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丽
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是为了教师能够通过作业管理的方式,指导学生更加充分地利用充足的课后学习时间,使学生的课后学习与课堂学习活动联系,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内容,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系统地分析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统筹协调课后作业的布置结构以及管理方法,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作业的辅助下完成课后学习活动,真正为其化学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做作业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做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做作业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反馈机制,能够让师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改变作业设计的思路,将会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将学生从“ 题海题山” 中解放出来,而使作业的作用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而学生要想真正掌握一门知识,就必须首先对这一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只有对知识有印象,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而作业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印象的,因此我认为增强学生印象是作业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化学丰富多彩,精妙神奇,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否认其严谨性和复杂性,稍不注意就容易使部分学生对其兴趣不高。作业是学生锻炼的手段,但作业过多就是一种负担,更容易减弱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因此,作业的设计必须要注重趣味性。兴趣的激发是初中教育的精髓,也是初中化学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一、“双减”背景下,有效化学作业的内容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 如同教学的其他环节一样,作业作为教学环节也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作业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和策划者。为了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对作业的需求,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学生要做的作业内容,这些作业既要能满足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要,还要满足能力一般或能力较弱的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各取所需,进行自主选择。当学生选择了自己需要的作业后,其积极性必然会非常高,完成的质量也必然是最理想的,这样的作业也是最有效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直接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的问题,还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只做后一类作业;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前一类作业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去做后一类作业中的部分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双减”背景下,有效化学作业应该是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的作业
学生的作业作为一种教学效果的检测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设计作业, 应该改变过去形式单一, 以学生大量的书写为主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情景,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作业, 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真正实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如在学习“ 我们的水资源” 这节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调查与收集资料, 撰写一篇有关身边水资源的小论文,或者让学生策划并制作一份节约用水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通过查阅和收集资料, 必然会获得许多课堂内无法学习到的内容,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与激发。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课外作业还可以是一些学生能够在安全有保证前提下的家庭小实验,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一些物品:鸡蛋壳、白醋、玻璃瓶等,在家中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从而达到巩固知识, 训练技能,体验过程,激发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双减”背景下,化学作业可以是一些反思性的作业
反思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反思的习惯,且没反思的时间,如果在学生的学习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反思性的作业,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次反思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反思的意识。从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化学中的反思性作业,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以对错题的分析入手的反思,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纠错本, 定期或不定期让学生进行反思, 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 第二类是让学生抽出时间反思近期的学习情况,用自己的语言去评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自我优化学习方法与过程的目的。第三类是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与反思。例如,在一章内容学习完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将一章的知识进行整理小结,并自己选取一些练习进行复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将会上升一个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
总之,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减少作业数量,还能使学生轻松达到知识的再学习,能力的再提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