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滨 黄语轩
“营区东侧,牧民居住处出现火情!”
凌晨3时,警报鸣响。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消防技师丁言伟“噌”地从床上弹起,三下五除二穿好消防服,撒开长腿就奔向自己的红色战车。
消防車一路疾驰,火点很快找到。“灭火!”丁言伟与司机密切配合,快速移动操纵杆。不到20秒,白色水柱喷涌而出,熊熊火苗瞬间被压制,化成一缕青烟。
在航空兵部队,消防算是个“小众”专业,丁言伟却是全旅“名人”。尽管定岗消防技师,他仍精通掌握4类场务专业,能熟练驾驶6种保障车型;尽管所在场站无常驻飞行部队,他依然多次在空军甚至全国比武竞赛中斩获头魁,金灿灿的奖杯奖状摆满抽屉,是大家公认的“火情专家”。
“专家”也曾心灰意冷过。那年新兵分配,被分到场站消防专业的丁言伟很是迷茫。“大家嘴上不说,或多或少都带着些‘打仗不是主力、战场不上一线的心思。”
丁言伟暗下决心:“决不当不会打仗的兵!”
那年,场站组织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丁言伟第一个报了名。那些日子,他每天清晨四五点就到训练场,别人练十组,丁言伟练百组。水带飞舞、电键起伏,丁言伟首次参加比武就名列前茅。
“战斗作风硬得像石头!”战友们评价丁言伟。消防救援的大多数课目,对年龄三十有四的丁言伟来说,体能并不占优势,但每次比武他总站鳌头。
“常胜秘籍是啥?”“苦练呗!”丁言伟不好意思地笑答道,“通过重复百遍千遍形成肌肉记忆,将每个救援动作质量做到最高,每组训练完成时间始终保持在较小波动区间,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完成速度。”比武中,不少“小年轻”虽然动作飞快,但失误也多,赛后一扣加时项,成绩比丁言伟还差得远呢!这套“绝对稳、相对快”的机场应急救援理念,就是丁言伟班长的“胜经”。
“战场不是赛场,只有尽可能做到零失误,才能真正成为托举战机平安起落的‘磐石!”走进丁言伟所在场务连,“像磐石般扎根”几个大字鲜亮醒目。恰巧,今年5月丁言伟斩获的“消防救援”一等奖项,就叫“磐石杯”。
“磐石杯”比武可是全国军民航应急救援行业的“华山论剑”。那天,来自全国军民航的48位消防救援专业人才云集,高度模拟战场的比武课目和严苛的考核标准,对参赛者的体能、技术、心理提出多重考验。偏偏比赛当天,丁言伟因水土不服高烧39℃,直到上场前都一直趴在长椅上休息。但是,他还是咬牙坚持上赛场。
“你的理论成绩不错,只要稳住就能拿成绩!”领队韩东磊记得,此前上场的几名选手都因为紧张发挥失常,起点线上,他一边为丁言伟佩戴护具,一边宽慰他。
丁言伟点点头,双眼紧盯前方,发令枪刚响,他就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翻越障碍、搬运“伤员”、拖拽水带……13个比赛项目,丁言伟如一台高效运转的精密仪器,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
终点设在4层楼高的消防塔顶,丁言伟肺里像着了火,30多斤重的防护装具压得他身子直往下坠。可他还是一鼓作气冲上最后一层楼梯,到最后阶段双腿瑟瑟发抖绵软无力,只能凭两个胳膊把身体一阶阶往上带……
“跨过红线!跨过红线!”终点线那头,裁判员的呼喊就在耳畔。丁言伟左脚刚迈过终点线,便一个趔趄栽倒在地。守在终点的战友们忙为丁言伟卸下装具,七手八脚地将他抬起往楼下搬。
“成绩怎么样?”丁言伟有些虚弱的声音传来,大家回头一看,担架上,丁言伟正颤巍巍支起身子询问。
“第一!”
一位战友兴奋地抓起计时用的秒表,在丁言伟面前晃了又晃。丁言伟定了定神看向秒表,确定后忽然伸手将秒表抓在手中,满是汗水的脸颊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