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丽
摘 要:随着茶叶栽培技术的发展,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意义,深入探讨相关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生产;茶叶栽培;高产栽培
引言:在茶叶栽培技术中,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茶叶有机化高产栽培水平,必须提高对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并设法优化技术应用要点,保障茶叶栽培工作顺利开展。
1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应用意义
1.1促进茶叶产量提升
随着茶叶生产消费市场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群众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茶叶产量只有不断提升才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茶叶,有效减少茶叶各类病虫害的产生频率,增强茶叶抗灾抗病的免疫性能,从而促进茶叶产量提升。
1.2促进茶叶栽培流程精准化
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茶叶栽培流程的精准化管理,工作人员在各流程中采用更加规范的栽培操作,实现栽培流程的精准化,提高茶叶的质量及产量。同时为了满足群众对生产的茶叶及市场销售的茶叶提出的更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茶叶栽培的精准化管理,促进栽培流程精准化。
1.3促进茶叶栽培方法科学化
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在茶叶的选种、施肥、灌溉及修剪等工序中,按照相关栽培标准规范对各工序进行管理,促进栽培方法的科学化[1]。此外,茶叶有机化栽培的本质特点具有科学性,在栽培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茶叶栽培方法的科学化。
2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2.1茶叶品种选择不合理
在茶叶栽培之前,工作必须对茶叶的品种进行选择,以便茶叶栽培之后能够充分适应栽培环境。现阶段部分工作人员在茶叶的品种选择工作中,存在选择不合理的问题。工作人员没有根据茶叶栽培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光照条件及温湿度条件等方面的具体因素,对茶叶的品种进行合理选择,导致茶叶在栽培之后出现环境适应能力差、存活率低、病灾的抵御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对于栽种不同茶叶品种的茶园,工作人员没有根据各类品种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选择茶叶品种进行搭配栽培。各品种的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争夺养料、生长需求互相干扰等方面的问题,对茶叶的有机化生长及高产造成不良影响。
2.2茶叶栽培密度不合理
茶叶通常具有众多不同种类,在栽培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工作人员在栽培时需要根据茶叶的不同种类及具体栽培需求,合理选择茶叶的栽培密度。现阶段部分工作人员在栽培过程中对茶叶的栽培密度控制不合理,存在茶叶间距过密的现象。茶叶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充分吸取到光照及养料,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2]。此外,在具有坡度的栽培场地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坡度的具体倾斜程度对栽培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在土畦的宽度及茶叶株距等方面,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坡度的具体大小合理控制栽培密度。在坡度较大的栽培区域,工作人员没有将土畦及茶叶株距的栽培密度调整在单行,同时对于坡度较小的栽培区域,工作人员没有选择多倍间距的栽培方法对栽培密度加以控制,对茶叶的生长需求及高产造成影响。
2.3缺乏科学的施肥管理
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长阶段通常具有不同的生长需求。在肥料养分需求方面,工作人员应按照茶叶的具体生长阶段,对茶叶施加不同种类及用量的肥料。现阶段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茶叶的施肥工作时,缺乏对肥料的科学合理管理。部分工作人员在施肥过程中,选择的肥料种类较为单一,忽略了根据茶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具体生长特点选择多种类型的肥料。单一肥料的施加通常导致茶树对该种类的化肥产生抗体,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耐药性,使茶叶无法汲取到肥料养分,影响茶树的生长。此外,工作人员对施肥工作的管理意识不强,同样会出现施肥工作缺乏科学管理的问题[3]。在茶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工作人员没有对茶叶的具体肥料养分需求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因缺少某种化学元素的营养,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的问题,影响茶叶的正常生长及高产。
3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应用要点
