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是现阶段广大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采用实验法,通过设计基础会计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采用问卷调查和评定考核方式,提出对课程思政在会计课程中有效融入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会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56
引言
课程思政是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此前,思政教育主要局限于政治相关课程,学生往往以应试教育方式对待,无法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也造成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学之间的隔阂。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应不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教学方式。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培养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然而,职业道德的塑造在普遍高校教育中并未得到重视,导致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道德冲突时感到无所适从,可能做出错误选择。[2]因此,合理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会计教学中,不仅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敬畏和道德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舞弊等问题的发生。
一、现状分析
(一)课程思政现状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形成以来,各界学者在思政教育领域开始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的逻辑体系内,充分考虑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并确保合理开发这些资源以夯实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育人价值。[3]不同专业的教师通常归属于各自的部门,由于教学任务繁忙,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交流和沟通的机会相对有限,这导致了协作能力的不足。[4]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
黄会(2020)[5]认为会计学作为应用经济学深受西方思想意识的影响,且外语类高校的办学特色也强化了西方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与竞争理念,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存在一定困境,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融入点。
范依依(2020)[6]也指出传统教学以课后习题作为知识点巩固的主要手段,学生课堂知识难以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足,且课堂讲授中学生学习易于疲劳,难以真正收到实效。
(三)教师的思政水平
蒋欣怡(2023)[7]建议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核心思政体系,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完善考核评价方案,并建立长效的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此外,李延苹(2021)[8]认为在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感到排斥,那么课程思政的实施将面临巨大挑战。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
实验法设计方式为选择教学班级作为实验目标,对教学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并设计评价标准对该期实验目标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问卷调查法为根据实验内容及预期成果,设计一套问卷,并在期末发放给实验目标班级学生进行填写、回收,以期得到新教学方案对学生是否产生正向回馈的调查。
三、实验设计
(一)教学实验对象
本文选取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商学院学习“基础会计”(双语)课程的两个班级做为实验目标。本次实验选取的两个班级均为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班级,命名两个班级为A班和B班。两个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如下:A班共有学生33人,平均绩点2.6;B班共有学生36人,平均绩点3。
(二)教学实验设计
本次教学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观测在每堂课中适当加入与知识点相关的课程思政案例是否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及提高学生对于法律的敬畏与道德的恭敬上有正向的回馈。本文选取的实验课程近三年均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且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基本相同。因此,如果两个班级在接受改进后的课堂教学培养后,如果学生在小组案例分析中有明显的职业道德提升,基本可以认为本次教学实验的结果为正向反馈。
本次改进的课堂教学方案具体如下:
1.在进行基本知识点讲解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相关情况下职业道德的规范。比如,本门课程主要是学习美国的会计准则及规范,和我国会计准则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在解读准则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会计特征,并启发学生去发现我国近些年发展速度之快,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针对每次课程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职业道德小案例判断,并在每次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留作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互相根据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并探讨,同时,在下次上课前作为引入环节,给予反馈。
(三)教学实验成果评价工具
本文评价该教学实验成果的工具有两种,分别为班级中小组案例课程分析结果及问卷调查。
1.小组案例分析
本门课程中共设置三次全班讨论分析型小组案例分析,分别针对基础会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职业道德进行案例模拟。本次教学实验中,所选择的三个案例分析主题分别为:道德与职业道德、公司财务分析、内部控制评估。在小组作业中,学生可以自由进行4-5人的组队,并内部推选出组长进行统筹。教师会提前一周在课上发布案例内容及要求,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在一周后的课上进行分享。教师会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反馈和打分。
2.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会在最后一节课结束前给学生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并针对问卷内容进行结果统计。本次问卷内容设计主要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融合程度、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对课程中哪些内容印象深刻等方面入手。
(四)教学实验结果
本次教学实验结果如下:
1.小组案例分析情况
结合三次案例分析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分析结论来看,基本上两个班级所有小组的学生均能够进行独立完善的汇报。三个主题中,讨论最激烈和效果最好的是职业道德与规范主题;学生整个分析过程中问题最多的是财务分析案例。从汇报结果来看,两个班级共14个小组中,95%的小组学生学会了辨别和解决道德冲突及困境,能够意识到在面对道德抉择时,应该坚守道德原则,同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85%的小组学生学会了如何解读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以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性并从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89%的小组学生学会了评估和改进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风险的有效管理。
另外有一些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缺乏综合性思考的能力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地提出不够全面;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对于财务分析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以在整体汇报中的理解过于片面。
2.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反馈和意见。通过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评价,可以评估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效果和影响,了解学生对融入方式的认可程度、案例的实用性、案例的难度适宜性等方面的反馈。问卷共设置13个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学生对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评价和认可度;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效果;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案例选择和讲解满意度等。
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两个班级学生对课程思政在“基础会计”(双语)课程中的融入的主要反馈如下:
几乎全部学生均认为通过知识点相关案例为切入点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方式和方法是有效的、实用的,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有效且实用。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少数学生认为帮助程度一般。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能提高,少数学生认为不能提高。对于是否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的评价与前者相同。
此外,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故事分析、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方式对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最大,且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对自身帮助较大的方面在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拓展视野,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种方式和方法有效,并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对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案例选择、实用性、帮助程度、频率、讲解和分析满意度、启发性、案例讨论的帮助程度、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融洽程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认可。此外,学生认为案例故事分析、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对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最大,而在课程学习中提高思想意识、综合分析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帮助较大。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由于专业课的特殊性质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品德和教育课程,如果生硬地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学生往往比较抵触,且不能够让学生明白其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在每堂课中,教师采用知识点与案例融合的方式讲给学生听,且在课后给予思考空间后,学生基本都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牢记在心。此外,由于所选择案例的专业性,里面所涉及的公司和任务职责,也将会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因此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反面案例就更加能够起到对学生的警示与警醒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选择每堂课中比较有特色的知识点,选择其相关案例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并且在下课前留下拓展案例给学生作为课后思考题,再次上课时作为引入环节进行讨论和反馈。这种案例故事分析、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将会大大提高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1]黎宏宇,师佳英,郭曼勤.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会计师,2023(1):118-120.
[2]杨春丽,张轶晴.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5):186-187.
[3]邵东.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与“实”[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71-73.
[4]吕红美,孙海涛.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5):34-35.
[5]黄会.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应用实践改革与创新——以外语类高校为例[J].智库时代,2020(14):195-196.
[6]范依依.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探究[J].理论观察,2020(9):171-173.
[7]蒋欣怡.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本科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49-52.
[8]李延苹.民办高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质量与市场,2021(5):66-67.
基金项目:2021年上海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项目名称: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商科专业转型升级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52)
作者简介:栗静坤(1988.7-),女,汉族,山东东平人,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