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项目外包审计业务探析

2023-04-29 00:44李晓广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7期
关键词:审计医院

摘要:现阶段,医学发展迅速,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以医院现有资源无法实现检测项目全覆盖,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广大医院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检测项目外包业务内部审计为例,探析如何设定审计目标、设计审计路径、制定审计方案、把控审计风险点、控制审计质量等,形成审计成果并应用,从而完善内部审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关键词:医院;检验项目;审计

DOI:10.12433/zgkjtz.20232709

一、检测外包业务政策分析

判断业务开展的合法合规性,应全面了解行业政策及其历史沿革,检测项目外包业务涉及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使用及服务外包两个属性,审计人员业务政策研判着手于国家对大型医疗设备和服务外包的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一)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政策规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规定,支持社会办医规范健康发展。落实社会办医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社会办医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备案制等改革要求,支持社会办医配置大型医用设备。

(二)服务外包政策规定

《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规定,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或者有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医疗消毒提供等服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将该委托协议作为医疗机构相关诊疗科目的登记依据,并在诊疗科目后备注“协议”。

审计人员通过对以上政策的研判,结合内部调研,部分单位已全面禁止以投放设备分成方式开展检验检测项目,且明确了国家规范和推动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中心提供检测服务的管理倾向。在此背景下,为检验项目外包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医院对检测项目外包业务的需求分析

(一)检测项目外包业务开展的必然性

检测项目种类繁多,其中部分检测项目投入高、产出少,品控及试剂支出大,设备维护成本高,明显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为寻求医院运营高效合理,检测项目外包成为医院的必然选择。

(二)检测项目外包的优势

检测项目外包业务显著的优势:一是降低运营成本。医院可以节省设备支出占用的资金、人员经费、场地及水电支出等;二是扩大检测项目覆盖面,尽可能完成所有检测项目,特别是个性化需求,增加患者的门诊依从度,提升就诊量,实现检测项目对病患黏性,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三)检测项目外包商优势

优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资质全、质量高、项目多、检测速度快的优势,且专业性、规范性和质量有保障,特别是特异性检测项目,尤为节省资源。外包商作为参与医疗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有医疗体系的服务延伸和有效补充,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医院检测项目外包业务开展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医院外包业务现状

检测项目外包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伴随着医院的发展,业务管理存在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晰、制度制定滞后、信息传递不畅等现象。

(二)前期内部审计发现医院检测项目外包存在的问题

外包协议由医院医务部代表签订,但实际业务开展发生在检验科,项目开展未能完全符合协议规定,医务部未能开展定期监督检查。另外,物价收费每年都有调价项目,涉及检验外包项目价格未能及时调整等。

(三)内部审计机构对检测项目外包业务的风险

评估

2020年,检测项目外包已经发展成规模较大、项目繁多、资金往来频繁的业务,但业务管理链条较短,稽核措施未落实到位,相关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未有部门统一梳理和分析,需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管理评价,督促主管部门完善管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四、审计业务开展情况

从审计过程及审计重点工作、审计质量控制及审计报告形成三个方面,阐述审计开展情况,并说明审计技术及方法运用依据。

(一)审计过程及审计重点工作

审计项目经医院管理层同意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审计方案,安排审计资源,确定审计时间向项目主管部门医务部下达审计通知书,开展具体审计业务。

在此节选审计方案的部分重点内容,并做依据分析。

1.审计方案节选一

审计目标:依据院内规章制度、医院议事决策及授权制度,审核主管部门监管措施,核对收付款数据信息,评价管理监管措施及效益情况。

审计范围:2020年医院检测项目外包业务所涉及的所有科室及业务。

设定依据: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的选择考虑前期调研了解成果、对医院现有管理文化的认知及业务开展的连续性,项目实施于2021年,故业务节选范围界定于2020年全年度。

审计目的:主要针对业务开展的管理情况,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根因分析,最终解决管理漏洞,避免发生损失。

2.审计方案节选二

(1)审计程序及重点内容

审前调研,了解业务开展情况和业务流程,了解业务涉及的主管或协管科室的职能,并取得其支持。

明确审计方案,并将工作安排到具体人员。

执行内部控制测试,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实质性检查的重点和范围。

开展实质性检查,全面核对外包业务收费数据、外送数据及外包费用支付数据,重点审核有无漏收、少收多付、不收多付等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与主管科室交流反馈,形成统一意见,特殊情况报分管院领导决策。

汇总后形成初步审计结论,与相关院领导及主管科室反馈后,出具审计报告。

形成问题清单,持续追踪报告列示问题整改情况。

(2)审计重点内容依据

审计重点内容充分考虑前期调研成果,结合业务实际开展情况。

遵循内部审计规律及准则,突出底层数据核对的重要性。

充分考虑可调动审计资源,方案遵循风险导向原则。

审计程序及重点内容紧扣审计目标,并按照目标适度展开。

3.审计实施一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技术手段调取外送检测项目,通过财务部获取付款明细单、核对单等基础性资料。并调取HIS系统物价收费标准,交叉核对。

