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教育政策,创新初中体育课程作业设计

2023-05-01 14:07邓连友
当代体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作业内容

邓连友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个人身体素质和体育学习能力方面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立足双减教育方针,创新体育作业设计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活动质量,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科学的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身体和技能基础。但现阶段很多初中体育教师更注重技能训练内容的设计,大部分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课堂训练活动为主,对体育课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此类问题导致双减教育政策难以有效实施,体育课程作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创新初中体育课程形式,结合双减教育政策,创新体育课程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锻炼意识极为重要。

1 双减教育政策的主要内涵

双减教育政策主要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日常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设计,尤其是体育技能训练内容的设计,对课程子项特别是作业内容的关注有限。很多教师在设计学生训练内容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有效分析,基本上以技能动作演示、自由练习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这种模式导致学生课内外学习任务繁重,双减教育政策难以有效落实。在单一的体育活动训练过程中,学生逐渐对体育课程特别是训练性的作业内容产生了厌倦心理。

那么,在双减教育政策的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作业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统一训练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锻炼特点,组织学生逐步完成科学的训练计划,辅以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内容,以提高体育课程作业设计的质量。那么,在这样的课程设计理念下,教师要突出作业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在课内课外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2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作业设计原则

2.1 坚持适度性原则

初中生在完成体育课程作业内容的过程中,受限于个人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自律能力,缺乏开展体育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活动之后,学生会形成畏难情绪,这种心理与学生的实际成长特点密切相关。那么,在双减教育政策的要求下,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程学习负担,教师在设计体育课作业内容的过程中应坚持适度性的原则,作业内容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身体基础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2 坚持适量性原则

基于双减教育政策,创新体育课程内容设计要求教師坚持课程适量性的原则。由于初中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限,很多学生在完成体育课作业时,尤其是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往往对困难、具有挑战性的训练内容感到畏惧。如果教师设计过多的体育课程内容,势必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对完成作业内容的过程缺乏信心。那么,在“提质减负”的双减教育方针要求下,教师要坚持适量性的原则,既要帮助学生巩固体育课程知识,又要防止学生形成盲目训练的习惯,避免学生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感,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和个人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3 基于双减教育政策的初中体育分项作业创新设计研究

3.1 转变作业设计理念,创新作业项目内容

推动初中体育教学创新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课程素养。落实双减教育政策,推进作业内容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前提。那么,初中体育教师在在创新作业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就要立足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优化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针对性的体育作业内容,形成详细的体育训练内容和训练计划,促进体育“提质减负”目标的有效落实。

在推进体育课作业内容分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两点推动作业设计理念的有效创新:第一,在作业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形成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目标,结合体育作业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突出体育作业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保证了体育作业内容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主要体现在训练内容的连续性上,促使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活动,从而保证体育作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保证体育作业目标的全面性,立足于初中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在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3.2 预设课程作业目标,明确作业设计方向

基于双减教育政策设计分项作业,教师需要明确课程作业的设计防线。在现阶段的体育课作业内容设计过程中,许多教师主要以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为主,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他们大多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来设计体育课作业内容。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在自主体育锻炼过程中,尤其是体育作业完成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同时对中考项目的关注度有限。此外,不少教师在设计体育作业项目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训练时间作为主要参考标准,而不太注重作业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递进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创新性体育作业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形成预设的作业目标,明确学生的训练方向。

例如,在为学生设计体育课作业内容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缺乏明确的训练计划,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形成科学的作业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兼顾考虑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和体育锻炼意识、中考体育项目内容,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作业指导目标,同时保证作业训练内容的连续性,无论是长跑锻炼计划、球类运动技能训练计划,还是其他操作项目内容的设计,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都要在坚持“提质减负”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3.3 转变作业设计模式,增强家庭作业影响

为贯彻提质减负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作业项目内容,着重研究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训练方法。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作业内容,促进学生个人体质基础、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的全面发展。

那么,教师在设计家庭体育作业的过程中,必须以2020年修订的《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一是保证学生在家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二是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需要以互动式、游戏化的作业形式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形成互动性的作业设计模式。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锻炼学生自律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除了体育作业的游戏化和创新设计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術,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的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3.4 立足学生个人兴趣,培养良好锻炼习惯

以往在体育锻炼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兼顾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了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但在课后作业内容的设计中,很多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个家庭作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自由操活动。很多初中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监督,就会形成一定的惯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作业内容设计过程中形成量化的作业内容,从学生兴趣、实际测试项目等多角度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作业训练内容,以提高体育训练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作业内容的实际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主题设计小组作业项目内容,通过练习竞赛、合作学习、自主练习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完成作业项目内容。此外,教师应结合中考体育项目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从腿部力量、个人耐力、弹跳能力的发展等多个方向入手,设计阶段性的体育作业内容,如跳高、跳绳、以及俯卧撑、中长跑等作业内容,结合科学发展认识,逐步增加学生课程训练难度,通过这种形式,优化体育作业内容设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3.5 结合微课视频内容,直观展示作业内容

在初中体育作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非常重要。教师设计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在以往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很难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推动微课视频在预习作业内容中的有效应用,突破传统时空因素对课前预习活动的限制。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课程主题在课前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课程训练预习活动,通过录制微课视频的形式,应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发送到学生的学习设备上,组织学生进行提前预习。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完成课前预习作业的同时,有计划地完成相应的锻炼任务。同时,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增强课程预习活动的针对性。

比如在实际的体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体操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体操内容需要学生记忆的动作较多,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基础,推动学生对不同体操动作的有效记忆,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体操动作录制相应的动作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跟练。在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同时,对于体育基础较高的学生,在组织学生完成基础预习内容后,可以开展延伸学习活动。针对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要求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基本的体操动作。通过这样的形式,形成差异化的作业设计目标。与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相比,这种课程作业设计形式具有动态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3.6 优化课程活动内容,增强作业实践成效

在现阶段的体育课作业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大多以学生的训练时间和个人技能发展水平作为主要的作业评价标准,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关注不够。这种体育作业评价模式导致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内容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运动意识,同时教师也难以有效落实双减教育政策。那么推动初中体育作业内容的创新设计,需要教师注重课程作业模式的创新设计,以提高学生作业训练的有效性。

例如,在体育课作业内容的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参与,尤其是项目式练习活动,还要注意融入新课程的体育课评价模式。标准纳入学生作业训练评价标准中,结合初中生实际发展特点,设计了体育连续性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锻炼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运动基础,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促进学生个人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的有效培养。

3.7 创新课程作业评价,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在现阶段的体育课作业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大多将学生的训练时间和个人技能发展水平作为主要的作业评价标准。需要关注的程度有限,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关注不够。这种体育作业评价模式导致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内容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运动意识,同时教师也难以落实双减教育政策的各项要求。那么初中体育教师在创新作业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作业评价模式的创新设计,以提高学生作业训练的有效性。

例如,在实际课程体育课作业内容设计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对作业训练项目的参与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将新课标体育评价模型融入到课程作业设计中。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成长特点,保证课程评价活动的连续性,保证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锻炼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基础。此外,连续性的课程评价模式,能够推动学生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促进学生个人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的有效发展。

3.8 密切学生家长联系,培养终身锻炼意识

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家校合作理念的关注有限。实际上,众多家长和老师都比较注重学生文化课程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视程度有限。那么,为进一步促进双减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在体育作业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家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从而提高体育锻炼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综上,在双减教育政策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体育作业内容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双减教育政策在体育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课作业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必须重视体育课作业内容的创新设计,从课程作业目标、课程作业内容到课后作业评价体系,教师要注重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体育锻炼设计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晴隆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作业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作业
主要内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