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B.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C.砭应读biān。D.称应读chèn。)
2.B(“巷陌”为词语本义,可翻译为“街巷”,无借代现象。)
3.D(“次第”意为“光景,状况”。)
4.B(应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词人属于婉约派。)
5.D(本项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错误。“把酒祭江”有两层含意: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6.先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雄姿英发”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7.D(“来类比韩侂胄敢于抗敌”错,应为用刘义隆来类比韩侂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
8.苏词是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辛词表达的是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侵占土地的敌人的愤怒,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懑,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9.D(“音韵清亮铿锵”错误,叠词的效果是显得凄婉低沉。)
10.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
11.B(由下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可知,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见柳梅等美好春景,引动愁情,故怕见春景。)
12.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