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需要严格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基于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建设,优化会计管理工作,保障事业单位稳定经营、长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通过提升内控意识化解意识层面风险、完善内控机制及风险预警机制消除运行机制风险、依托全面监管方式消解监管不当风险、运用会计基础优化防范会计基础工作风险,并基于内控技术创新及信息化建设规避技术风险,从而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高效开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风险防范
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事业单位运行带来了新的压力,要通过工作创新优化提升自身运营的稳定性及发展的持续性。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要从规范性、有序性的提升入手,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进而防止出现资金浪费问题。基于此,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升会计管理规范性,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预防各类风险,增强内控体制落实的深入性与有效性,进而构建更加平稳、更加长效的事业单位发展格局。
一、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价值分析
(一)规范会计管理,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事业单位可通过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提升自身运行的稳定性,有效防控会计工作混乱问题,从源头上消除影响会计管理规范性的制约因素。新发展环境要求事业单位依法、合规地开展各项工作。会计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加强会计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规范化控制。内控体制建设,可为会计管理工作顺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提供支持,进而化解事业单位采用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可能引发的各项风险问题。
(二)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将内部控制融合到资金安全管理过程中,全面监查资金利用项目,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资金利用的安全性,判断资金利用过程中隐藏的风险问题,有效化解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实现资金安全管理。受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影响,事业单位以往的资金利用相对滞后,存在资金浪费现象,而在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后,可及时发现资金利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保障资金安全,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问题。
(三)强化监督效果,推动事业单位有序发展
内控体制建设有利于增强业务开展规范性,提升事业单位发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有效规避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会计管理有序开展。会计管理中涉及大量资金,如果监督管控力度不足,可能会因违规违法操作而导致资金流失。内控体制建设后,可根据掌握的资金利用相关信息,判断各责任人的资金利用行为是否合理与规范,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应予以相应惩处,在严格的资金利用行为监督管理下促使事业单位有序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面临的风险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强,存在意识层面风险
受内控意识薄弱的影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落实效果不佳,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增加了内控工作的开展难度,也导致内控体制建设中存在意识层面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员方面,第一,如果事业单位领导层内控意识不足,将难以把握内控价值及意义,认为与传统监督机制并无差异,未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就会限制人员配备及资源提供,阻碍内部控制建设顺利进行。第二,如果内控工作人员缺乏内控意识,就无法深入理解内控工作价值,导致内控工作开展不够积极主动。第三,如果内控工作相关联人员缺少内控意识,可能不会高度重视或积极配合内控工作,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感情绪,制约内控工作的落实成效,不利于内控效益最大化。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存在运行机制风险
运行机制是内控体制建设中易出现风险的关键环节,如果事业单位未制定规范性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会导致各项工作难以协调性与规范性开展,也难以取得理想的会计管理内控效果,从而引发各种会计管理问题。内控机制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划分不清晰。事业单位未细化分解内部控制任务,也未将任务分配到指定的工作岗位,导致内部控制无法顺畅推进,存在内控管理盲区,或由于多人同时负责某项内控任务而产生矛盾冲突。除此之外,权责不匹配是内控机制运行风险出现的影响因素之一,内控人员自身担负的责任与享有的权限不匹配,对工作执行成效产生限制,特别需要与其他部门或岗位配合完成内控工作任务,如果无法有效配合,就会引发风险问题。
(三)内控监管不严格,存在监管不当风险
监督管理是内控体制建设风险出现的重要环节,如果监管工作未能得到全面化、严格化落实,就会影响内控工作成效,引发监管不当风险,削弱内控效果,限制其他工作规范化推进。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的监管风险产生主要源于内控人员单纯从资金利用层面开展监督审查,只将资金利用规范性、合理性作为重点,忽视了前期预算,也未严格监管业务开展过程。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执行精细化程度有所不足,也会诱发风险,不能很好地监查细节,针对资金利用相对复杂的项目,由于未开展细致监管,难以精准、有效地分析资金利用问题,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或有效控制资金风险。
(四)会计基础薄弱,存在会计基础工作风险
会计管理内控执行要以会计基础作为前提,如果会计基础薄弱,则无法有效利用基础材料信息,会对内控执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会计基础工作风险主要体现为专业会计人员数量不足,在复杂的会计工作开展中规范性不强,无法得出全面、系统的结果,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成效。与此同时,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性欠缺,未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变化同步提升自身能力,会计基础工作适应性不强,在会计工作中会出现偏差,提供的资料信息参考价值不高,导致内部控制工作负担加重,进而引发相应的风险问题。
(五)财务监督评价体系缺失,财务风险挖掘不深入
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未建立有针对性的财务监督评价体系,也未全面监察财务管理制度落实进展和成效,无法通过各项信息的有效收集与分析提前预判财务管理问题,更无法结合分析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处理对策。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针对财务管理问题采用的评价方式也不够科学有效,无法全面、深入地挖掘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可行性的风险预防对策,从而阻碍事业单位稳定长效发展。
(六)内控技术先进性不足,存在技术风险
内部控制技术的先进性、适合性也是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风险的诱发因素,如果内控技术陈旧过时,会影响执行效果,甚至产生执行偏差,导致内控工作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虽然事业单位已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会计管理信息化,提升了会计管理、内控工作效率,但目前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模式应用成效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难以实现财务资源共享,而且会增加内控工作的开展难度。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选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管理程序与内部控制工作任务存在不匹配的问题,或存在与国家政策制度要求不相符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内控工作执行成效,特别是在新会计准则推行后,如果内控技术与新会计准则的适应性不强,可能会诱发技术风险。
