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芒
“老连长,您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雷锋、宣传雷锋,我们专门给您编写了《情怀》一书,以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新年前夕,在上海杨浦区文化佳宛小区,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94岁高龄的虞仁昌从有关部门领导手里接过新书,激动不已。他说:“我虽年事已高,但我永远记着雷锋灿烂的笑脸,我要用全部生命宣传雷锋……”
遇事想雷锋,最能勉自己
“遇事想雷锋,最能勉自己……”1963年2月,组织上安排虞仁昌转业。离队前,他到雷锋墓前与雷锋道别,并拍照留念,还在照片背面写了一首怀念诗。当时,正值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之际。对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虞仁昌的转业安排,军地双方都很重视,征询他的要求。虞仁昌郑重地说,我永远不会将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的荣誉作为索取的资本,只能当作警示和鞭策自己的戒尺。
转业之时,正逢国家经济困难。虞仁昌让妻子吴唐香回老家务农。妻子想不通。虞仁昌对妻子说起了雷锋公而忘私的感人事迹,说自己是雷锋的连长,就要像他一样为国为民分忧。
东阳的大盘山区是个非常偏僻落后的地方,条件异常艰苦,虞仁昌却主动要求去大盘山供销社工作。上任主任不久,他发现一种不好的现象:门市部离汽车站不远,不管货多货少、货轻货重,一律要叫装运工。这样货物的成本就提高了,既影响了单位收益,也增加了群众负担。于是,他提出自己动手装运货物的建议,并第一个买了扁担做出样子。随之,全社37个干部职工马上就有了37根扁担,连400多斤重的煤油桶也自己抬,节省了装运费用,降低了商品成本。这种做法,在供销社一直坚持了下来。
大盘山区的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群众购货困难。虞仁昌又提出了便民措施:送货下乡,服务上门。大盘山区从供销社到下面所有的综合商店全部动了起来,腾出人手服务上门。
1979年,虞仁昌从大盘山区调回东阳任运输公司党支部书记。公司其他领导觉得他是雷锋的老连长,又是学雷锋典型,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十七八年来一直没长过一次工资。其他领导在劝说无效后,趁他出差把调资名单报上去了。虞仁昌回来后,立即跑到工交局,硬是要求划掉自己的名字。他说:“我是运输公司的书记,调资理应先人后己,何况等着调资的优秀、困难的职工还多着呢!”他转业到地方30余年中,先后让掉了8次调资机会。
1988年,虞仁昌光荣离休。他说:“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事关千秋万代的巨大工程,雷锋精神作为一种行为准则,不应被人们忘却啊!”他仍坚持去单位“上班”,不过不是去办公室,而是到车站帮助打扫卫生或者维持秩序,走上大街小巷帮助不便的人们,还去困难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
讲不完的雷锋故事
十年前,虞仁昌和老伴来到在上海定居的儿子家养老。在这座东方大都市,虞仁昌用行动绘出一幅传播雷锋精神的亮丽风景。
“那是1960年的1月19日,当时还是副连长的我,在新兵连第一次听到了雷锋的名字,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发言。个子矮但精神饱满,有一张春天般的笑脸。这是雷锋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虞老亲自担任“雷锋精神宣讲团”团长,深入校园、军营、社区宣讲雷锋精神。他的宣讲精彩动人、通俗易记。在上海政法大学、海事学院,他这样介绍:经历过苦难、没有了亲人,雷锋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他经常说:“遇上共产党毛主席是我最大的幸福”“是党给了我一切,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党的事业,我头断骨碎永不变心”。
在青浦区组织的学雷锋报告会上,虞老说:雷锋不仅爱读书、更爱钻研,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钉子户”。打靶是他的弱项,他就起早贪黑练习。学开车有不懂的地方,就一遍一遍地问教员。雷锋说,我不能不懂装懂。雷锋不仅是个学习上的“钉子户”,更是生活中的“小抠门”。6元钱的生活费,他每个月只花五毛钱,用来买肥皂和牙膏,平时连一瓶汽水、一块冰棒都不舍得买。可这抠门是对自己的,对别人、对需要帮助的人却特别大方……
在浦东高行镇,虞老以“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为基地,创建了“虞仁昌工作室”,和多年致力于宣传雷锋精神的王树源老人一起,在崇明创建了“上海雷锋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图片、资料向人们宣传雷锋的事迹。他积极倡导各种民间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成立了“雷锋车队”“雷锋乐队”“雷锋公交线路”“雷锋志愿服务队”“雷锋地铁站”等志愿服务组织。每月20日的南京路军民学雷锋活动,他风雨无阻坚持参加。现在,浦东民间学雷锋组织已成为上海学雷锋的一个亮点。
雷锋精神就是我们的家训
新年前夕,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及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名单揭晓,虞仁昌家庭榜上有名。在此之前,在“全国家庭接力宣讲红色家风故事活动”中,虞仁昌以“学雷锋,传家风”为题,通过老照片、老物品以及家书、家信等有特殊意义的物件,讲述自己家庭与雷锋精神同行的故事,以物说事、以物叙史,在浦江两岸广为传播。
雷锋精神照亮了无数人的人生,也深深刻印到了虞老的家风家训里。“我们家有3个人见过雷锋,除了我和妻子,还有大儿子。当时大儿子还是个咿呀学语的孩子,雷锋抱着他说,小平小平快快长,长大了建设社会主义,好不好?‘好!孩子响亮的回答把大家都逗笑了。”
虞老有4个儿子,他们都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虞老常叮嘱儿子,“你们要学习雷锋叔叔,认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你们行得正坐得直,我出去跟人家讲雷锋就讲得响,否则我连门都不好意思迈出去。你们爸爸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当了雷锋的连长,你们要是孝顺,就不要让我没底气出去宣讲雷锋。”
就这样,雷锋精神成了虞仁昌全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雷锋故事的熏陶下,虞老的4个孩子都事业有成:有在上市公司当负责人的,有在知名跨国企业当中国区总经理的,有在国企当技术骨干的,个个都大学毕业,个个都是单位里的先进工作者。尽管儿子们都有了出息,逢年过节时,虞老仍然会用雷锋的故事给他们上课。
“雷锋精神就是我们的家训。”向雷锋学习的精神已深深刻入虞仁昌家庭的家风家训里,流传在每一代孩子的心中。孙女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中,也把学雷锋付诸实际行动,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成了学校的“学雷锋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