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4-29 17:33:32吴页巍
秦智 2023年2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高校学生新时代

[摘要]为了探究新时代高校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同时为高校学生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8所高校的学生群体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新兴网络平台成为信仰传播的双刃剑,高校思政教育对培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起到积极作用,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宗教活动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不得损害公民身体健康,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干涉教育、司法、行政职能和社会生活。”[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宗教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宗教工作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平台,能否把握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更是近年来的工作重点。[2]基于此,本研究对高校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展开研究。调查组随机对国内若干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收集了部分高校学生宗教信仰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数据并进行了整理,旨在探析高校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调查共收回国内8所学校有效问卷552份,问卷对象在校生有524人,非在校生28人,其中24人毕业不满5年,4人毕业超过5年,但年龄均未超过30岁。

(一)信仰对象

关于信仰的对象上,本次调查列举了天主教或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暂无信仰、有多种信仰、其它,一共7个选项。其中认为自己暂无信仰的人数最多,共416人,占比约为75.4%;其次是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有90人,占比约为16.3%;剩下分别为天主教或基督教26人(4.7%)、其它16人(2.9%)、伊斯兰教4人(0.7%)、道教0人、有多种信仰0人。在选择“其它”的16人中,有4人填入了有效内容(如信仰共产主义等具有实际意义的信仰)。

(二)信仰程度

在对数据进行整理时发现尽管信仰或认可某一宗教的人不在少数,但经常履行对应宗教行为或仪式的人数并不多,真正虔诚的教徒少于问题所直接反馈的人数。例如,在问及去佛教寺庙的频率时,有418人选择了“数年去一次”,104人“从来不去”,26人“1年去1次”,4人选择“每年不定次数”,其余选项皆为0人;当单独问及拜佛礼佛的频率时,认为自己信仰佛教的人拜佛频率也仅比不信仰佛教的人稍高,甚至有部分个体拜佛频率并不如其它信仰的人高。关于天主教或基督教的调查上这种现象更是明显,在问及做礼拜、告解、施洗等行为时,仅有1人会定期去做礼拜;而仅有的认为自己信仰伊斯兰教或其衍生教派的4人中则完全没有参与伊斯兰教传统仪式的人,此四人均是因为自己是回族(或父母有一人是回族)而误认为自己信仰伊斯兰教。

(三)信仰原因

在问到“你认为哪些原因是选择了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时,选择“受家庭环境影响”的有281人(50.9%),而其中认为自己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有88人;其次是“个人感兴趣”,有158人(28.6%)选择了该选项;“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选择人数为94人(17%);“受社会环境影响”为18人(3.3%);还有1人选择了“其它”,但并未具体说明是何种原因。

二、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特征

(一)网络平台成为信仰传播的新途径

在过去,宗教信仰的传播往往具有区域性,且目前依然是最大的传播方式。通过家庭、亲戚朋友等关系宣传教义仍是当今社会主要的宗教发展方式,但是,由于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蓬勃,具有强大信息传播能力的网络平台逐渐兴起,许多传教活动也由线下逐渐转移到了线上。当向问卷中认为自己信仰宗教的136人(包含选择“其它信仰”的16人)问及“你是如何了解到你所信仰的内容”时,85人(62.5%)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有49人(36%)选择“家庭成员或亲戚介绍”,2人(1.5%)选择“朋友或社会人士介绍”。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宗教信仰传播新途径。

(二)高校思政教育对培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起到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关于宗教的观点的总和,它虽然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但也承认宗教在科学引导下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宗教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不管哪种宗教,首先必须要符合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因此培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增进对祖国、民族、文化、社会的认同是极其重要的。问卷中“平时会从哪些渠道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的题目,有550人勾选了学校课堂学习。其中77人还勾选了其它渠道(例如互联网、学校组织的读书社、学生自发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团体等等)。且根据拓展问题,这77人均选填了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平台(比如bilibili、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的互联网平台),勾选“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读书社、培训班”的仅有2人。通过整理调查反馈,可以发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积极作用。

