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亚
摘要:道德与法治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科目。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模式,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本论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应用
引言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实践相结合,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化道德与法治知识。欢乐的课堂气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应用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策略。[1]
一、生活导向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意义
终身学习方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正确引导、塑造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重要,采用以生活为本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会有很大帮助。此外,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思维是很重要的,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运用生活导向法,发挥其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二、生活保障中心教学策略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结合生活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引入以生活元素,开展符合学生学习实情的教学活动,拓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学习“反思生活”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如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第二,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生活。在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时,学生们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持有不同的看法,最后大家都同意。[3]
(二)结合时事,拓宽学生知识面
道德与法治理论性强,很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很难拓展道德与法治知识面。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政拓宽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面。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了解中国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的故事,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奉献精神,懂得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现如今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形式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学会融入热点新闻、将生活素材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在教学中设置生活场景的方式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5]
参考文献:
[1]邢红岩.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05):50-51.
[2]朱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读写算,2020(35):119-120.
[3]刘宝平.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议题的问题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9.
[4]张瑞平.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68.
[5]李春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