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曾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长河》中,他以湘西自由浪漫的人情世界,独特的民情风俗为题材,构建了一个让人向往的湘西世界,表现出了当地人的风景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
风景美,朴素美好的生活场景。开头写“祠堂前后十几株老枫木树,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村落中乡下人为耕牛过冬预备的稻草,傍附树根堆积,无不如塔如坟”;“瓜果、薯芋,以及各种农产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装运下船”“三五个小孩子,坐在这种庞大堆积物上,相互扭打游戏”。这些都展现出朴素美好的生活场景。
人情美,温暖融洽的人情关系。在对话中,“年青人眼睛光口甜,远远地一见到老水手,就叫喊老水手:‘满满,满满,你过河吗?到我家吃饭去,有刀头肉,焖黄豆芽。老水手一看是夭夭姊妹,就说:‘夭夭,你姊妹赶场买东西回来?我正要到你家里去。你买了多少好东西!”夭夭对老水手的热情邀饭、老水手对夭夭的打趣赞美以及船上气氛的和乐自然,都体现了湘西温暖融洽的人情关系。这些人们,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的就是乡邻之间真挚厚道的朴素之情,人情之美。
人性美,人性之美是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沈从文的《长河》无不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小说中夭夭的形象,是作者赞美的可爱的湘西少女,她身上每一处都体现了人性之美。具体体现在她的善良、热情。如远远地一见到老水手,就邀请老水手到她家吃饭。还有开朗、活泼的性格。如“满满,你坳上大枫木树,这几天真好看。叶子同火烧一样,红上了天,一天烧到夜,越烧越旺,总烧不完”,这几个句子透露出夭夭说话语气的热切、性格的活泼。当然还有她机智、灵动的一面。当听了掌渡船的一番话后,夭夭“虽听得分明,却装不曾听到,回过头去抿着嘴笑”,这是一种“机智”。小说中通过夭夭和老水手、掌渡船的对话,充分地展示了人性之美,给美丽的湘西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北大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供稿 河北 王寿波)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紙、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