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参考答案

2023-04-29 00:44:03
关键词:壮游

1.A(原文是“三四百年来,西方社会的壮游传统已经沉淀到社会的最底层”,而不是“同期”。)

2.B(“完成程度却不及西方高,影响也一直没西方大”文中无据。)

3.D(D项所说的摄影宣传本就是吴四一的工作,和游历无关。)

4.①中国从明朝实行闭关锁国之后就失掉了壮游的传统,这是一种开创精神的丢失,于国家发展不利;②现行教育过于强调埋首读书,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超越,于个人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5.①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壮游对个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②在上层建筑层面予以一定的政策或制度的保障,譬如对积极参与“空档年”的年轻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等;③在实施途径上辅以书籍阅读,为人文深度互动奠基,以期达成壮游的目标。

6.D(“‘古怪男人目睹法军溃败,担心在炮兵部队服役的儿子的安危”的说法不对。从小说结尾部分来看,“古怪男人”来找孩子,“孩子在炮兵部队,一直没有消息”只是宪兵做出的猜测,不一定是事实。)

7.C(文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8.①铺垫:小说前半部分细致描写了士兵在严寒、饥饿、死亡的威胁下溃逃的情景,这为下文写他们怀疑“古怪男人”是敌军间谍,失去理智将其无情射杀作了铺垫,使情节显得真实可信。②伏笔:“间谍”个子很小,“没有胡子”,“肩膀窄窄的”,与女性体貌特征较为符合,这使故事结局虽然令人震惊,但并不十分突兀。③照应:小说开头部分交代“普鲁士人离我们不远,所以我们迅速逃跑”,中间部分又写到“突然一声呼喊:‘普鲁士人!普鲁士人!”,于是士兵狂乱溃逃。二者相互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为紧凑。

9.①事件的恐怖。被众多士兵射杀的“间谍”,竟然是一名无辜的老妇,而这名老妇很可能是一个炮兵的母亲,她惨死在本国士兵的枪下。②人心的恐怖。在溃败的耻辱前,在严寒、饥饿、死亡的威胁下,人心扭曲变态,完全失去理性,可以肆意枪杀他们怀疑的每一个人。③战争的恐怖。战争带来死亡,带来猜忌,带来暴乱,带走生命,带走信任,带走和平,可谓恐怖至极。

10.D

11.A(“含义相同”错误,“任重而道远”的“重”是重大的意思。)

12.B(文本只是说薛宗起“乃碎戟于地”,并没有“以死相逼”的说法,也没有魏孝文帝“赞赏有加”的内容。)

13.见译文

14.薛宗起:类比论证。用魏孝文帝是黄帝的后裔类比证明自己的先人虽是蜀人却已“复归河东”六世,因此早已不是蜀人。李冲:对比论证。用杰出人才傅说、吕望的出身皆非“君子之门”对比证明用人才不能“专取门品,不拔才能”的道理。

15.B(此句意思是诗人范仲淹曾经进入皇宫同皇帝讨论国家大事,并不是同晏殊讨论。)

16.①惭愧之味:诗人自谦表达未能实现期许,愧对晏相公的举荐与栽培。②感激之味:诗人感谢晏相公对自己的培养教导,使自己在弘扬文道方面意气高涨,坚持不懈。③祝福之味:诗人真挚祝福晏相公健康长寿。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示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8.①百废待兴 ②源源不断 ③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19.示例一: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在此凝聚一心,太行山和雪峰山与其连成一线,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其为天然绿色屏障,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其两侧碰撞与融合。示例二:她令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凝聚一心,她让太行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她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绿色屏障,她使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其两侧碰撞与融合。

20.①比喻修辞。将“大兴安岭”比作“共和国林业长子”,生动形象地展现其担当和地位。②拟人修辞。赋予“大兴安岭”人格化特征,更显亲近,具体形象地展现其贡献之精神。