三、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教育工作者应提升自己的知识面覆盖面

通过调研以及和师生的交流,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在涉宗教信仰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政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思政教育的持续建设,许多思政教师对于自身本专业内容掌握得较为熟悉,但对宗教信仰等社会人文拓展内容往往缺乏了解,讲授过程中只重视课本内容,没有或无法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融入思政课堂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容易变得非此即彼[3];辅导员也经常因为怕触碰宗教敏感问题,不愿或不敢和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交流。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理应承担起宣传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任,使得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思维[4]。因此除专业课建设外也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非专业课内容培训,尤其是在面对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时更加需要全方面的知识储备,融合历史、宗教、心理等各个方向的内容。

(二)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工作的支持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先锋队伍,在学生日常心理疏导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学校辅导员岗位配给数量较少,实际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往往低于1:200,加上需要额外承担大量基层行政工作,如果学校缺乏相应的支持或激励办法就会使辅导员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变低[5]。因此学校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育工作者去更多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辅导员、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等和学生课余生活接触较多的教育工作者应得到更多的支持,获得奖励或时间上的帮助;对于比较敏感的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学校应该大胆鼓励辅导员去与之泰然相处;要坚持贯彻党中央部署的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化要求,减少无用的行政工作和内耗,还给各个教育工作者一个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

(三)转变观念适应信息化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当今社会已经是高度信息化社会,教育背景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看不懂的高科技”,它也是一个渗入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沟通渠道,无论是学校的行政工作还是业余时间与学生的交流,互联网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武器。它并不仅仅影响着学生工作中宗教的相关事务,而是一个万能的工具,因此学校不应拘泥于过去的单向“说教”方式,而要拥抱信息化。在建设和巩固自身固有平台(例如学校官方网页、官方微信)的同时积极探索当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各种渠道,通过与学生沟通,养成双向交流的习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提升自己学习和探索互联网工具的能力,和学生深入沟通,真正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

(四)乐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我国自古以来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友爱、相互尊重为主。以往受教育者一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轻易质疑教育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代受教育者除了对学习内容会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外,对于配套学习环境、教师个人品德、学校的政策等也有更高要求,因此学校相应的学生工作压力变得更加沉重,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严重舆情,尤其是敏感的宗教信仰方面,如何对待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一直是各个学校的重点难题。学生工作其实就是人的工作,无论这个人是否有信教,无论是学生工作还是具体的涉教学生工作,其本质都应是尊重人的尊严、倾听人的声音、研判人的诉求,从而进行适合人的疏导。宗教信仰之所以会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允诺人们美好的未来,给人精神上的慰藉。因此要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无论信教还是不信教,幸福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性判断的思维,从根本上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相关辩证唯物理论的总和为基础的,融合了我们党根据多年以来的宗教工作实践经验而总结出的理论,它符合我国国情,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甚至消亡的客观规律,但又承认宗教在正确引导下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型宗教观[6]。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内容并非局限于工作时间,而是一个覆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天候工作,因此不能以应付工作的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而应抱着乐于和学生交流、想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的想法,积极地了解学生。宗教等信仰往往就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只有乐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信教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进一步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帮助他们树立辩证看待宗教的思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去看待宗教信仰对我国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将有利于规避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冲突,对于实现宗教与校园乃至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大而深远地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12-06]. http://www.gov.cn/xinwen/2021-12/04/content_5655877.htm.

[2]吕晓丽,张颖.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研究——基于北京部分高校调研[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6):69-72.

[3]商建国,朱力.群体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基于芜湖市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学刊,2015(2):88-89.

[4]聂宁.校园文化安全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4):42-45.

[5]刘国栋,孙云霄.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问题的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对于当代学生的引导”成果(项目编号:XJZ2040B)

作者简介:吴页巍(1991.01-),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高校学生新时代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环球时报(2015-12-10)2015-12-10 10:36:27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创意与设计(2015年6期)2015-02-27 07:55:58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