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2023-04-29 21:32:04
关键词:祖屋黄浦江祖父母

我是一个记不住太多事的人,确切地说,记不住的是童年,是故乡。

五岁时我离开了那个可谓“无存在感”的故乡,离开了祖父母,随父母去了远在五百多公里之外的上海,这五百公里准确地划开了故乡与居住之所,真可谓千里之遥。可那时的我不懂什么是故乡,也不懂什么是愁,更不知乡愁为何物,只是偶尔会在梦里见到小村子里的幼儿园、用过的书桌、熟悉的那棵树、日渐陌生的那些人,只是会在这与故土遥隔千里之处,云里雾里地听着小街市里的与家乡话有三两分相似的上海话,努力地学习、生活。几年过去,我熟知了上海,把黄浦江称为母亲河,把上海话当作家乡方言,故乡反倒成了半个旅馆,只在探亲时短暂出现。那时,我从未想过,真正的故乡,在那一刻,是否会感到失落,是否会默默流泪。但我想应该是会的。

几年后,我回到了故乡,却并不是带着激动和憧憬,阔别多年,我看不惯无秩序的交通,听不惯早就忘记的方言,窘迫地分辨着自己的七大姨八大婶,听她们讲着毫无印象的我的童年。忽然间,我在本应最踏实的土地上涌起了乡愁,思念那千里之外的“第二故土”。

一阵夜雨袭来,带来了一阵清爽,可我的心头却并不畅快,从梦中惊醒后,我再难入眠。“樱花谷里开满了樱花,远远望去,那一串串雪白的樱花,如团团云絮,随风轻摇。”“观光船驶过,黄浦江面上便泛起一层层小浪,倒映在江面上的灯火便随着小浪一层层地散去,像变幻的万花筒。”究竟哪个故乡的梦才是真实的?脚下的大地平实而温厚,紧实而轻柔地护住了我的心。然而在千里之遥,也有一位母亲在呼唤着我。我想问自己,将来我会扎根于何处?“家”“乡”是否为一体?“家”若在“乡”之上,那“乡”的意义何在?看着陪伴我幼年的祖父母以“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速度老去,那个祖屋,连同难以计数的同样孤单留守的祖屋一起祝福着、等待着他们远去的孩子,我知道,他们一起构成了故乡;我知道,故乡是我的根,是我终将回去的地方。

静下心来,将偏见和固执抛之脑后,我听着窗外由远及近、不间断的叫卖馄饨年糕的声音,看着热烈张扬的花红柳绿,体会着故土乡音中的关切……我在不安中试着再次靠近我的故乡,而故乡,像母亲般热情地拥抱了我;又仿佛一个久别重逢的伙伴,以她包容的心重新接纳了我。我知道,我的故乡在用她独有的温柔告诉我,欢迎回家。我知道,我又与我的故乡联结在了一起。

【点评】

作者通过讲述重新回到故乡一事,引出对“家”和“乡”的思考,最后得出“亲人和祖屋一起构成了我的乡,我的乡就是我的根”的结论,做到了以小切口阐述大道理。以实写虚,文章写的梦中见到的樱花谷、黄浦江的风景,实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象,作者借由梦中的故乡之景引出自己对何处是故乡的思考,内容深刻,意蕴深远。

猜你喜欢
祖屋黄浦江祖父母
在祖屋门前
青年文学家(2023年7期)2023-07-06 05:34:20
黄浦江的昨日今生
小主人报(2022年8期)2022-08-18 01:38:34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科教新报(2020年16期)2020-10-21 05:21:14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6:06
祖屋
红豆(2019年6期)2019-05-28 05:32:40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大众健康(2017年2期)2017-04-13 07:52:03
祖屋
前卫文学(2016年5期)2016-11-30 10:17:50
重建祖屋之刻石联
对联(2011年22期)2011-11-20 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