21.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②不管喝多少热水 ③而喝了3℃的冰水

22.①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②但是提高的幅度很小,③对减肥基本没有帮助。

23.略

【参考译文】

北魏孝文帝很看重门第家族。陇西人李冲凭着才学见识被任用,是当朝显贵的重臣,他联姻缔结的亲戚,没有不是有清誉的望族。魏孝文帝把李冲的女儿选做夫人。北魏旧有的制度:王国的诸嫔妃都应娶自八大姓及有清望的门第人家的女儿。咸阳王元禧娶隶户人家的女儿做嫔妃,魏帝严厉地责备了他,于是下诏令替他重新聘娶妻室,说:“以前纳娶的,可以改做小妾。咸阳王元禧,可以聘娶前颍川太守陇西人李辅的女儿。”当时,赵郡的李姓诸门中,人物尤其多,各自家风兴旺。众人议论,认为薛氏是河东兴盛的家族。魏帝说:“薛氏,是蜀地人。怎么能入郡姓!”当时直阁薛宗起正在殿下拿着长戟,出列回答说:“我的祖先,汉朝末年在蜀地做官,两代以后又还归河东,如今已经六代相沿袭,不是蜀地人了。我斗胆问一句,陛下是黄帝后代,受封到北方,难道也可以说是胡人吗?现在如果不认我们为郡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把手中的戟摔碎在地上。魏帝慢慢地说:“既然这样,那么我排列在甲,你排列在乙了?”于是,把薛姓列为郡姓,接着说:“你不是‘宗起,而是‘起宗了!”魏帝与群臣谈论选拔调派官员的事,他说:“近世以来,出身高低贵贱,各有固定名分;这种做法究竟如何?”李冲回答:“不知道上古以来,陈设官爵名位,是为了富贵人家的子弟呢,还是为了把政事处理好呢?”魏帝说:“当然是为了把政事处理好罢了。”李冲说:“既然这样,那么陛下为什么专门选取显贵人家的子弟,而不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呢?”魏帝说:“如果真有过人的才能,就不担心在上位的人不知道。然而君子的门下,即使没有当代合用的人才,德行总是纯粹笃厚,所以我任用他们。”李冲说:“像傅说、吕望这样的能人,哪里能凭门阀地位来选拔得到!”魏帝说:“像这种不平常的人才,从古以来也只有一两个罢了。”秘书令李彪说:“陛下如果专门根据门阀地位来选拔官吏,不知道鲁国的三卿与孔门四科的弟子相比,谁更优秀些?”著作佐郎韩显宗说:“陛下怎能用显贵之人来承袭显贵的地位,以卑贱之人来承袭卑贱的地位!”魏帝说:“如果真有高明卓越的,我也不会拘泥于这一制度。”不一会儿,刘昶来到朝中,魏帝对刘昶说:“有人说,把重任托付给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受门第拘泥。我认为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清浊同流混杂在一起,士人和庶人爵位品级没有差别,这实在是不可以的。我们现在八族以上的士人,品第有九种;九品之外,出身低贱而做官者又分为七等。如果有特异人才,可以授予官职做到三公。我正担心贤才难得,但也不可以仅为一个人而乱了我的典章制度。”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壮游
文艺复兴“壮游”记
凤凰生活(2023年9期)2023-09-05 07:33:34
盛唐诗人壮游活动略考
——以李白、杜甫等十二位诗人为例*
开窗放入大江来
中国三峡(2021年1期)2021-04-02 17:17:57
杜甫梦的开始与结束
雨露风(2021年10期)2021-01-01 02:12:57
“壮游”与杜甫诗歌创作
再论杜甫《壮游》
瑞士壮游之年
海峡旅游(2015年4期)2015-07-22 09:40:26
旅行
理论观察(2014年7期)2014-05-30 17:43:19
壮游
意林(2007年13期)2007-10-27 08:51:55
人生一定要有一次“壮游”
意林(2007年9期)2007-05-14 16: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