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检修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2023-04-29 19:39李佳红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13期
关键词:电力检修成本管理

李佳红

摘要:电力检修公司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部门,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电力检修公司生产经营成本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电力检修公司生产经营效益,为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检修;成本管理;标准成本

一、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理论

(一)相关概念

标准成本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定计算、记录企业生产成本的数据。标准成本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依据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材料质量及加工方法,以一定的单位产品成本为基础,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范围和标准,科学计算该产品消耗的各类费用的数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此情况下,要想实现产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成本。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标准成本是一个动态概念,是范围较广、计算方法较多、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经济管理体系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企业在正常效益状态下,按照历史数据和行业标准科学计算正常生产成本的数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市场变化、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等多种因素,不断完善标准成本。因此,标准成本制定时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并确保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标准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企业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原材料质量和加工方法等因素进行的计算结果。它是综合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制定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标准成本的制定由企业财务部门联合其他生产部门共同进行。首先,梳理和分解主要生产环节,合理设定产品成本的标准值。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成本差异,结果可分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两类。“有利差异”是指企业生产成本的各项指标发生的有利变化,包括直接人工成本、物料消耗或制造费用的有利增加,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有利降低以及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的不利降低。“不利差异”是指成本指标中包含的各项不同项目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其中,一些项目由于很少发生,而被列入“不利差异”中。其次,对“有利差异”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企业效益影响较大的差异是标准成本制定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如果“有利差异”过大,说明前期制定的标准成本存在问题。

以上结果可有效应用到各部门绩效评价中,为下一阶段的生产流程改进提供依据。例如,生产部门根据上述成本指标和费用控制指标评价原材料的消耗情况,以更好地控制成本。通过开展上述工作,企业可以更加明确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找到各部门、各单位成本管理上的不足,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标准成本管理系统的优越性

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时,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的流程,全面分析各部门的成本构成,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机制,推动成本管理稳步提升。此外,有助于提高业绩评价的准确性,为绩效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三)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标准成本计算方法在新的企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假设所有的资源都按产品产量平均分配,该方法适用于传统制造业,人工成本较高,间接成本较低。但随着产业升级,很多行业的生产成本和费用结构都在不断增加,如果按产量分配,无法全面反映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和生产规模,从而影响成本管理的水平。传统的标准成本考核体系在评价各部门、各单位时往往只注重分析“有利差异”,而不关注其他方面。另外,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系统难以追溯成本发生的根源,导致标准成本的制定存在一定局限,无法为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传统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传递不及时、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壁垒未完全消除等原因,导致标准成本的制定不够完善。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推动标准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二、电力检修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作业支持的多级成本标准

目前,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存在多级成本标准,但由于缺乏作业支持的标准,导致成本核算不够精确,无法有效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在现行成本标准中,可以将产品划分为三个成本层次,即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费用,虽然能反映实际产品费用的构成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针对性。很多企业采用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但由于成本核算方法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较大限制。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传统制造业正面临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分析和评价日益增长的间接成本费用,难以有效反映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构成,无法分析成本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传统的全成本标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当前,大部分企业实施多级成本核算制度,但由于实施环境较差,且尚未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仍会沿用传统的全成本标准,导致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标准。

2.成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企业的生产目标不以盈利为最终目标,导致成本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同时,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流程不合理,导致成本管理不够细致。再加上缺少统一的标准成本,导致成本控制失去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因此,应从企业层面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业务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标准要求。在工作流程上,做到有制度可依、有据可查,实现责任与权力对等原则,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并做到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工作方法上,做到目标一致、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促进成本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建设。

3.各自为政,支出标准不科学、统一

由于现行成本控制体系将成本节约指标简单地分配给各个部门或单位,导致实际成本支出的标准不科学、不统一,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较低。同时,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少有效沟通,导致成本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成本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无法更好地控制成本支出。因此,企业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对成本支出的控制。

