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 知识复习

2023-04-29 00:44:03赵志成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 2023年10期

赵志成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人类(旧石器时代)

1.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

(1)发现地: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等。

(4)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5)发现意义: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③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 山顶洞人

(1)生活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3)概况: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等。

(二)原始农耕生活

1.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2.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新石器时代)

(三)传说时代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早期国家

1. 夏商周的更替

2. 政治制度

(1)世袭制: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3. 灿烂文化

(1)青铜器

①功能: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②特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用途广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③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

(2)甲骨文

①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②地位/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③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最原始)、指事、会意、形声(最为进步)、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

1. 经济发展: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 王室衰微: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的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 春秋争霸: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4. 战国兼并

(1)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当时的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主要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4)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5. 民族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系列争霸兼并战争,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为以后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

6. 社会性质: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7. 变法图强——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2)目的: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

(4)内容

①政治方面: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8. 伟大工程——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于一体的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9. 思想高峰——百家争鸣

(1)老子和孔子

(2)百家争鸣

①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等。

②诸子百家

③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1. 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2.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领导人物是陈胜和吴广,曾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 项羽、刘邦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4. 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争战,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即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四)汉初统治政策和治世局面

1. 休养生息政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2.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他们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五)秦皇汉武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2023年10期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的其它文章
期中 自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