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在20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发现我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全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总是期望达到同一目标,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班学生,尤其是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而我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架构、学习能力与学习思维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给有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呢?分层布置作业乃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
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给他们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
我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与学生共同讨论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喜欢数学且水平较高的小组命名“腾飞组”,水平中等的小组命名为“超越组”,需要提升学习能力的小组命名为“追赶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学生课堂接受知识的能力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弹性结构设计分基础作业,提高作业针对性。凡本课时必须完成的作业,是基础作业,需要“追赶组”学生全部完成,“腾飞组”学生只看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学生都完成。考虑到学生实际,我会将题目进行变式,供中等生和尖子生完成。设计一道难度稍大的作业,便于“腾飞组”的学生完成,使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在新课标下,作业的内容应尽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讲究作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此外,作业的内容要考虑一定的情境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来做。
三、阅完作业及时反思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总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我鼓励“追赶组”的学生去思考和尝试做“超越组”的作业,“超越组”的学生去尝试做“腾飞组”的作业。我会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超越组”学生则尽量引导,提升其自信,引导其按时完成作业。一定要在全班大力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如果学生有进步,可以考虑更换组别或者重新规划学习小组。
四、不定时测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评价作业。对“追赶组”适当放松,对“腾飞组”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追赶组”可放松,对“腾飞组”可高要求。例如,对“追赶组”,只要做对基本作业。对“追赶组”,作业写错了选择先让他们纠错,直到他们真正理解了知识的应用。对不能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学生,我会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找一两道同类型的题目让他们再写,练一次,进一步。这样通过举一反三,从学生不会到会,再到能灵活应用知识解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对“腾飞组”的作业评价标准是,看作业的准确性,看作业的书写规范程度,看作业的完成时长。这样就在小组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积极向上。这种学习劲头也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合理激励,动静结合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和两月的作业评价中都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例如“超越组”的学生可以进入“腾飞组”,“追赶组”的可以进入“超越组”,当然“腾飞组”的学生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学习节奏也可以回到“超越组”,“超越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回到“追赶组”。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生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实践证明,分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能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