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教师要依据新课标、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思路,调动课堂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 道德与法治 人文素养
初中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转变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思路,调动课堂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的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新课程标准阐明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改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
对此,教师自身更要有创新精神,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挖掘,明确重难点,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到教学的突破点。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看完后让学生针对道德问题谈感受,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群体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促进中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角度出发,教师要从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合作学习,精心设计生活教学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让学生从寻找问题的唯一答案变为寻求多样化的解释。例如,在学习“参与民主生活”时,教师提出问题:现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民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看待,怎么自觉培育民主素养呢?学生分组(4~6人一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小结: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在小组讨论中明确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三、回归课堂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真。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共识。另一方面,开发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时,因为九年级学生对“创新”一词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够了解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但部分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比较片面,教师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创新以及创新的意义。课前学生阅读相关图片,感受到创新来源于科技发展,生活处处有创新等,体会支付手段的变化等科技发展对世界的改变。课上学生主动探讨创新的作用,或辩论教材“拓展空间”的论题。课后对课上内容进行强化与巩固,加强课上与课下、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课堂翻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素质。
在道德和法治两相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让学生理解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尤其从道德方面思考底线基准原则,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的道德标准的前提之下分析是非善恶,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
在学习法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当前比较热点的社会事件,在这些经典的案例中,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发现道德和法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的原则。要让学生加强自律,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为社会秩序的正常发展贡献个人的一点力量。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