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祖国和人民托举我们飞天!”

2023-04-29 00:44温永至
雷锋·强军号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乘组神舟航天员

温永至

今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给费俊龙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邓清明、张陆“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为此,记者受雷锋杂志社编辑部的委托,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乘组郑重而又热诚地进行了专访。

“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歡度空间站建成后的首个春节;圆满完成4次出舱任务,刷新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遨游太空的半年时间,被大家称为“圆梦乘组”的神舟十五号乘组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神舟十五号飞船伴着绚丽的尾焰直冲云霄的时刻,费俊龙57岁;邓清明56岁;张陆46岁——这也是迄今为止执行飞天任务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他们逐梦寰宇的奋斗历程备受瞩目。“虽然年龄偏大了一些,但是我们的训练没有落下一天,我们的飞行状态始终年轻,也希望这种青春气息能够继续保持下去。我们有能力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一切任务。”指令长费俊龙笑着对记者说。

完成神舟六号任务返回地球后,费俊龙依然和往常一样进行训练。“到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17年来,我的体重基本没变过,上下浮动不超过1公斤。”他始终把再上太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曾经入选神舟十四号任务备份乘组。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到来,费俊龙积极备战,最终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并再次担任指令长。

仰望星空,寻找那一方魂牵梦绕的太空家园,是每名航天员的梦想。而一个梦想,你愿意用多长时间去追求?

航天员邓清明给出的答案是:“一辈子”!

2022年11月28日,邓清明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出现在媒体记者面前,步履铿锵。作为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25年。回忆往昔,他用8个字概括自己的心路历程——夙兴夜寐、沐雨经霜。“特别感谢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给了我们奋斗圆梦的广阔平台,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邓清明深情告白。

在轨执行任务期间,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中国空间站上,张陆拍摄了很多精彩的照片,其中不少照片的主题是“家乡”。他一次次在舷窗边眺望祖国,也在开展出舱活动时,远远眺望家的方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张陆感慨,“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怀,既是对家乡的深厚眷念,更是对国家的绝对忠诚!”

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神舟十五号乘组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努力备战。在轨期间,他们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和荣耀一样大。

邓清明用一组数字回顾了此次飞天之旅:“我们乘组在指令长带领下,在地面科研人员日夜陪伴下,在轨飞行了188天,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完成了15个科学实验机柜的安装测试,开展了涵盖科学与应用、航天医学等领域40余项科学实(试)验和技术验证。这一组组数字,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凝结着无数航天人不懈追梦的心血与汗水,是祖国和人民托举我们飞天!”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意味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连战连捷、一气呵成。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先后通过返回舱舱门、轨道舱前舱门以及核心舱节点舱径向对接口舱门三道门,同翘首以盼的神舟十四号乘组紧紧相拥,并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珍贵合影。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会师”,这也是我国首次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由此开启。

如今,“新老乘组交接班”的轮换模式已经成为常态,极大助力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和开展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在“天宫”工作生活的日子里,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4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出舱期间,3名航天员在舱内外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创造了出舱范围覆盖空间站三舱、航天员手持大体积脚限位器和舱外操作台等多个“首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奠定了基础。

2023年6月4日,与前来“接班”的神舟十六号乘组共同工作生活5天后,神舟十五号乘组依依作别中国空间站,梦圆载誉而归。

铺路奠基有我,功成不必在我

费俊龙告诉记者,成为航天员,需要在不断跌倒、摔打中淬炼能力、提升心智。拼搏、舍弃、坚持……都是这条追梦之路的成长“路标”。

然而,并不是每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都能顺利实现。2014年年初,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5名航天员停航停训。铺路奠基有我,功成不必在我。那些无缘飞向太空的航天员,通过经年累月的艰苦训练,为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他们以生命守望梦想,用一辈子的奋斗与等待,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厚重的篇章。

邓清明记得刚加入航天员大队时,母亲到北京来看他,高兴地说:“你当上飞行员,我的第一个心愿实现了,接下来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你能飞到太空去。”邓清明万万没想到,这个心愿直到母亲去世都没有实现。

“任务执行期间,我们共事于同一座大楼,你时常来看望我,给我讲解相关的知识,了解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我终于看到你染过的头发里面暗藏的白发,开始为你在这一岗位默默奋斗的19年而心疼……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与你并肩奋斗的日子让我迷恋,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亲爱的爸爸!”

这是几年前邓清明的女儿邓满琪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在女儿眼中,父亲是她见过最敬业、最无私的人。把一切都献给国家,不求回报,令人敬佩。追梦征途,邓清明并不感到孤独。女儿受他影响,也成为一名航天人,父女并肩作战,为航天事业不懈奋斗。“25年追梦路,我不是一个人在奔跑,家人是我最坚强的后盾。”邓清明语气中充满感激。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奋战一线的航天人和在聚光灯外鼎力支持的航天家庭共同推动的。他们百折不挠的坚韧、迎难而上的勇气如雄鹰展翅翱翔,穿越时空,和载人航天事业无数默默无闻的开拓者一起,成就了探索宇宙征途中最壮丽的伟大与不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我很幸运能够参与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成为历史的亲历者。”张陆脸上的笑容灿烂而温暖。他告诉记者,每个乘组取得的成绩背后,都有着无数科技人员日夜奋战、默默支持。每次收到天上反馈的意见建议,地面团队都会进行一轮调整改进。

“我们乘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书法,横平竖直、收放有度;我还喜欢唱歌,抑扬顿挫、真情流露,这里面既有做人的准则,也有生活的哲理。”张陆说,他始终在唱歌,年轻时为自己而歌,当飞行员时为蓝天而歌,当航天员时为祖国而歌。

采访临近尾声,热爱诗词的邓清明还兴致勃勃地与记者分享了自己为空间站建造填的一首词:

水调歌头·飞天

嫦娥奔月去,女娲可补天。神舟飞船凌穹,巡航星际间。鸿鹄振翅碧空,天宫雄傲寰宇,乾坤探神奇。信步游太空,飘飘如神仙。

驻天宫,要摘星,欲揽月。鲲鹏展翅高飞,千年美梦现。半载春秋遨游,八百里外俯瞰,机械臂上见。问吴刚嫦娥,可否会个面?

(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乘组神舟航天员
“博士乘组”奔赴苍穹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天宫热闹啦: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天宫
神州十四号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我要当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