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探讨

2023-04-29 21:39:37刘航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6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经济效益安全管理

刘航

摘要: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确保企业稳步发展,不仅需要从长期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落实战略发展目标,还需要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规避各类隐患风险。然而,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往往比较复杂,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明确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落实多元化管理措施,才能够对企业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关键词:安全管理;经济效益;优化措施

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导致自身发展受阻的情况较为常见,如何平衡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已成为各大企业发展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结合现阶段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帮助企业在规避隐患风险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一、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分析

(一)二者对立统一

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现阶段,企业要想得到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注重经济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期间,无论是生产经营环节还是风险管控环节,都可以在一定制度保障下合理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各种风险问题,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在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同时,企业能够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各种新兴技术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也不能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迷失方向。如果公司管理者设计较多不合理的管理指标,也可能会影响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二)安全管理是保障经济效益的前提

在生产经营环节中,企业都可能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排查处理,轻则会损失经济效益,重则会阻碍企业健康发展。为摆脱上述现实困境,安全管理应运而生。安全管理期间,企业通过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对企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能够为企业员工及各职能部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因此,安全管理是保障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

(三)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目标,结合实际状况,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能够规避各类风险。如果难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融合发展,就会导致安全生产工作及安全管理工作脱离企业发展的总目标,也难以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不乏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这些企业通常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企业管理者只有对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有清晰、直观的认知,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合理管控企业各类资源,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安全管理模式及流程分析

(一)安全管理模式

近些年,随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安全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安全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实施安全管理工作的手段,也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过去,各大企业采用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如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危险源头的管控。一旦某一生产经营环节出现安全事故,就需要立即落实应对措施并书写风险预案。虽然上述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制约安全事故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但从实际角度来看,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事中及事后管理,并没有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新型安全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新型安全管理模式注重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每个生产经营环节,都需要在严格的安全管理指标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应的安全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杜邦安全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管理模式是我国常见的安全管理模式。

杜邦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协同共享、持续改进。其体现企业对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高度关注、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以人为本是指企业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员工安全文化等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能力。预防为主是指企业通过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安全标准和规程等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建立三重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加强安全监督、加强安全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协同共享意味着企业通过加强内部协同、加强内外部合作、加强信息共享等措施实现安全管理的协同共享。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合作,实现安全管理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持续改进是指企业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评估、建立安全管理目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等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积极发现和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安全管理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近年来,我国各大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了独特的安全管理模式,如我国山西省某企业推出了“136安全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以基层、基础、基本功为导向,依托6大管理体系,提升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实现各项生产经营环节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二)安全管理流程

合理规范的安全管理流程可以将潜在风险控制至最低,无论哪种安全管理模式对应的安全管理流程都具有紧密化、制度化的特点。例如,我国某企业安全管理流程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风险源识别以及环节流程确定;二是建立针对性制度;三是开展5W1H分析;四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追溯改进。依托各项安全管理流程,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三)安全管理评估

不同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各不相同。优秀企业的安全管理评价主要包括以下要素:理念、组织机构、计划、监督预防、应对措施和制度。例如,组织机构与计划对应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指标与计划、各职能部门机构设置,以及每位员工分工职责,等等。监督预防主要包括监督、监察工作开展、预防机制构建,以及安全因素识别,等等。安全管理评估工作开展期间,企业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上述几大要素进行综合评判。此外,企业还需采用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双结合的方式,多维度考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时的应对过程及应对策略,以此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评估。

(四)安全因素识别及紧急应对

安全因素识别能够提前识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隐患源头,以便企业管理者有针对性地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从实际角度看,安全因素识别会直接影响安全管理质量。如果管理者难以有效识别安全因素,可能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出现偏差,甚至还会因重大安全事故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为发挥安全因素识别的重要价值,企业管理者可采用流行的识别方法,现阶段我国各行业流行的安全因素识别法主要包括风险程度分析法、矩阵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等等。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双结合的方式对各种要素逻辑关系进行比对,了解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以此更快找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三、安全管理制约企业经济发展问题现状及致因分析

(一)安全管理问题

以管理方面为例,部分企业遗留的、有漏洞的安全管理体系依旧续用,主要体现在事后管理。如果管理者难以改变管理理念,一味以事后管理为主,将会忽略技术标准及安全管理规范,无法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人员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管理者安全管理知识体系不完善,对新型管理理念存在认知偏差,与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有显著的相关性。设备问题主要体现在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应用,没有构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比如,新旧设备或新旧工艺之间的契合度较差,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可能会较高。

(二)致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企业管理者示范效应不足,没有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致使针对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部分企业难以有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致使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相对较小。少数企业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没有落实奖惩机制,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四、企业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质量,不仅需要依托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各项工作,还需要建立多元、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以此实现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及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管,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隐患。需要注意的是,在平衡企业经济效益及安全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始终将安全放在生产的首要位置,不能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而降低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也不能过于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而忽略二者之间的联系,致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多元化安全管理体系融合了PDCA循环和6S管理理念,该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领导与承诺

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期间,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充分支持,需要优化原有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的工作氛围及发展实情,打造以安全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2. 安全管理战略方针部署

只有充分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及实施原则,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现阶段,安全管理体系成熟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企业在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平衡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现象,因此,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咨询其他公司或以安全管理工作外包的方式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稳步推进。

3.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过程控制期间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等风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还需要从人员和设备角度出发,结合员工专业素养调整工作职责或者及时更换老化的机械设备,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4. 审核

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情况,了解企业每个生产周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观察风险预警机制的应对情况,检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成效。

(二)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需要抓好顶层设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建良好的资金渠道,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各项政策法规,以提高生产效能。安全永远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注重安全就是对企业及员工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班子及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还需要每位员工优化原有的工作认知及工作思维,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管理文化

企业安全管理文化能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在实际工作中,需企业加大安全文化教育力度,构建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体系,定期宣传安全管理知识,构建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安全文化活动,打牢正确的安全理念,引导每位员工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加强原有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力度普及有关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常识,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还要与员工共同构建长效化的沟通机制,定期询问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独特性见解。引导员工将职业发展与企业安全管理有机融合,充分遵循企业安全管理的行为准则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员工群体的安全素养。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基层建设及员工基本功,筑牢一线生产保障的安全防线。

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构建安全工作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安全工作作风是在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中遵循规章行为的心理认同和外在反映,主要体现在态度和行为两个维度。作风体现在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两个维度。精神层面是员工的情感态度及思维方式,行为层面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各项。企业管理者需要倡导在企业内部推行作风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引导员工从个人认知向行为转变方向发展,助力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环境变化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稳步发展,不仅需要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以规避风险,还要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与安全管理目标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燕.互联网环境下小微企业安全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2(17):59-61.

[2]李第辉,卢长远,安鹏飞.新《安全生产法》背景下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管理探究[J].法制博览,2022(26):24-26.

[3]刘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成效评估方法[J].劳动保护,2022(07):92-94.

[4]李新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2(04):22-24.

[5]蔡荣兴.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21,36(06):68-72.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经济效益安全管理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9
如何提高和优化会计人员素质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29:46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48:40
输油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浅谈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
关于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防范策略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