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并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要求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经过历史发展与积淀,传统武术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能够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帮助他们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达到以体育智、以武养心的效果。目前为止,中华传统武术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的门类,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便于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另外,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来说,传统武术中呈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是思政教育的本土化延伸和“活动”的传承课堂。总之,在高职院校中创新开展传统武术的教育和普及,也是立德树人层面的重要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传统武术有很大好奇心,十分热衷于对传统武术的尝试与练习,但由于传统武术的门类众多,内容也较为繁杂,对于毫无武术基础的大学生来说,短期内并不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加之,教学理念和手段偏于传统。因此,传统武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普及,长期以来都不太理想。所以,要加强传统武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教育和普及,发挥好传统武术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就迫切需要在科学分析传统武术特点和教育现状基础上,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 传统武术的特点分析
1.1 观赏性与实战性一体
中华传统武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真实格斗的实战效果,也具有成套的动作模式,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实战和表演的两种模式。现如今,人民群众和大学生群体练习传统武术,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而非是进行身体格斗,所以传统武术在练习过程中更多是以表演为主,实战为辅,这就使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当下,专业的武术运动员主要通过传统武术来参加各大武术表演赛事或参与武侠类、动作类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及担任动作指导等。目前大多数武术学校,包括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所教授的传统武术,虽兼具观赏性,但基本上都统归于体育大类。其中,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的实施目标则偏向于强健体魄,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保持良好、充沛的精力,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
1.2 门类多样、内容丰富
中华传统武术贯穿于我国历史文化之中,是古代人民在对大自然或者人体的充分了解之后,所發明创造出的具有系统性的动作和精神体会。我国地域辽阔,文化繁盛,一方水土一方人,因而不同地区也各自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及明显区别的武术形式。这些不同的武术形式,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发展到现在,我国在传统武术领域已经形成了门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武术形式。对于学习传统武术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来选择、学习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
1.3 群众基础较好
我国的传统武术传承、发展至今,已经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各种赛事和活动,并邀请广大专业武术运动员参与。另一方面,传统武术文化随着戏剧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得以广泛普及。尽管这些戏剧影视艺术作品的编剧及叙事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是对于传统武术的宣传效果却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这些戏剧影视艺术作品还走出国门,在海外的国际传播也十分广泛,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名片。
2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武术教育的困境
2.1 还未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目前来看,传统武术在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普及氛围。尽管当下传统武术进校园的活动已经十分深入,但多是针对中小学校中的青少年、儿童群体。而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力度还不够大,导致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对传统武术的形式也相对陌生。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选修时,大部分学生更加倾向于较为流行的球类运动,对于学校所开设的传统武术课程往往是“退而求其次”。在校园体育活动中,传统武术的内容安排也相对较少。对比传统田径项目等,传统武术项目参与的学生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校园环境氛围下,高职院校传统武术项目教育的开展相对于球类等其他项目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
2.2 学生对于传统武术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在一些戏剧影视艺术作品的宣传引导下,大众对于传统武术存在一定误解,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对于传统武术的认识还停留在戏剧影视艺术作品虚构的形象认知层面。学生对传统武术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认识:一是传统武术复杂而深奥,学校里所开设的课程也只是能满足粗略的认识,无法系统而有效地学习;二是传统武术相比于其他的现代格斗技术,有很大弊端,传统武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用途。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武术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表现是不够积极的。
2.3 过多进行形式的教育而缺乏内在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传统武术教学,整体上是过多重视形式而缺乏传统武术内在理念的教育。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也是传统武术的核心内容。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武术教育来说,不要求学生能够精准地掌握传统武术的所有技能,而是要将传统武术所体现的文化精气神传导展示给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重传统武术的形式,而对其内在文化精髓的挖掘有所欠缺。
3 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3.1 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传统武术是一项十分专业的运动,需要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科学训练来掌握其基本要领。在传统武术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实践的训练,而传统武术理论的学习存在不足。学生最初选修在传统武术课程,可能仅仅是因为好奇心理。但在课程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理论课程的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训练心理,尤其是传统武术的基本认知方面,大多只停留在传统武术形式认知的表面上。
3.2 教学形式较为简单
在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对于教学训练课程安排与设计不够重视,导致训练内容设计过于简单。比如,在传统武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仅仅是要求学生通过重复简单的动作进行武术基本功练习。尽管这些基本动作是传统武术竞技打根基的基本要求,但作为课堂教学,简单的重复训练很难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除了基础技能练习之外,在传统武术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也较为单调。如理论部分,要求学生生硬的记忆传统武术的各项技巧和技术要点,照本宣科的进行传统武术理论知识内容的灌输,使得理论课程乏味枯燥,导致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不佳。理实一体的教学过于形式化,缺少针对性,不仅无法使学生对传统武术课程提起兴趣,也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过程中渐渐“冷却”了好奇心和好感,没有使其形成学习传统武术的意志。最终,传统武术课程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3.3 存在教学性质偏向竞技性现象
