体育学院构建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柔韧素质体系内容,强化对学生的柔韧拉伸训练,以柔韧拉伸练习为载体,结合体育和美育的教育目标,在实现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综合育人活动,包括对学生身体层面、运动层面、行为层面、心理和精神层面施加美的影响。进一步塑造学生优美的外形,体现形体美,赋予学生心灵美的体验,创造内在精神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鉴赏美的需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思考,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 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柔切素质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基于体育美育融合,柔切素质教学方法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求与具体的运动项目相结合,提升柔切素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
4.1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
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在美育活动中,将运动活动与柔韧运动相结合,以此进一步优化田径运动教学。田径运动对肢体柔韧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田径运动包括田赛与竞赛两种,田径运动项目主要比拼的是体能,在跑步中要求尽量节省能量,增强跑步效率,运用最少的身体能量完成最大的跑步量,因此柔韧素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长跑运动、短跑运动,在人体柔韧素质较高时,跑步动作则越协调,能够更加省力,保持动作的优美性,提高田径成绩。在力量型与耐力性运动项目中,柔韧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100米跨栏运动中,在柔韧素质较好时,能够增强人体髋关节柔韧性,使得栏上动作完成更加舒展,并促进下一步的跨栏动作顺利完成,在掷标枪运动中,腰背部柔韧性与肩关节柔韧性对运动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投掷幅度、投掷距离。在人体柔韧性较好时,能够提升运动成绩。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柔韧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柔韧性较好时,在跨栏时不容易碰到横杆,增强跨栏动作的顺畅性。同时,良好的柔韧性也能够增加运动员跨栏过程中的美感,更好地体现人体运动中的良好形态。
4.2 舞蹈体操类教学训练
舞蹈体育教学项目中注重展现人体的动态美,利用肢体语言增加动作的舒展性、灵敏性。在体操教学中,将柔美的动作与体育器械相结合,更好地展现肢体动作的美感与身姿,在增强身体柔韧性的同时,带给别人愉悦的视觉感受。柔韧素质与运动员动作的柔美情况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柔韧性较强时,能够更好地体现动作的柔美舒展性,使得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运转自如,达到刚柔并济的运动效果。在舞蹈动作完成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舞蹈动作的力量。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也是一种自我创造活动。运动员在完成舞蹈动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身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创造,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身体的柔美性。例如跳水、体操、花样滑冰等多项体育动作,具有较高的难度与一定的危险性。体育动作越高,对运动员的挑战越大,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运动效果与审美价值。例如体操团身后空翻两周,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但是动作也较美,对运动员身体柔韧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柔韧情况与与体育动作的柔美性、优美性、舒展性以及欣赏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很多体育项目均设计了较高难度的动作,这些动作的完成均需要依赖于人体柔韧素质作为支撑。在柔韧性良好的情况下,肢体动作具有较高的完成质量,若人体柔韧性不足,则动作难以顺利完成,或者动作的展现优美性、舒展性不足。
4.3 球类运动项目教学训练
利用柔韧素质训练优化球类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球类项目是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大头,包括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运动,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参与热情与参与积极性往往较高。在此类运动项目中,柔韧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排球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能够快速地移动,有力地完成跳跃、下蹲、扑救等动作,攻球手在柔韧性较强时,攻球时能够更好地完成跳起、甩臂、鞭打、扣球等动作,使得动作更为优美,自然,好看。在球类运动项目中,每一个动作均是力量与美好的直接呈現,人体柔韧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运动员自身水平的不同,柔韧程度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训练水平较高时,运动员往往具有更好的柔韧性,能够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
4.4 水上运动项目教学训练
水上运动项目动作较为优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不断对学生讲解 游泳基本动作,增强学生游泳动作训练中的柔弱性。很多学生对游泳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游泳运动。在游泳运动项目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融合体育美育教育理念,更好地展现人体在水中动作的优美性,使得游泳动作与四肢动作相协调,更好地增强人体的柔韧性。跳水运动员在旋转入水过程中需要较强的柔韧性。由此在水上运动开展过程中不断强化人体柔韧性训练,使得学生能够以较为优美的肢体语言顺利完成入水动作,增强游泳动作的美感。
4.5 跳台滑雪项目教学训练
优秀运动员踝关节活动度较好,起跳流畅性较高,飞行距离也较远,能在跳台上展现出更高的运动水平。踝关节、髋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是影响助滑和起跳技术的关节环节。因此从选材的角度上,应该优先考虑踝关节、髋关节活动度高,肌肉力量较强的运动员。每个环节都有与柔韧素质相对应的技术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将会对柔韧素质有针对性的融合到各项技术要求中,逐个击破来达到最佳动作标准。将体育美育教学贯彻于跳台滑雪项目活动之中,对滑雪动作进行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起跳伸展、助滑下蹲动作、飞行动作等,与人体身体本身特征相结合,进一步增强肌肉动作的活动度与肌群力量,增强跳台滑雪动作的技术流畅度与美感,在保持身体良好平稳性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滑雪动作,进一步提升考试成绩。通过柔韧性训练,增强运动员起跳力量,使得起跳方向合理,起跳力度适宜,这是影响运动员起跳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以此不断强化运动员的飞行技术,促进运动员顺利完成着陆的一系列动作。为此设计出每个技术相对应的柔韧素质,接下来就要分阶段、分目标的去完成任务,力保每个训练手段都与专项完美契合,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5 体育美育融合背景下柔韧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体育美育融合的背景,在柔韧素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评价,将评价指标与学生的运动项目相结合,增强运动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柔韧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具体运动项目掌握技巧、运动规范程度、身体柔韧灵动性、柔韧幅度,在柔韧训练过程中要求保持身体良好的平衡与协调能力,进一步优化各项技术动作,提升运动成绩。在柔韧性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柔韧性与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影响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使得运动过程中身体动作更加完美,增强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协调性,保证动作姿态优美,对运动员身体运动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柔韧性具有一种难以比拟的体育运动气质。在柔韧性训练过程中,应当保持运动的经常性,坚持一定的运动习惯,有利于提升人体肌肉弹性与延展性,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与舒展性,使得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具有更加明显的线条,保证运动过程中完美对称,增强关节肌肉的放松能力与抗疲劳损伤的能力。从微观角度来讲,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内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6 结束语
高校柔韧素质教学应渗透美育,形成独特教育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提高审美能力是体育美育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欣赏体育动作之美、精神之美等,同时可以将学生心里的负面因子转变为积极进取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实现审美的内外统一。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以柔韧拉伸练习为载体,结合体育和美育的教育目标,在实现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综合育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