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伟华?付向艳
摘要:大数据技术在高速更新发展趋势下,已逐步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与学习中,演变成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经济高速腾飞、教育创新改革的主要动力。随着线上教学模式的诞生,涌现出海量数据信息,为了进一步实现学生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教师由浅层教学到深度教学的适时转变,更好地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大数据实现线上线下教学高度融合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据此,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融合策略
一、前言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是大数据时代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课堂教学和线上自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整合教师、学生、网络、环境等教学要素,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相较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更为深入。当前最为流行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其一,包含课前预习、实践操作、实践报告、实践验证等环节,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通过网络教育平台针对课堂教学重难点制定思考题,促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思考探索问题答案;其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将侧重点放置于实践操作环节,督促学生自主锻炼培养扎实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报告则需通过线上教学系统来完成;其三,基于实践结果与报告考核评分,使学生学会自行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以此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1]。
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体系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于日常生产生活与学习中的趋势下,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理念明确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在个性化学习、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互动交流、学习时间空间、资源共享、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暴露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①个性化学习问题,主要体现为传统教学始终保持一致性进度和相同内容,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与层次化学习需求;②教学方式问题,体现为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严重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③教学互动问题,体现为传统教学中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到位,学生对自身与同学学习状况并未做到充分了解;④学习时间、空间问题,主要体现为时间集中且较短,学生根本无法自主掌握,导致难以切实满足学生实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综合性需求;⑤资源共享问题,体现为教学资源难以共享,导致学生受众群体严重受限,特别是无法对外普及推广;⑥教学评价问题,体现为以期末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终结性评价难以针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开展过程性评价,导致无法面向学生实施综合评价。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创新改革是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也就是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的无缝衔接,以有机整合教师、学生、环境、媒体等一系列相关教学要素,融合多样化技术与多元化教学方法,顺应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规律;以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进一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更具深层次特性,不会单纯主张线上学习而忽略线下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太过侧重线上学习空间开发与优质资源共享而忽略线下课堂教学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与言传身教。
三、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优势互补
(一)大数据是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前提条件
大数据不同于传统数据,其突出优势在于实时在线、全面完整。大数据始终是在线状态且可随时随地调取使用,是实时反应,是全景思维、所有数据,而非抽样或者仅调取部分数据,其本质在于与互联网相互联通的思维模式。线上线下教学融合需全面搜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一系列有关数据,以便教师优化管理与分析应用,所以大数据是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前提条件。大数据存储主要以智能平台为辅助,所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成功的关键在于所选的平台。例如,MOOC与学堂在线等平台拥有上千课程可供在线学习;雨课堂与易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均支持教师备课、手机提问、答题讨论等多重功能。怎样充分挖掘平台功能且寻找与师生教学相适应的平台,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决定性因素。优质平台可详细记录学生学习、讨论、互动等整个过程,而保存储存数据可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依据。
(二)大数据是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重要保障
优质教育平台数据是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前提条件,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数据是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重要保障。MOOC的线上教育形式为选定源课程以构建SPOC课程,教师可通过课程管理后台管理学生的学习数据。线上课程较为丰富,其中涵盖顶级大学开设的国家精品公开课,在海量课程中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教师需进行前期调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重难点,按照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导向正确、质量高且效果好等标准进行线上课程筛选。网络课程的多样性提供了广泛的课程选择空间,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教师的分层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在线课程,并根据学生学分纳入课程学习树[2]。
四、大数据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特征
(一)教学资源共享
在以往教学资源整合中,尽管高校构建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弥补并延伸了教学内容,但是并未针对课程教学对象特征、课程资源利用等多层面数据进行搜集与汇总。大数据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模式,使教学方式从原来的以教学为主转变为教学并行,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也不再单纯局限于有形资源的展示,而是可由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全面获取。动态化且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可使教师教学具有方向性,学生学习具有载体性。同时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强化高校与高校、与企业,教师与教师、与专家之间资源共享共建,切实转变以往高校教育过于封闭、孤立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
(二)教学模式多元
教学模式多元化可使教师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以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段持续丰富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共享课程与录课视频相结合的形式,量身定制课程教学内容;先学习后教学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通过微视频与例题检验,了解学生课程学习问题,教师在线下课堂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内化吸收;项目化教学模式,即将课程知识划分为若干小项目,课前通过平台发布教学任务,以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效率与作业准确率,寻找有关知识难易点,深层详细讲解各个小项目。多样化教学模式突破了课程固化、僵化的局面,使课程逐渐走向现代化。
(三)教学评价多维
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搜集课程学习全过程数据,以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数据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还可以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既包含传统教学对于学习理念或主题的自测、自评、互评、教评,还融入了对于学生学习参与度、进度、努力程度、问题数量、团队合作等层面的整体评价,既可以促使课程评价体系得以量化,又可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具体性。
(四)学生发展个性
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会生成海量结构性数据与非结构性数据,例如学习资源利用率与学习关注点等等,所以可基于数据作为出发点,详细分析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需求。例如,学习资源层面,可就学生不同关注点与能力,为其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学习,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对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课程理论知识,平台可一带而过;而对于学生未掌握的理论知识,平台会反复强化,以实现教学模式由统一化向个性化的适应性转变,以学生为教学切入点与侧重点[3]。
