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名人之朱熹

2023-04-29 00:44:03王寿波
关键词:朱子朱熹

王寿波

朱熹(1130-1200),祖籍江西省婺源,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二传弟子,南宋学者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也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曾长期在福建武夷山“寒泉精舍”“武夷精舍”授徒讲学。后由崇安迁居建阳考亭,建“竹林精舍”聚徒讲学。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并亲自拟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主持修复岳麓书院。一生编撰了多种教材,其中影响最深广、最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创造了“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美文赏读

秋读朱熹

顾文静 陈 炊

写秋的诗句很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大部分诗句里的秋天,萧瑟肃杀又带几分寂寥,而朱熹笔下的秋天却别有情怀。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如果说同为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秋声一半在虫鸣”,那么朱熹的另一半秋声,大抵就是朗朗读书声。已是暮年的朱熹在这首劝学诗中感慨时光飞逝,却不自怜自弃,而是回顾自己寒窗苦读的经历,劝勉后辈惜取少年时,莫负好时光。

朱熹的好学,离不开母亲的谆谆教诲。

朱熹14岁时,父亲朱松便病重不治,母亲祝氏苦苦支撑,悉心抚育。据记载,朱熹“早岁孤露,提携教育,实赖母慈。”在闽北,也广为流传朱熹母亲“煮莲教子”的故事。

朱熹的一生,有一大半时光是在奉母治学中度过的。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是朱熹母亲六十岁生日,而立之年的朱熹却依然如老莱子一般,娱亲奉母。他亲自行祝寿仪,并作诗为母亲庆生。“秋风萧爽天气凉,此日何日升斯堂。堂中老人寿而康,红颜绿鬓双瞳方……熹前再拜谢阿娘,自古作善天降祥。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字里行间满是对顾复之恩的感念和对母亲健康的祈愿。

白露化霜,鸿雁南归,倏而又是一秋。

历经几番人生起落后的朱熹潜心学问,要为理学整合出一个精妙的体系。他原本大可不理世事,学做桃花源中人。然而,在萧瑟寒秋,夜不能寐的他挥笔写道:“秋堂天气清,坐久寒露滴。幽独不自怜,兹心竟谁识。读书久已懒,理郡更无术。独有忧世心,寒灯共萧瑟。”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那场洪灾导致饥民遍地,那景象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他终究放不下世事,更放不下百姓。在这个萧瑟的秋夜里,他独对寒灯,为民思、为国忧。

纵观朱熹一生,历经南宋四朝,“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虽然宦海坎坷曲折,但他凭坚定的信念和胸怀天下的热血,在每一任上都努力为百姓多做实事。几番出仕入仕,他经历岁月的雨雪风霜,由春华走向秋实。去任而归的朱熹感叹“出山今几时,忽忽岁再秋。江湖岂不永,我兴终悠悠。”他释怀过去种种,在麻阳溪畔筑室定居,并在此创办了著名的“考亭书院”,著书讲学,传道授业,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考亭学派”。

“一雨散林表,清阴生广庭。喜兹新秋夜,起向高斋行。烦歊获暂祛,凉氛集华缨。沉沉远林气,惬此端居情。节物坐如此,抚世襟方盈。归当息华念,超遥悟无生。”青年时的朱熹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抒端居之乐、归隐之情。当年忽而一阵秋风,带来悄然无声的秋雨,淅淅沥沥、层层凉凉,落在林间,落在庭院,也落在专注于学禅问道的朱熹心房。多年之后,经历世事沧桑,步入暮年的他,早已心素如简。秋风、秋雨于他,也许就只是“天凉好个秋”吧。

少年,中年,暮年,朱熹的秋天似乎并不全是美好,但他却总能葆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秋日读诗,读朱熹诗作,是观照自我,是在诗作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秋,是从秋日里读懂人生百般滋味。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名家点评

康熙称赞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南宋词人辛弃疾评:“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钱穆在《朱子新学案》中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又说:“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

张岱年在为《朱子学新论》作序中说:“朱熹综合周、张、二程的学说,加以扩充发展,更建立了博大宏伟的体系,达到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哲学理论的最高水平。”

成语故事

源头活水  【解释】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捕风捉影  【解释】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出处】《朱子语类·学二》:“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不厌其详  【解释】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

【出处】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須子细反复究竟。”

不易之论  【解释】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出处】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二宋》:“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

对症下药  【解释】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轶事典故

追索其诗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道人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熹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朱熹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

本期读2版参考答案

1. 雪象征了:①浩渺的自然;②特立独行的品格;③文人的无奈与孤独。

2. 柳宗元用在雪天垂钓的方式,表达自己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的落寞之情,以及不向权贵低头的坚定信念。

猜你喜欢
朱子朱熹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7:48
从习总书记考察朱熹园说起
中华诗词(2021年5期)2021-12-31 08:27:00
多肉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My Diary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厚 藏石欣赏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3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朱子家训》(二)
学生天地(2016年6期)2016-04-16 05: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