在传统武术教学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偏向表演性。一些教师过于强调传统武术技术的标准性和专业性,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基础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本质上是偏向竞技性的,对学生的传统武术训练及兴趣培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使其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偏“武技化”。高职院校的传统武术课程教学,其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武术运动员,也不是对学生进行标准化、专业化训练。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的重心,切勿向竞技性方向偏移。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不仅使学生无法对传统武术运动产生很好的兴趣,也容易使学生曲解“中华武术魂”,使其难以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3.4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教学评价是高职院校针对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评测方式,教学评价的方法和理念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果,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且学习效果堪佳。同时,良好的教学评价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可通过评价内容来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在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训练中,教学评价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和中心。比如教师在课程考核中,大多只是进行基础动作的标准程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的考查。教学评价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是有一定缺陷的。
4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武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教育普及策略
4.1 对传统武术的创新解构
首先,应该对传统武术进行的重构,使传统武术能够符合新时代背景下人才教育培养的内容要求。要深入挖掘传统武术的内在精神,将传统武术中的儒家学说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例如,古代习武之人崇尚的“侠义”精神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常出现。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所谓的“侠义”精神要扬弃,要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武术虽是以武术技巧来表现的,但其内在的根本要义还是仁义。中国传统武术所推崇的并不是以暴力来征服对方,而是反对好勇斗狠,以仁爱的武德来化解斗争。这就是常说的“止戈以武”。这与我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其次,中国传统武术所承载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精髓。要使大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技巧中,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认识,认识到武术的技巧要与人的身体、思想、道德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以武修身。另外,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都需要加强,传统武术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修心。因此,在传统武术的重构中,不仅要着重发掘武术的健身功能,规避格斗技巧,还要挖掘武术提气修心的功能,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了解传统武术文化根魂,练习传统武术形式,不断增强身心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身体素质、人格气质和思想素质的三维度提升。
4.2 增加多种教育形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传统武术教育要运用多种形式,尤其是要在教育传播学、教育数字化等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全新的信息化形式,来创新开展传统武术的教育和普及。如在疫情防控时期,高职院校的正常线下授课受到限制和影响。对于公共体育课程来说,互联网线上教学的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更多樣性。首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加大传统武术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宣传。例如,向学生播放和推荐专业的传统武术表现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可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传统武术的分解教学。教师可以将传统武术的动作和技巧,拍摄成分节视频课程,向学生进行展示。另外,在线上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和教师还可远程互动。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练习效果,在线上反馈给教师。除了远程线上教学外,教师现场授课,也可利用互联网选择视频资源,在课堂上针对重难点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4.3 加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融入
传统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是,传统武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素质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在传统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融入。首先,要仔细剖析传统武术的文化内容,将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精神积极渗透到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在传统武术的课程中,积极调查学情,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用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参与式教学的教法,增加师生互动,提高课堂趣味,关注个体,使理论课程教学入耳、入脑,更入心。同时,可将理论知识和武术技巧课程内容交叉进行授课,保证传统武术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度、关联度,增强课堂的“知行合一”。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掘和总结传统武术的人文精神和典型案例,深入发掘传统武术中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的契合点。例如,中国武术的自强精神在近代历史中所生发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传统武术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容的挖掘和渗透,进行课程思政,实现以武育人、以武立德的教育目的。
4.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传统武术教育和普及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可以有效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传统武术教育普及氛围。首先,教师可组织发起各种传统武术派别的社团,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团指导教师要耐心详细地教授传统武术的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其次,还可在学校范围内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传统武术表演人员,推荐走进更大的舞台或赛事来进行表演或比赛。再次,给学生自发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和练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抓住传统节日等契机,自由组织传统武术大篷车公益展演等活动。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所形成的互联网媒体传播环境下,可以利用手机等设备终端,拍摄和制作武林快闪、传统武术网红达人等优质的短视频,在微信、快手、抖音等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和推广,甚至还可利用直播进行宣传教育和普及。这些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激发和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甚至更多社会大众参与到传统武术的学习和体验中来。
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中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和普及,要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立足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讲求教育方法、注重实施策略,科学、合理利用一些“接校园地气”“贴学生之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传统武术学习和训练,掌握传统武术的基本要领和核心思想。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将传统武术中的文化精华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