五、大数据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策略
(一)构建健全教育体系
为有效应对线下教学弊端,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针对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严格规定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必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优化建设与实践应用新模式,将线下教学转变为网络线上教学,并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以服务于高校学生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变革,推动构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教育体系。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即有机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将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学生、环境、媒体等所有相关因素整合为一体,并融入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手段,根据既定教学规律充分发挥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明确优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更具深层次内涵,不仅不会过于强调线上教学而忽略线下教学,而且不会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主而忽视教师与学生实时交互。当前,无论是国外的商业化MOOC、公益化EDX平台还是学堂在线平台,均是理论课程教学,较少涉及实践培训课程,这主要是由于实践培训课程会受到实训室信息化和设备运行的影响。
据此,创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教育体系主要包含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等流程。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通过微课形式为学生设置思考题,促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理解并掌握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在线下教学时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并针对预习时遇到的难题进行提问,教师可通过预习成果考查学生学习态度与积极性;课中学习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通常基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线下课堂教学,而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的形式完成学习;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作业任务,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引导学生实现拓展学习。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教育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二)打造在线学习平台
基于大数据针对线上教育平台开展学习指导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多媒体教学,还包含网络在线教学的线上课堂,但是线上课堂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在于教师难以像线下课堂那样全方位观察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课堂表现,无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然而,基于大数据创建的线上学习平台,可搜集、汇总、分析学生线上学习的学习行为数据,有助于教师熟练掌握学生线上学习实际情况。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典型学习特点进行数据训练,从而探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大数据中提取的学生学习数据包括学生观看在线课堂教学视频的时间和次数、提交学习作业的时间和准确性、学生学习时间的分布以及学生参与在线课堂讨论和留言的频率。通过数据分析,可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然后明确哪些因素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这样教师便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优化[4]。
(三)创建多维评价体系
实时追踪教学全过程,以大数据技术面向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与线下课程教学数据,实现多元数据融合、预处理、分析、挖掘,发现教学薄弱环节,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构建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线上评价既包含以往学习概念或主题自测、自评、作品互评、教师评价,又包括学生学习参与度、进步程度、提问次数、回答问题次数与准确率、小组讨论参与积极性、团队合作作品展示等学习特征所组成的线上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与同学实际学习动态,强调学习过程成长,构建学生学习动态反馈处理机制,教师与管理者可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过程性干预,以开展精细化教育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管理水平[5]。
六、大数据背景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效果
(一)丰富资源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征主要体现为喜欢实践操作与合作,抵触纯理论,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师生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可有针对性地发布教学资料、布置教学任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手机或电脑等终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灵活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此外,教师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可全过程监控学生学习进度,督促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以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大数据为载体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手段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是打造了全新且灵活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
(二)互动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可灵活多变地学习,合理且有规律地安排学习时间与进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拥有充足的时间,深层理解课程知识内容,并反复巩固复习重难点内容。这样,学生可通过课堂有针对性地完成重点知识学习,科学分配时间精力,与教师实时有效互动,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高阶思维。
(三)融合教学可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序完成,要以课前充足准备为前提。创建线上课程学习任务清单、搜集教学资源、录制课程任务点、组织线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学习任务、批改课后作业等等,均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通过创建线上课程,可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与能力[6]。
七、结语
总之,大数据背景下,各行各业均在深度探索与大数据有机结合的方式,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而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也是必然趋势,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产物,是未来教学的基本模式。所以,高校应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资源共享、模式多样、评价多维、学生发展个性等优势特征,基于线上线下两大维度确保融合教学的完整性与全面性,以构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一体化的良性学习闭环,为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帅武.大数据时代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4):113.
[2]崔嵬,庞晓丽.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21,34(4):96-101.
[3]蒋萍.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以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1):9-11.
[4]李礼,李琼.大数据背景下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融合的相关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0):121-122.
[5]马国富,王子贤,刘太行,等.大数据时代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7,9(2):22-24+43.
[6]唐辉,屈楚柏.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J].教师,2021(15):93-94.
基金项目:1.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20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编号:2020J015);2.陕西省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题“陕西特色小学课后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YTYB2022-57);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C语言程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课题编号:2022YLKC-27)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