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3-04-29 14:41:29张青松
信息系统工程 2023年3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院校

张青松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基础概念,根据实际分析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既有现状,主要定位了教学资源、学生综合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方向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立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前期线上学习、中期面对面教学以及后续多元化总结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当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实践

一、前言

随着近些年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教学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落实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创新。本文则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展开混合式教学模式研讨。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流程,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或者人员的创新提供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概念以及内容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新型教学体系,而当前较为流行的混合式教学便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实现远程线上教育,更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料。尤其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来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更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实践质量。

除此之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需要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基础上,合理地插入其他的教学内容。比如学习理论的混合,强调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目标,打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混合,强调构建一站式的学习平台,并且能够将在线课程以及经验分享等资料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进一步丰富线上教学的内容;学习环境的混合,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要综合不同的场景设置不同的学习环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估都有专业的学习场所;学习方法的混合,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成效,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远程计算机操作、案例模仿学习来进行教学,还需要融入协作学习、讨论学习以及非正式培训等相关内容[1]。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需要结合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全面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笔者结合经验总结和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体系相对落后

从当前部分中职院校的资源配置角度来讲,学校的配套教学资源以及软硬件设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跟上新时期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学生进行部分操作的过程中,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性能较低,极有可能出现卡顿甚至无法运行的现象,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也会导致逐步降低了操作时间的占比。

(二)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本身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既有的义务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成绩不理想、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家庭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较差等现象,这也就导致一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前,可能并未接触过或者对于电脑不够熟悉。这也就导致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不同,理解存在较大难度,教师不仅要传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普及计算机的具体结构以及原理,这会大大增加课程难度。

(三)教学方法多样性不足

计算机教学本身是实践大于理论的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在常规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计算机房的使用率不高。即便在计算机房进行授课,还是以教师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练,或者远程控制学生电脑进行模拟为主。缺乏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实践的机会,不仅会磨灭学生热情,甚至会压抑主观能动性,从而丧失积极学习的目标。

(四)教学的应用性和导向性不强

中职院校学生将直接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后备军,因此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行业需求为依托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但是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存在和就业岗位脱节的现象很多,有实训课、技能竞赛、专业培训、非专业培训活动。学生的学习过于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上,缺乏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践之间的关联,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一)课前在线学习的具体实践

课前的在线学习可以依托教师日常使用的线上学习软件、课下交流群、院校的专业论坛甚至微信群、 Q Q群等来实现。首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预习,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建议相关校领导以及相关人员进一步拓展院校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计算机学习环境的丰富,这样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计算机实践空间。

(二)导学案设计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最常规的导学案来进行提问,提问内容的设置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身是中职院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其中一部分学生可能未接触过电脑,那么在提问的过程中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提问。例如:第1次接触电脑是什么时候?你了解第1台计算机是怎样产生的吗?如果你可以穿越,你会想要去制造计算机吗?这些问题教师不必全部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讨论,或者直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答案。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积累相关问题,确保课前的预习和提问更加有趣。

1.发布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的发布,可以依托以上几个平台来完成,需要让学生了解课件的具体内容,并且留下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例如,课件的命名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格式的不同命名方法?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通过手机文件管理器、电脑文档来收集不同文件的后缀名,可以作为丰富学生课前预习内容的过渡性方式。更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教学课件的基础上,为其预留更加充足的前期预习时间。

2.发布章节检测题

检测题的组成一大部分来源于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计算机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库中选择习题。这些习题难易程度不同,习题形式不同,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测试。在学生完成习题之后,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成绩,教师要做的便是给出具体的评估结果,了解学生的易错题以及难点问题,不必完全给出评价,这样能够让学生保持着好奇心参与课堂学习。

(三)课堂面对面学习

课堂面对面学习必须具备互动性和讨论性,要完成前期预习阶段留下的难点问题,同时传递课堂中的重点知识。而为了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创新。

1.积极进行情境创设,提出新的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调整,确保为学生营造一个具备探究性和挖掘性的环境。例如带领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中,可以将常规流行性病毒感冒作为场景,将人体的防御机制作为计算机的安全防控机制,如何抵御流感病毒入侵转化成如何抵御木马病毒的入侵?这种方式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认知来学习陌生知识,有助于将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具象化,更可以加强学生的探究欲望[3]。

2.解决重难点问题

当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逻辑之后,便可以让学生结合常见的计算机中毒现象,学习常见的病毒防控知识,了解杀毒软件的具体逻辑。这个过程正是先进带后进的过程,你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中的组员要包含班级中的优等生以及学困生,确保组内差异、组间互补[4],当学生能够进行讨论,并且交给其他同学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之后,便可以实现双向提升。

3.组织活动,内化理论

绝大部分课本上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不断掌握新技巧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重点知识的优化,更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依旧强调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难度的任务。比如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利用电脑玩电脑游戏,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可以转化其角色,让其从活动的参与者转化为活动的组织者、记录者,也可以将其作为讲解员,在小组完成讨论活动之后,由该名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这种方式也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可以转化不正确的学习习惯[5];而前期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讲解之后,也可以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锻炼计算机基础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的面对面学习需要由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辅助,避免学生出现自主学习目标偏移的问题,更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还需要帮助学生及时进行知识总结,将已经得出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能够为后续的复习提供良好依据。

(四)课后总结以及巩固提高

1.落实巩固复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部分章节的内容难度较高,因此在课堂学习之后需要进行巩固和复习,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例如进制转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期间的挑战,对于学生逻辑能力及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考验,那么在课堂面对面教学结束之后的一周之内,每天需要进行复习和检测。检测的内容可以是常规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进制转化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知识,通过分享的方式让所有学生不断进行知识建构,能够进一步扩充视野和认知。

2.在线进行考评和纠错

未通过线上平台公布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将其中容易出错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下交流以及线上交流的方式分析易错原因,然后可以将结果带到课堂上和教师进行讨论。这种阶段性的测试以及线上讨论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弱化传统考试带给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纠错,不仅可以解决考试时大脑紧张导致的马虎问题,更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考试环境和测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检测[6]。除此之外,考评的方向也可以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角度出发,让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行业的发展之间建立关联,这样也可以全面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应用型的教学体系。

3.落实多元化评价

混合式教学本身需要采取多种的评价方案,这样才可以更加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考试表现,而这种多元化评价也强调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多项融合。

从具体的评价要素以及评价内容层面来讲,首先教师的评价要综合课堂的常规活动进行评价,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小组合作的表现,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等;小组合作的评价则可以倾向于作品内容丰富程度、作品技术性、作品艺术性等相关要素[7];自我评价的内容可以包含学生主动学习情况、小组合作的参与情况以及个人贡献、个人任务的完成结果等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身的综合能力,并且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探究意愿,同时需要配合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上线下融合性互动、课后多元化评价以及总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组织和实践,不仅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可以打造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改善不良的教学习惯更可以提升院校教学改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管艺博,徐萍.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金课”建设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04):89-92.

[2]凌志梅.职业本科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2(19):133-135.

[3]樊艳英,张自敏,陈冠萍.基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8):175-177.

[4]刘艳丽,曾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2(17):133-135.

[5]唐利.高校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03):61-65.

[6]谢璐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40(05):115-117.

[7]王文妹.教育信息化2.0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2):178-179+18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院校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浅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3:40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14:49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3:36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