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复习讲解

2023-04-29 00:44:03冯进
关键词:罗某民事权利民事法律

冯进

重难突破

1.民法

(1)内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特点: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

(3)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

2.民事法律关系

(1)内涵: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①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②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同而有所不同。

③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3.人身权

(1)民法规定人身权的主要内容

①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2)依法保护人身权的原因

①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②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3)维护人身权的要求

①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②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4.财产权

(1)含义:包括物权(所有权、他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2)意义: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有利于激励人们创业创新。

(3)措施:①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②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③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④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5.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1)合同

①内涵: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无论哪种合同,都必须由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②常见类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等。

③法律特征: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

④意义: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

(2)订立合同

①订立过程:需要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协商。很多时候需要经历反复协商才能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讨价还价是这种反复协商过程最形象的体现。法律将这个过程概括为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承诺到达要约人时承诺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②订立形式:

(3)履行合同

①合同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协作履行原则。

②履行合同的关键:明确合同内容。(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③合同的变更、修改或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④违约责任:实质——既是违约方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给予守约方的救济。承担方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免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6.侵权责任

(1)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①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③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4)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①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②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③民事权利遭受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侵权人所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④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5)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同时,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中适用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对社会某些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社会公正。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

7.民事权利的限制

(1)民法对正确行使民事权利的限制: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民法对人身权利的限制

①表现: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②原因: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

③例外: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3)民法对知识产权(著作权)的限制

8.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的含义、实质和类型

①含义: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②实质: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

③类型: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

(2)如何处理相邻关系

①原则: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②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③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3)法律规定相邻关系的意义

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易混点拨

典例剖析

1. (2023·山东一模)网民罗某在微博上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冰雕连”英烈的违法言论,给英烈亲属带来极大困扰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三亚市城郊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城郊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在相关网站及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本案中( )

①罗某损害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②罗某行为同时侵害了“冰雕连”英烈的名誉权和荣誉权

③侵害他人名誉构成犯罪的行为,应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④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罗某诋毁和侮辱英烈的侵权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参考答案及解析:A ③错误,侵害他人名誉构成犯罪的行为,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④错误,罗某发布的侮辱英烈的违法言论,侵害了“冰雕连”英烈的名誉权和荣誉权,故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2. (2023·湖南模拟)A公司的业务员陆某用微信向张某发送油泵价目表,张某对比其他公司报价后,就购买油泵的规格、数量、价格、收发货情况等与陆某在微信上进行沟通,并通过陆某发送的A公司网站地址链接成功下单,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后张某又修改了订单中的付款方式,提前付清了价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陆某用微信向张某发送油泵价目表的行为属于要约邀请

②张某付清价款时买卖合同成立,此时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③若遇台风情况A公司无法按时发货,可以随时取消合同

④合同系以书面形式订立,微信记录构成电子数据证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要约和要约邀请、合同的订立

参考答案及解析:B 张某通过陆某发送的A公司网站地址链接成功下单,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此时合同已经成立,后张某又修改了订单中的付款方式,提前付清了价款,属于新的要约,此时新的合同还没有成立,②错误;若遇台风情况A公司无法按时发货,可以因不可抗力进行法定免责,但不等于可以取消合同,A公司可以事后继续履行合同,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猜你喜欢
罗某民事权利民事法律
离婚后,孩子上兴趣班的费用如何分担
伴侣(2022年11期)2022-05-30 10:48:04
高铁霸坐被报道, 他把央视告了
新传奇(2022年1期)2022-02-03 22:29:23
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转换与解释、补正、确认和部分无效的关系
南大法学(2021年6期)2021-04-19 12:27:54
关注那些特别的学生
新班主任(2020年9期)2020-09-29 07:53:09
我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
法制博览(2019年25期)2019-12-13 20:59:32
肚子里的宝宝享有民事权利吗
伴侣(2017年10期)2017-10-21 00:25:07
论人格权的性质
法制与社会(2017年4期)2017-03-01 09:02:16
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7:00
偷手机被发现 挥注射器伤人
民法总则如何反映民事权利?
求是学刊(2015年4期)2015-07-30 0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