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 自我评估

2023-04-29 00:44:03黄诗晴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 2023年10期
关键词:所学历史材料

黄诗晴

(范围:1~12课)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周口店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朴树籽,树籽的外皮已不见,硬壳和果肉被烧成白色。据此考古资料可知,北京人()

A. 过着群居生活 B. 使用磨制石器

C. 掌握农耕技术 D. 已懂得使用火

2. 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D.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3. 我们在参观西安半坡遗址展馆时,能感受到()

A. 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B.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4. “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能的女性。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

A. 历史传说      B. 真人真事

C. 亲身经历      D. 考古发现

5. 史载,周初分封了53个姬姓诸侯国。这些受封的诸侯都属于()

A. 部落首领 B. 先代贵族

C. 王室宗亲 D. 有功之臣

6. 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这表明当时青铜器()

A. 生产规模宏大 B. 制作工艺高超

C. 种类数量丰富 D. 分布地域广泛

7. 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

A. 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陶器上的文字

B.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

C. 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一

D.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

8.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经济迅速发展 B. 天子征伐不断

C. 王朝更替频繁 D. 诸侯争霸兼并

9. 以下关于都江堰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它是秦国兴修的水利工程 B. 它由李冰父子在岷江修建

C. 它由飞沙堰、鱼嘴等构成 D. 它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10. 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明确尊卑等级,实行“礼治”,颇有道家风范

③历史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材料强调秦统一的()

A. 背景 B. 过程

C. 措施 D. 影响

12.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收集到“大泽乡”“揭竿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关键词,据此判断此小组研究的历史事件为()

A. 楚汉之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国人暴动            D. 刘邦、项羽起义

13. 《汉书》描述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一情形,汉初统治者()

A. 大量征兵、催缴赋税 B.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C. 分封诸侯、郡国并行 D. 修筑长城、开拓交通

14.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结果“藩国自析”。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 尊崇儒术 B. 平定七国之乱

C. 建立郡县制 D. 实施“推恩令”

15. 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汉武帝改革了“制盐”“冶铁”行业的管理方式,此后能够在盐铁产地进行合法生产的是()

A. 地方郡县 B. 诸侯王国

C. 中央政府 D. 民间商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16. (14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常用的铁质农具有犁、锄、铲、镰、凿、锤等。常用的铁制手工业工具有斧、削、锯、锥、凿、锤等。铁制农具的应用,使在农业上比较广泛地使用牲畜成为必要。春秋时期用牛耕田,已经是人们习见的事。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

材料二 公元前580年,晋大夫郤(xì)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hóu)田,双方各不相让,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这说明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已经丧失,土地王有的概念已不起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七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春秋时期,有的大国曾吞并了30多个小国,有的大国甚至吞并了四五十个小国。相传西周时期有1 800国,到春秋时期兼并为100多个,在政局上起作用的有十几个。到战国时期,只有7个大国十几个小国。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铁器和牛耕的应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国大夫与周王室争田事件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战国时期的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材料四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归纳这种趋势出现的因素。(4分)

1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2)选取上述任意三个相关史实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可从变革创新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18. (14分)铭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汇总(部分)

我们不难发现,表达“长宜子孙”(意为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家庭观念的铭文在西汉早期的镜铭中没有出现。到了西汉中晚期,儒家思想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后,繁衍子孙作为儒家孝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镜铭中集中体现出来。

——图表、文字整理自李泽悦《镜铭所见两汉的社会生活》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反映出的西周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为秦朝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措施提供了佐证。(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只填序号)并任选下列两项措施,简要说明其作用。(8分)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宜子孙”镜铭在西汉中晚期出现的原因。(2分)

猜你喜欢
所学历史材料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非所学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最美材料人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材料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2023年10期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的其它文章
期中 知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