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宠物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锐品种,它们看起来个性十足又吸引人的眼球,有时也被称为“异宠”。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它们中有很多都不是本土物种,而是舶来品。将这些外来物种作为宠物会不会带来什么风险呢?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呢?
外来物种的是是非非简单来说,外来物种就是在本地生态系统中不存在的物种,因为一些原因进入到了这个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还要感谢外来物种——我们的文明基于驯化,而很多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驯化动植物,都不属于本土物种。比如,我们熟知的小麦来自中东的新月沃地;胡椒来自印度;玉米、辣椒、番茄和马铃薯来自美洲。但是,外来物种如果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去,则有可能形成自然种群,对本土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通常来讲,外来物种要形成自然种群,在当地定殖下来,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多数物种不能生存或只能形成临时种群。所谓的临时种群,就是那些需要依靠不断引入才能维持种群的情况。这样的例子不少,有的甚至能在自然界形成较大种群,比如海带。生于冷水的海带在我国海域很难成功度夏,不能形成自然种群,但在一些常年养殖海带的地方,海带通过向外散逸孢子,可以形成海带的野生种群。以青岛为例,20 世纪50 年代,青岛规划一部分海域开始养殖海带,在短时间内海带即形成庞大的种群并遮蔽了海底的礁石等,但随着70 年代末期青岛海带养殖业的衰落,这里的海带自然种群也消失了。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外来物种能够成功存活下来,并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繁殖,形成自然种群,成为“归化物种”。目前,关于归化物种的说法很多,按照《物种入侵》一书中的分类,归化物种里有较大危害的,就被称为外来入侵物种。
在我国,这样的物种有不少,比如在南方快速扩散的红火蚁,毒性很强,人被叮咬后有可能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它们捕食入侵地的小动物和昆虫,取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改变土壤环境,不仅破坏农业生产,还影响电力设施,危害极大。而美国白蛾、草地贪夜蛾、薇甘菊、紫茎泽兰、凤眼莲等著名的入侵物种与之相比,也都毫不逊色。如果细细数来,进入我国的入侵物种早已超过500 种,而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最具破坏力的100 种入侵生物中,超过一半已经进入了我国。
饲养“异宠”有风险
异宠也被称为另类宠物,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准确的定义,通常指那些不同于猫、狗等传统类宠物,既包括啮齿动物、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也包括多肉类、食虫类植物等,种类非常多。甚至当你在路上遇见一只昆虫,因为好奇而把它带回家饲养,也能涵盖进异宠的范畴。
相比传统宠物,异宠更加多样化,也能对应更多的陪伴场景。如小型化、微型化的异宠摆脱了猫狗等传统宠物对于较大空间的需求,其饲养和打理方式也更加简单,同时兼具一定的科普功能。异宠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的现象,代表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多元化,也是探知欲深化的具象表现。但是,当异宠上升到商业层面,特别是涉及到外来物种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市场上的很多异宠的来源不明,尤其是一些比较稀有的物种很可能是通过野外采集或者走私等方式进入我国,这不仅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造成了破坏,也给我国带来物种入侵的风险,就如202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所指出,必须加强管理。
以产于北美的红耳龟为例,由于生命力顽强、饲养容易、色彩艳丽、价格亲民,红耳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代了花鸟虫鱼市场上本土龟类的位置,成为低端宠物市场的龟类“一哥”。与此同步,红耳龟的养殖场也遍地开花,连食用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然而红耳龟还有另一个身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杂食的红耳龟会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它性情凶悍,鱼、虾、螺、昆虫、蝌蚪、蛙、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鸟巢中的卵和雏鸟等都是它的食物,这几乎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动植物。在环境中,红耳龟对本土水生龟类有强烈的竞争和排挤效果。
仅截至2011 年,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和云南,就已经在我国22个省市的34 条河流、20 个湖泊发现红耳龟的身影,其中长江、珠江、湘江、万泉河等尤为严重。据估计,我国野生红耳龟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其原产地,成为世界上野生红耳龟数量最多的国家。
“弃养放生”危害大
造成红耳龟快速蔓延的,除了偶然的逃逸外,更多是弃养和不当放生,尤其是后者。放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人们仁爱的朴素感情为基础。脍炙人口的《白蛇传》就是一个关于放生和回报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将蛇作为主人公,是因为民间相信蛇是有“灵性”并且可以修炼的,属于五大地仙门派之一的柳门。陆上的动物可以修炼成妖,水里的则是成精,其中龟鳖当属主流门派之一。出自小说《聊斋志异》的《八大王》就是一篇关于放生大鳖的故事。
价格亲民又供应充足的红耳龟自然搭上了这条船。一些地方的许愿池或放生池,乃至公园的水体都不能幸免,如2009 年《长江日报》报道从武汉归元寺放生池中捞出了足足上千只红耳龟。更有一些比较功利的“刷分”式“积德”放生,直接批量倾倒红耳龟,如2018 年《株洲日报》报道由民众组织的放生活动,向湘江成批放生红耳龟。如此操作,红耳龟怎能不遍布我国大江南北?
前段时间,引起民众普遍关注的鳄雀鳝同样与弃养或放生有关。
鳄雀鳝口部像鳄,因此得名。它是体型最大的雀鳝,长度可以超过1.5米,属于热带水体中的入侵物种之一。据推测,国内一些水体中出现的鳄雀鳝,很大可能是主人以观赏鱼的方式购买了幼鱼饲养,但随着鳄雀鳝越来越大,鱼缸已经无法满足其饲养需求,最终主人只能弃养或偷偷放生。
当然,弃养的事情也不只局限于新锐宠物,猫、狗等传统宠物也存在大量弃养的现象,这是城市中那些流浪猫、狗的最初来源。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选择宠物时,要本着对自己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先确认好选择饲养宠物的种类,再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它们。如果不再饲养,就应该采取妥善的方法善后。只有慎养,才能减少弃养,至于为了放生而放生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
(作者,冉浩,动物学者。曾著有《蚂蚁之美》《动物王朝》《物种入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