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各行业实现创新优化的关键手段,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生产生活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能够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性。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依托互联网时代优势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是保证高校教育体系创新,优化教学本质的重要方法。因此,高校应重视计算机网路体系构建,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但在实际网络构建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会对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旨在研究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对策,以期为高校计算机网络构建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路;信息安全;防护方法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应用与支持,需要高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进行校园网络体系构建。但随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立,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网络体系安全,需要高校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完善校园网络体系,确保计算机网络稳定运行。因此高校要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以提高网络体系防护能力为目标导向,维护校园数据安全,避免数据丢失情况发生。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体系中的重要防护技术,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项技术手段。防火墙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基础内容,能够为网络信息流转提供有力保证,以自身技术性与严谨性带动信息安全服务[1]。防火墙的本质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进行隔绝,避免二者直接接触从而遭到网络病毒攻击。防火墙技术的诞生为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提供一定保障,确保病毒拦截效率与成果处于掌控之中,为网络信息数据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环境。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应用形式,智能防火墙和分布式防火墙。智能防火墙的工作原理是对病毒数据进行存储与记录,通过对比检测来拦截病毒攻击;分布式防火墙是通过中央系统进行统一控制,加强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体系完整的重要内容,是对数据信息的有效保护手段,能够为数据传输工作提供安全环境,保证数据传输稳定。数据加密技术作为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数据泄露,保证信息数据安全,通过技术体系加强数据防护性,避免出现数据破译与窃取的情况发生。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密钥管理技术等内容,数据传输技术本质就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保护,避免传输流程出错,影响数据使用;数据存储技术是构建一套全方位防护体系,将存储数据进行有效保管,避免数据丢失;密钥管理技术是数据加密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对信息数据进行授权管理,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稳定性[2]。
(三)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中的关键技术,是通过验证用户身份的方式来实现数据应用,确保用户身份与外部授权身份的一致性。通过身份认证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信息数据的保护,避免未经授权的用户对信息数据安全产生威胁。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指纹、虹膜等技术手段,主要是利用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技术是基于生物特征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人体生理结构进行身份识别,以此来保证信息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将数据算法与身份认证技术相结合,对用户身份进行演算匹配,保证个人身份信息的验证与识别,保证身份认证的完整性与正规性。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持高校教学活动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够为社会需求提供专业素质人才,以此来保证社会有序发展[3]。高校依托互联网发展背景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内容中的重要环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教学体系中已经成为主流思维。由于网络发展的特点与优势,能够实现对校园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动力,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时,要建立一套安全稳定的网络防护体系,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这样有利于维持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学活动效果符合预期目标。依托网络信息和资源能力实现教学体系现代化发展,所以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避免网络威胁对高校教学体系造成影响。同时加强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严谨性,以此为高校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基础支持,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深度应用。
(二)有利于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形式,高校发展也不例外。由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高校教学体系实现全新发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整体发展中,确保教学体系与计算机技术实现有效对接,为高校教育体系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高校应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塑造良好校园网络,以教学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推动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这样不仅可以维持教育体系的创新性与稳定性,还能保证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全面覆盖,保证高校信息数据安全。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保障机制,加大网络资源投入对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进行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深度结合,保证校园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在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打造智慧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网络体系[4]。
(三)有利于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体系深度结合,高校教学体系建设已经步入正轨,因此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体系,既能够推动教学内容多元化发展,还能保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度了解。在高校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有利于维持校园网络环境安全。校园环境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和思想内涵的关键因素,随着网络发展速度加快,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日益频繁,对网络不良文化的接触频率也在不断上升,这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很大影响。所以高校应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为目标导向,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将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充分过滤,降低大学生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接触,以此来实现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培育。同时要加大网络防护力度,保证校园网络环境正向发展,引导大学生积极成长。
四、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一)防范意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计算机网络建设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校园网络存在漏洞,容易受到网络威胁。高校缺少必要宣传手段和宣传力度,使得学生与教师对网络安全体系了解不深。同时学生和教师缺少网络防范能力,无法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帮助。
(二)安全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对校园网络管理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引导。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与校园发展需求结合不畅,无法有效提高校园网络管理水平。同时缺少健全的网络管理体系,对网络管理效果与效率不重视,影响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
(三)基础设备建设不全面
高校计算机网络体系建立离不开基础设备支持,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对网络基础设备不重视,无法推动高校发展理念对网络基础设备的有效整合。相关基础设备缺少可塑性和易扩充性,对前沿网络防护技术应用效果不佳[5]。
