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芹
古人云:“左手置图,右手置史。”历史地图是重要的史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呼应了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此在最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中加大了对地图类选择题的考查力度。解答这类试题贯穿了两个思维过程,首先需要有效读图,要求考生对图文有效信息进行提取;然后进行合理释图,即调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出现在特定位置的因果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真题示例
[真题示例]
(2022·全国卷·24)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 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 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 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 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解题提示
解答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一般采用以下步骤:第一,要读图,即认真仔细地阅读地图,关注地图的图名、地名、图例、箭头和箭头指向,依据地图文字材料的提示,确定文字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在地图中的空间位置,全面把握地图中的有效信息;第二,释图,即调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出现在特定位置的因果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进而对选项进行准确判断。
[解题步骤]
第一步,有效读图
只有全面准确地提取信息,才能保证解题的严谨性。本题地图的主题是“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出现在题干部分。据图例可知,本图涉及“商、西周政治中心”“重要铜矿”的分布,通过地图的空间分布可知,商、西周政治中心位于北方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
第二步,合理释图
地图主要反映了商、西周政治中心位于北方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这一时期青铜铸造繁荣就涉及到将南方的铜矿运到北方,所以这从侧面反映了南北方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本题选C项。另外,从深层次的命题立意挖掘,本题以商周青铜器为切入点,揭示了商周青铜文明与长江流域铜矿开发的关系,由本题我们可以得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共同塑造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结论,深化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认知。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依据地图可知, 商、西周政治中心位于北方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体现了此时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珍贵且坚韧度不够好,青铜铸造业主要是制作用于祭祀的礼器和兵器,未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并非商业流通,排除B项;地图未标示统治区域,无法得出扩大到江南,且青铜铸造的繁荣主要缘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等因素,地理因素不是主因,排除D项。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