(二)优化成本管理的必然性

由于现行的成本管理体系在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优化和完善现行的成本管理体系。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相关研究,将作业成本法引入标准成本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实现有效衔接。因此,有必要将作业成本法引入标准成本体系中,并在企业层面实施和推广。通过优化企业成本管理,使其在满足生产经营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电力检修项目实际出发,通过成本管理优化电力检修项目作业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支出。

三、优化电力检修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工艺优化

技术优化主要集中在电力检修成本管理以及数据统计分析。首先,建立作业中心,按照电力检修项目的特点,强化工艺优化,加强工艺管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参数的优化和标准化,实现降本增效目的的最终目标。其次,在成本测算方面,严格遵循行业惯例和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测算方案。同时,科学界定电力检修项目成本构成,并进行重构。标准作业成本采用专业公式测算,结合市场价格波动,建立可动态调整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再次,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除了传统的人工记录,还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数据统计系统,例如 ERP管理系统等。最后,科学分析检修项目成本时,要注意对数据的分类处理和归纳总结,以便后续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改进成本管理工作流程

改进成本管理工作流程,第一,明确成本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成本测算方案。第二,与原来的标准成本测算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成本测算方案。第三,分析成本核算结果,包括成本结构、费用构成以及作业动因等。第四,将作业化改造成果在检修项目中的应用作为重点,不断优化,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改进成本管理工作流程。第五,注意对成本的动态监控,确保成本管理过程中各环节数据的准确性。第六,建立考核机制,加强考核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第七,根据现有的标准成本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责任范围,确保责任落实。第八,建立成本信息系统,确保成本数据的实时更新。

(三)简化制度、提高制度执行能力

第一,在制定制度时,要明确制度中的各项规定,使员工清楚了解制度需求。第二,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为业绩考核提供依据。第三,构建定期考核机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奖励考核结果良好的行为,处罚业绩欠佳的行为。第五,落实成本管理理念,提高员工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制度,增强员工对成本管理体系的认知,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四)发挥集约共享资源规模的优势

在日常成本管理的运作中,需要发挥资源节约共享的规模优势。利用大数据资源统计系统,及时收集项目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反馈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培养员工使用集约共享资源的意识,培养相关能力,建立资源集约共享系统,并不断优化。此外,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共享机制,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建立企业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及统一检修计划,形成“一企一策”的检修模式,将分散经营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及人力等,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现电力企业的集约化经营。

(五)培训工作团队

对各业务单位进行作业化改造,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涉及的人员众多、工种繁多,因此,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工作团队。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成立专项小组。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同时,注重团队凝聚力和员工素质培养。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再次,明确成本管理责任,加强全员参与成本监管,加强各单位间的协调与沟通,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最后,开展培训工作,培养成本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技能。

(六)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一,各部门要统筹协调工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整体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定期召开会议,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进展,在此过程中,做好数据的统计工作,收集整理数据并分析对比。第三,组织员工定期学习,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第四,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相关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第五,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成本标准,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以此提高工作质量。

四、结语

总之,优化与重构现有成本管理体系可以提高电力检修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与精确度。进一步完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设计的精确性、科学化、规范化,将有助于电力检修企业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嘏骏.企业运营中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势[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56+58.

[2]牛彦秀,刁志波.成本管理与核算的新探索——作业标准成本法[J].财务与会计,2004(07):32-34.

[3]欧阳兵.电力体制改革下供电企业的成本控制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29):47-48.

[4]刘祥龙.电力施工企业标准成本测算及分析研究[J].会计理论与实务,2018(05):34-37.

[5]郑燕.企业成本管理在电力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8(21):96-97.

[6]董文椠.L电力检修公司成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1.

[7]梁京伟.探析电力检修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大科技,2015(31):276-277.

[8]李青君.电力检修项目成本控制实施要点及相关问题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08):388.

猜你喜欢
电力检修成本管理
电力检修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关于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技术的探讨
浅谈电力检修企业品牌的创建与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