(四)缺少专业人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应用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才能实现,部分高校缺少专业网络人才支持,导致计算机网络体系存在漏洞,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影响校园网络安全。部分高校与高科技企业合作浮于表面,无法保证专业人才引进效果,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五、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是维持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应全面加强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网络安全意识,保证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构建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因此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力度,完善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第一,建立宣传体系,高校宣传部门应将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提高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知能力,确保其具备网络防范意识,为构建防范网络出一份力。宣传部门应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活动与大学生的联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网络防范知识,加强网络防范意识。第二,提高整体宣传力度,高校宣传部门可以定期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开办座谈会等,以此来全面推动师生成长,完善计算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知识和能力,保证高校网络环境的良性运转。同时宣传部门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公众号和张贴提示标语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深度引导,让大学生和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保证防范工作有序开展,为大学生正向成长提供有效助力。
(二)完善安全体系,加强管理水平
安全防护体系是维持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正常运作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应积极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稳定,为学生带来正向影响,避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动摇。第一,高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制度,保证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有序开展,以制度建立引导网络信息安全,结合校园发展状况落实防护制度内容,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符合发展需求。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排查机制,加大整体监督力度,以推动校园网络完整运行为前提条件推广管理水平,对计算机网络防范体系实行全面管理。同时应设立责任制度,保证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为校园网络信息应用制定规范制度。第二,完善网络管理体系,高校应提升网络管理效率,以维护网络安全为前提建立管理体系。充分整合校园资源,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进行优化,这样,不仅可以推动网络防范行为的实施,还能为管理体系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应规范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以完整的管理团队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安全防范体系的良性运转,为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基础保障。
(三)推动设备建设,优化管理系统
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应充分迎合国家信息化建设内涵,以加强网络防护能力为基础,推动防护网络建设。高校应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和理念实现校园网络基础设备的优化与创新,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基础设备支持,建立一套符合发展需求的设备维护制度,保证网络管理系统的完整。第一,做好基础设备建设,高校应充分结合发展理念对校园网络基础设备进行整合,保证基础设备的易改造性和可扩充性,以此实现基础设备的串联管理,保证设备的有效使用。推动校园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建设,全方位支持平板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为教师和学生塑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利用基础设备将校园网络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形成覆盖校园的内部网络体系。第二,建立信息存储安全管理体系,将高校计算机软件纳入管理体系中,保证安全管理软件、检测系统和防护墙体系等技术的深度使用,为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检测能力,加强网络防护体系建设,保证防范功能发挥作用,为高校网络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四)培养专业人才,保证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具备专业性与严谨性,需要专业人才实现整体防范网络构建,为高校网络体系运行奠定基础。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体系融合程度越来越深,高校对计算机网络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推动计算机网络发展,搭建符合校园使用需求的内部网络体系。第一,高校应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让其兼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不仅能够实现人才培养,还能推动高校计算机网络完善。还应以加强校园网络服务效果为目的,深化校企合作力度,为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确保计算机网络人才在信息安全体系中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填补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缺口。第二,组建专业技术队伍,高校应制定严格的人才引进标准,确保相关人才具备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能力,提高专业人才薪资待遇,以此吸引网络技术人才。同时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证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网络安全体系知识,为高校发展提供有效助力,确保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
(五)加强网络控制,提升保护意识
首先,促使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相关人员对于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促使在网络安全管理的进程中受到影响。因而,要想真正加强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效力,高校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针对网络安全保护的技术保障,并逐步形成系列管理制度。让各种相关防护软件,能够起到对病毒的监测作用,防止黑客入侵。同时让系统及时监督网上用户的行为,适时弹出安全提示窗口,防止出现各种安全防范问题。
其次,要想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效率,就要提高高校师生对于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培养高校师生维护网络安全意识,让高校师生能够对一些较为常见、普遍的网络陷阱,加以初步控制。并且在网络识别的过程中,让高校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出较为常见的网络诈骗、信息盗取等网络安全问题。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对网络安全产生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的保护意识,继而延伸到教师及教职工中。高校要积极开展多项网络安全防护知识宣传讲座,利用这种形式,增强高校师生对于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防止常见电信诈骗案件的传播,降低网络安全问题对高校师生的危害。
(六)加强合理应用,完善管理机制
第一,要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合理应用,防火墙就如其字面意义一样,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针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防护的屏障。对其加以合理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防止外界危害,对网络安全造成侵袭。但纵观高校对于防火墙的使用情况,发现绝大多数的电脑都会提醒网络安全问题,但却没有为用户推荐契合其使用的防火墙。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在网络防火墙具体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客观情况,不断完善防火墙的具体功能,设置转变传统防火墙设计理念,使防火墙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防护,提升用户数据安全,提升用户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识别每位用户的信息数据,将这些信息数据存储在大型数据库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每位用户在网络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针对这些数据对防火墙技术进行研发,使防火墙能够更契合用户需求,使防火墙能够更具便捷性,从根源上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
第二,为搞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细化各项防范规章,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每位用户在上网的过程中,能够开展健康活动。同时,高校要积极研制并实施,有关于责任管理的机制,并依托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当某位高校相关人员出现违反规章操作的行为,发生安全问题,要给予及时处理,不能够推诿。此外,要使用围绕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定的相关访问权限,防止越级、跨界行为的发生,并且要求相关人员,针对现实使用情况,对使用者进行权限设计,严格以密码方式进行控制。最大限度保障计算机网络关键信息的安全,防止黑客入侵、信息盗取等行为发生,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在高校中的全方位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需要高校重视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在维持教育体系良性运转的基础上提高校园网络安全性。在实际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过程中,可以从增强防范意识、完善安全体系、推动设备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构建出符合高校发展需求的网络防范制度,保证高校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最大限度降低信息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加强高校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马玥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探讨[J].现代信息科技,2022,6(19):116-119.
[2]李英杰.新时期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337(2):111-112.
[3]梁艳,李亚亭.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206(12):255-256.
[4]戴雷雷.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25(33):70-71.
[5]吴红姣.基于人工智能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对策探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22(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