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2023-04-29 00:44薄佳旺
雷锋·强军号 2023年2期
关键词:南京路八连话剧团

薄佳旺

1963年,总政治部在批转学雷锋活动的情况报告上指出:“好八连的事迹和雷锋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雷锋和好八连都是对部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活教材,在一定意义上讲,好八连就是集体的雷锋。”作为同一时期的两个重大典型,八连和雷锋气质相近、精神相通。60年时光流转,连队一茬茬官兵把初心本色融入血脉,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尤其是习主席称赞连队是“我军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历经考验

1949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站的月台上睡满了刚刚进城的解放军官兵。深夜,一名战士趁着大家熟睡之际偷偷爬上火车车厢顶部,看到了一番“魔幻”景象:一辆辆箱子似的车上都翘着一根黑色的长辫子,在街上往来穿梭……这名战士,就是后来的八连指导员刘仁福。当时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和连队的名字,将与这座“魔幻之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曾形象地把进城执政称作“进京赶考”。彼时的上海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考场之一,而上海最为繁华、形势最为复杂的南京路,就是最难的一道考题。组建还不满两年的八连,历史性地成为最难考题的答卷人。

那时,常有人想试探解放军的作风。面对拉拢诱惑,官兵们态度坚决:一脚踢开不怀好意扔在脚下的钱包,果断喝退前来勾搭的妖艳女人。由胶东翻身农民子弟组成的连队,在南京路“香风毒物”的侵蚀下,保持了人民军队宗旨本色。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变化:有人一次花几块钱到国际饭店开“洋荤”,有人不惜花5毛钱到高级理发厅理发,个别战士花光津贴费还要借钱逛“大世界”……

时任指导员张成志对这些现象忧心忡忡,他在党支部会议上敏锐地指出:南京路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来到这里我们就没有退路了,我们要让全连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决不能吃败仗。

他们一遍一遍学习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导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官兵思想教育。还安排官兵到上海工人文化宫了解上海工人阶级斗争历史,邀请“五卅惨案”亲历者到连队交流……令大家再一次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有的官兵说:“南京路上洒落过革命先烈的鲜血,活着的人不能忘记过去。”

从此以后,全连官兵的思想更加统一,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得到了更好发扬,大家喊出了“草鞋踏上南京路,香风毒物脚下踩”的豪迈宣言。官兵们衣服破了自己缝、鞋子破了自己补、头发长了自己理、营产营具坏了自己修,形成了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等“五个一”优良传统。困难时期,连队把自己扛着铁锹、推着粪车在十几里远开荒收获的蔬菜送给市民渡过难关,留下了“菜心送给群众、菜根留给自己”的美谈。

渐渐地,南京路上的群众看到八连的好作风,有人开始自发地叫起了“南京路上好八连”。

美名传扬

回顾连队历史,不得不提团里兼任报社通讯员的俱乐部主任吕兴臣。当时,他常往自律意识极强的八连跑。1956年的一天,吕兴臣拍摄连队战士执勤的照片以《南京路上的哨兵》为题,在《解放日报》上刊登,这是连队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

后来,吕兴臣在连队发掘的线索越来越多,又先后在《解放日报》发表了《针线包》《行军锅》《38个补丁的衬衣》等一系列讲述八连官兵优良作风的小故事。1959年2月,《解放日报》总编辑魏克明建议把好八连的事迹写成一篇大通讯。于是,吕兴臣在连队吃住了几个月,埋头写出1.7万字的初稿。几经修改,《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8500字的篇幅发表了吕兴臣写的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还同时配发了社论。

这篇通讯一发表,马上在上海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接着,上海的《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等都争相报道八连。正是这些报道,使“南京路上好八连”在上海家喻户晓。

八连的事迹同样得到了上级的极大关注。1960年,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沈西蒙会同吕兴臣、前线话剧团二队队长漠雁来到连队体验生活,三人在八连一住就是四十多天。1961年,《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本终于成型,并由前线话剧团排演。

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话剧团于1963年2月22日、23日在总政话剧团剧院连演两场,引起很大轰动。后来,周总理又指示将话剧改编成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电影扩大了八连影响力,也成为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

1963年4月25日,是连队历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国防部在上海隆重举行命名大会,授予连队“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

1963年8月1日晨,毛主席挥毫写下《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为一个连队写下诗篇,诗中闪烁的光辉思想和称赞的优良品格,成为八连官兵不懈追求的精神坐标。

初心不改

60年过去,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体制编制和使命任务也几经调整变化,但一脉相承的革命军人本色始终没有改。

时光回溯到1982年。这一年,连队把在南京路的执勤任务交接给武警中队,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路”。当时,不少官兵内心不禁疑问:离开了南京路,咱们还能叫“南京路上好八连”嗎?也是在这一年,连队开始在南京路上支摊设点,每月10日、20日雷打不动上街为群众开展理发、补鞋、缝纫等服务。在八连带动下,上海的机关企业、爱心团体、公益组织纷纷加入到行动中来,一字排开的为民服务点成为南京路上最独特的风景。

时间,是对初心最好的检验。连队照顾残疾老人胡红根46年,结对帮扶上海市黄浦区云中居委会孤寡老人40年,爱心助学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中心小学30年,助力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脱贫攻坚……时间串起的爱心故事,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军民鱼水情歌。

这些年,连队取得了更多荣誉:先后被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军学雷锋先进单位、全军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3次,团支部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党支部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被中央九部委表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集体,2021年被列为建党百年100位重要英雄模范。

(陈大帅整理)

猜你喜欢
南京路八连话剧团
更正
大连粮食“八连丰”
西藏话剧团剧目创作演出巡礼
张钒油画作品
好八连战士想念周总理
近十年西藏话剧团创作生态浅析
好八连,永不褪色的旗帜
小动物话剧团
上海南京路百年变迁
论辽朝南京路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