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前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023-04-29 00:44:03叶雪琳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0期
关键词:玛蒂尔思维能力课文

叶雪琳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无疑表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语文教学的重要步骤。

一、指导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自学指导方式。比如,介绍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和思想,针对现代文阅读设计预习提示,找出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品的联系启发学生的共鸣点和求知欲,等等。也可以结合课前的提示和课后的思考练习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主体思考。

在讲读课中,我们要在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加讨论。通过讨论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适当时机。实际上,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受到的训练,远远比单纯讲授或机械训练有意义得多。

二、给学生创造性提问的机会

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思考,从而有可能提出一些与教师、教材不一样的见解。这是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重要转轨。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宽松的表达、交流的环境,给学生提问、创新的机会,给他们关爱和鼓舞。比如上《项链》一课时,就有一位学生提问:“玛蒂尔德在极乐公园看到佛来思节夫人时去打招呼表现了什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就开始跃跃欲试,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一看,就从讲授者的位置上退到组织者的位置上,鼓舞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们有的认为表现了主人公的虚荣;有的认为主人公扬眉吐气了,腰竿硬了;有的认为表现了主人公诚实的品德;有的认为主人公很勇敢…… 我都让他们发言,最后结合小说的主题、情节引导学生领悟到玛蒂尔德复杂的心路历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住人物勤奋、诚实、坚强、勇敢的美好品质。

三、用活动促写作,培养思维

语文课堂,不只是教课文,课文毕竟只是一个例子,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课标还把语文素养明确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说到思维能力,我们首先会想到想象力,比如读一首诗,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当然这里面也会有联想和感悟。思维能力还包括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对于中小学生,保护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很重要。

新课标把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对改进语文教学是有重要启示的,因为长久以来,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教好语文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得其乐”。因此,在语文课上穿插这些语文活动,既增长知识,又很有趣。丰富了课堂形式,拓宽了阅读空间,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嬉戏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

猜你喜欢
玛蒂尔思维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培养思维能力
项 链
读《项链》有感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文学教育(2016年25期)2016-04-03 23: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