三、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和风险防范的可行性策略
(一)强化内控意识,优化内控环境
为加强内控体制建设,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成员的内控意识,提升全体员工对内控工作的认可度,创造有利于内部控制工作推进的良好环境氛围。事业单位可定期举办内控意识培训活动,分别针对领导层、内控工作者、内控工作相关联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强化内控工作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深度,使之意识到内部控制的价值和意义,进而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并根据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工作。通过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强化,还可以提高其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为内控体制建设提供充分资源,配备充足人员。而内控工作相关联人员的内控意识强化,可以提升其在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时的配合度。在内部控制审查过程中,当需要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时,各部门人员应积极配合,确保内控工作稳步推进,有效防范潜在的风险问题。
(二)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在完善内控机制时,需要做到以下内容:第一,梳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任务,合理划分各部门及岗位的内部控制职责,组建内部控制专业执行团队,保障内控工作全面落实,确保各项内控环节均有专人负责,所有人员均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并且能够精准、高效地执行。第二,合理分配各个内控工作者的权责,根据工作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力,通过权力的正确行使,提升相关人员对内控工作推进的配合度,从而提升内控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要保持内部控制部门的自主权限,使之独立于财务管理部门之外,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第三,事业单位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精准识别与有针对性地防控问题,可以展现财务管理的风险防控价值,并将现金流预算作为风险预警工作的重点,结合现金流转情况,合理设计发展方案,从源头上防控财务风险,确保事业单位具备充足的发展经费。
(三)全面监管内控过程,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内控工作监管任务的实施要以监管的全面性提升为重点,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流程,立足整体,科学规划各项监控任务,确保及时发现所有环节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并高效、妥善地处理与解决,进而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保障。事业单位监管任务落实过程中,要找出以往易被忽视的环节,消除监管盲区。同时,要科学编制监督审查预算,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现状,依法、合规完成预算方案编制,既要参照历史资料信息,又要具备科学发展的眼光,预测分析后续监管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变化,进而为会计管理中内控工作的顺畅落实提供指导,确保资金高效利用,避免后续会计管理的其他工作环节无序化。
(四)优化会计基础,强化会计内控管理落实效果
为奠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基础,化解各种易于出现的问题,需要高效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要提升会计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岗位的匹配程度,细化分解会计基础工作任务,并合理划分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量,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职责不清的问题而影响工作规范性和数据信息统计的精准度。同时,事业单位要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中涉及的各类资料信息,应以内部控制要求为核心,科学部署与实施会计基础工作,确保所提供资料信息与内部控制工作需求相契合,要求内控人员按时有效核查与校对数据。在内控工作持续优化的基础上,同步优化会计基础工作,从而夯实事业单位长效、规范发展的根基。
(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评价体系,深入挖掘财务风险问题
事业单位应从监督预防、科学评价方面入手,构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全面、有效、细致的监督了解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进展情况,通过有效的评价分析,把握预测财务管理薄弱点,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而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采取可行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与此同时,要引入科学的评价方式,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原则,多维度开展评价,深入挖掘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从而有效防控风险,通过全面监督、科学评价,为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化解、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保障。
(六)创新内控技术,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内控体制建设中,第一,事业单位要具备创新意识,利用新型技术手段科学预防与控制发生率较高的风险问题,减轻内控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第二,应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注重财务管理人员、内部控制工作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任务的贯彻落实为内部控制工作优质、高效开展奠定技术基础。第三,要构建财务共享平台,全面收集存储、灵活调取与内控工作相关的信息数据。第四,应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结合财务管理的需求,打造匹配内部控制协同管理平台。第五,对预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及合同六大内控管理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控,可在线处理账务,并具备公文流转留痕监管、移动办公等实用功能,以便有效开展收支核算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国库支付系统,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效,保障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四、结语
内控体制建设效果优化可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内部控制工作价值最大化。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中存在意识层面风险、运行机制风险、监管不当风险、会计基础工作风险、技术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可以从内控意识强化、内控机制及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内控监管全面性提升、会计基础优化、财务监督评价体系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合理应对各类风险问题,通过实施科学化、有效性的风险防范策略,推动事业单位健康、规范和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山西财税,2021(05):45-46.
[2]江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纳税,2020,14(27):63-64.
[3]吴宏.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财经界,2020(20):149-150.
[4]张忠东.浅析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纳税,2019,13(30):134.
[5]李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及风险防范分析[J].财会学习,2019(05):233-234.
作者简介:杜岩(1969),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本科学历,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