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芳芳
知识储备
一、政治上:大分裂
1. 政权更迭
(1)三国鼎立
(2)西晋: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八王之乱后衰落;316年被匈奴人所灭。
(3)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4)东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420年,东晋灭亡。
(5)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都定都在建康。
2. 著名战役
二、经济上: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1. 原因
(1)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前提)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5)政府的重视以及政策的支持。
2. 表现
(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发展显著。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 影响
(1)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南北统一局面的出现。
三、民族关系:民族大交融
1. 人口迁徙
(1)中原汉人南迁: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中原: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不断内迁。
2. 统治者的改革
(1)前秦苻坚改革: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那时候,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2)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措施
a.迁都:494年,迁都洛阳。
b.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等。
②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相互学习,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特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3)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发展:承上启下
1. 农学: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 数学:南北朝的祖冲之运用刘徽“割圆术”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与其子合著《缀术》。
3. 天文历法:祖冲之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相比只差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4. 机械制造:祖冲之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5. 书法: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1)曹魏时期:书法名家锺繇和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之为绝世之作。
(2)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6. 绘画: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7. 雕塑: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里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8. 地理学:北魏郦道元写出《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