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江胜
自2001年建院以来,我们始终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工作重点,在近视防控专业领域、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科学体系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示范、辐射、带动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高整体水平。
在各级政府,教育、卫生等部门领导下,我们建立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统,2021年为福州市600家学校,85万余名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工作并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同时创新医校合作模式,自主开发“互联网+”智能视力监测平台,与学校实现精准对接,根据检查结果指导学生科学用眼、定期复查,视力发育情况可追踪、可回溯。在不断完善视力筛查体系外,通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层眼科医生、社区家庭医生、在校教师与保健老师搭建起了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相关专业培训,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元素。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不仅需要相关机构做好专业支撑,学校践行“一增一减”,学生注意调整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对社会大众的科普宣教更是至关重要。作为近视防控宣传科普工作的带领者和号召者,眼视光从业者应该积极肩负起国民视觉健康的重任,推进近视科普宣传体系建设,营造全民的近视防控氛围。
首先,所有的科普工作都要基于专业出发。这个专业不仅仅是验光要专业,还有认知与判断的专业。因为科普内容一定是科学的、有证据的,这就要求眼视光从业者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将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
其次,科普宣教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方式打造科普阵地:线上,通过网络新媒体创新宣传途径,将专业视光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和通俗有趣的讲述方法,有利于科普资源的广泛传播;线下,积极与学校、教育机构开发和眼健康有关的技术服务,并融入近视科普。通过组建眼科专家科普团队,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联合社会各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
需要强调的是,眼健康科普无法立竿见影,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潜移默化、久久为功的事业,既要增加科普内容的易受性,也要注意对受众分层分群。如对低龄儿童,应从如何保护眼睛切入进行科普;对初高中学生,应从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如何稳住近视度数切入进行宣讲;对家长群体,则需从“如何选择既时尚又安全的眼镜款式”“哪些镜片更安全”“在验配时如何分辨加工的精细参数”等方面切入进行详解。在科普宣教过程中,眼视光从业者更是“一根线”,要将所有零散的珠子串联好,从国家到社会,再到教育部门、学校与家庭,最后到孩子,巩固阵营,不断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有序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