实施依据及目的:调取原始数据避免人为修改风险,保证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同时,由于三方数据来源和标准不一致,可通过数据是否相符判断职能科室间交叉稽核情况。

4.审计实施二

获取业务相关招投标资料、科室职责或岗位职责、委托检测协议、监管资料、处罚记录等。

实施依据及目的:通过管理资料的分析,梳理业务管理流程,界定业务科室职责,制定访谈提纲及管理表格充实审计底稿。

5.审计实施三

利用流程图展示业务流程及资金流,确定监管关键环节,根据管理情况评估风险程度。

实施依据及目的:给予审计技术使业务可视化,直观反映业务流程,便于与科室职责与岗位职责对应,确认和评价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检测项目外包业务审计质量,必须结合业务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控制措施,以此保证审计业务流程完善,控制措施到位。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依据审计分工设定不同职责,按照权限相互稽核,并落实三级复核制,保证项目整体审计质量。

2.所有数据均通过技术手段从数据库提取,主管职能科室提供的数据仅作为对比资料,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审计结论客观真实。

3.获得主管职能科室医务部的支持,调取原始协议、招投标资料及会议记录。

4.严格落实审计方案,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按照权限报管理层审批。

5.审计文书形成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审计证据确保充分性和相关性,最终审计结论在可控范围内。

(三)审计报告的形成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业务实施的最终成果,必须确保与前期工作的一致性,报告内容在规范的格式内充分反映发现的问题,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应与被审计部门充分沟通,问题的描述应准确,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1.审计报告节选——审计发现问题

(1)签订合同时限问题:缺失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合同。

(2)部分项目如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监测等,因特殊原因外送检测,但未及时补充协议。

(3)部分外送项目收费标准未按物价收费标准及时调整,导致结算金额增加,造成医院损失。

2.审计报告节选——审计意见或建议

(1)缺失合同期间,应签订补充协议,规范双方权利义务。

(2)规范合同文本,及时更新完善合同变更内容。

(3)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及时调整外送项目目录、收费标准等。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付款审核。

审计结论依据分析:充分考虑现有医院规定及业务审计发现问题与审计意见或建议,提前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确保统一口径。审计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后期追踪整改落实。

五、巩固项目审计成果

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将问题清单化,持续追踪落实。同时,审计重点关注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督促主管科室建立规范的表格和流程,做好经济效益分析工作。

具体整改情况及发现问题如下:

一是未进入协议检测项目通过补充协议方式予以完善。

二是医务部、检验科、医保办(物价办)形成定期价格核对机制,定期开展价格核对和更新工作。同时完善外送项目记账清单与结算清单核对机制,外送项目记账清单应与结算清单实现月度核对并建立核对表,不对应项目应查明原因,做好记录,实现记账清单内容与结算清单内容一一对应。

三是需开展检测项目外包业务经济效益分析评价工作。

六、审计项目的实操注意事项

医院所有业务开展必须有政策依据,对政策的解读关乎某项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且这个研判过程动态,随着政策调整不断变化。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的底层数据以独立第三方提供最为可靠,经过人工处理的数据虽然直观,但存在不真实反映业务信息的可能性。

主管职能科室与业务科室职责界定务必清晰,监管措施需落实到日常工作,避免因管理漏洞造成经济损失。

数据核对模板、管理表格及流程图可作为通用审计工具,应用于其他审计项目。

七、审计成果对规范外包业务管理方面的影响

主管职能科室医务部将外包业务纳入常规督导项目,定期开展监督。

以医务部外核心,实现信息中心、运营管理办公室(招标办)、财务部、医疗保险管理科(物价管理办公室)、检验科等科室间信息共享,优化流程管理,各管理环节实现无缝对接。

具体管理措施逐渐形成机制,根据管理需要,将有关措施制度化、清单化,实现标准化管理。

八、结语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高精度、高难度检测项目会不断出现,检测项目外包业务范围和内容会不断增加,项目外包投入低、操作灵活、便于管理,是现有条件下最优选择。但业务开展同时存在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业务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等情况,未来随着检测项目的持续更新迭代,外包业务在医院整个业务中所占比重会持续增加,内部审计的及时介入评价,对规范业务管理,规避风险,促进业务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外包管理案例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12):1695-1697.

[2]索朗拉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包质量问题探讨[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12):27.

[3]李莉.浅谈医院如何开展劳务外包管理内部审计[J]. 审计月刊,2019(04):42-43.

[4].陈娟.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外包业务审计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3):115-116.

作者简介:李晓广(1981),男,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人,本科,审计师,研究方向为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等。

猜你喜欢
审计医院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萌萌兔医院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