3.1选择优质茶叶品种
不同茶叶的生长需求及所需的生长环境不同,工作人员在栽培之前需要仔细调查了解栽培区域的周边环境及具体特点。在充分掌握栽培区域的具体情况后,工作人员应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茶叶品种进行栽培,满足栽培区域的需求。在影响茶叶生长的众多因素中,气候条件是关键影响因素,工作人员在栽培之前,应根据栽培区域的具体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优质茶叶品种。不同茶叶品种在气候条件方面具有不同的生长需求,因此在选择茶叶品种时,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茶叶品种最原本生产场地及生长地区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该地区的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茶树品种是否能够充分适应栽培区域的气候条件进行判断。例如,黔南州地区的具体自然及气候特点为:黔南州地区是高原向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整体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同时黔南州的平均海拔较高,温度通常在十度以上,降雨量较多,具有充足的温湿度。黔南州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冬季通常没有过于寒冷的气候,同样夏季时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较低。属于较为典型的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有利于各类动植物的生长,能够充分满足茶叶气候方面的生长需求,适宜茶叶的良好生长。在品种选择方面,工作人员应注重选择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品种,只有各方面生长影响因素适应能力都相对较强的茶叶品种,才能够为栽培工作及后续茶树的良好生长提供基础条件。此外,工作人员在选择茶叶品种时还需要考虑到茶树的成熟时间,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类型进行选择,满足不同群众对茶叶的不同饮用时间需求,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茶叶品种选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茶树的具体发芽、成熟及采收时间进行合理选择。保证茶叶品种在选择后,从栽培到采收的整体时间能够满足相关的具体栽培需求。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根据茶叶品种的具体性能进行搭配栽种,促进茶叶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及自然灾害的产生频率。在选择优质茶叶品种后,工作人员可以对茶叶进行播种工作,为后续茶叶品种的栽培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工作人员在播种之前需要首先进行整地翻耕工作,并注重科学合理地选择播种季节及播种时间。
3.2做好茶叶修剪工作
为了解决茶叶种植密度不合理的问题,工作人员应对密度过高的茶叶进行修剪,保证茶叶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及养料需求。在修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茶树的具体生长特点及习性选择合适的修剪方法,同时注重掌握正确的修剪方向及修剪力度。修剪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茶树生长阶段初期的修剪工作,生长阶段初期的茶树修剪目的应以修形为主,使茶树按照正确优美的树形进行生长发育。生长阶段初期的茶树在生长至一定程度后才可以进行修剪工作,通常在高度达到30厘米时,工作人员可以对茶树进行整体生长阶段中的第一次修剪。主要修剪位置应集中于树冠处,在距离树根区域15厘米左右的位置,工作人员应将茶树顶部新生长出的多余树枝清除修剪。在首次修剪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在茶树生长至一定时间后,需要对茶树进行再次修剪。在第二次修剪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重灵活调整修剪位置。在距离第一次修剪位置的上方区域进行第二次修剪,具体修剪位置通常应与第一次修剪区域保持一致,在第一次修剪区域上方15厘米左右的位置。在经过两次修剪后,工作人员需确保茶树高度合理,整体高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如果修剪后茶树过高,工作人员应将茶树顶部新生长出的树梢修剪掉。此外,工作人员可以对生长阶段初期的茶树进行水平修剪,在距离第二次修剪位置上方的区域进行修剪,同时注意与栽培区域的地面保持适当的距离。第二,茶树成熟生长阶段的修剪工作,工作人员在修剪成熟期的茶树时,应合理选择修剪方式,控制修剪力度,采取轻剪的方式。在修剪季节方面,工作人员应选择在春季和秋季对茶树进行修剪。在春季和秋季中,成熟期的茶树养分需求较多,枝叶生长速度向衰老期过渡逐步缓慢,为茶树修剪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修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首先将树冠区域的树枝清除[4]。在修剪方式方面,工作人员应采用深剪方式将不同形状的枝条进行修剪,将枝条的粗细程度进行统一调整,避免枝条过粗对茶树汲取养分造成阻碍。成熟期的茶树通常会经历茶叶采收工作,在茶叶全部采收后,工作人员需要继续对成熟期的茶树进行修剪,将粗细程度差距过大的枝条修剪清理,使茶树的树冠呈弧状生长,以便施肥灌溉工作顺利开展。
3.3科学管理施肥技术
化肥是茶叶生长过程中必备的养分需求,对茶叶的良好生长发育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在对茶树进行施肥工作时,应注重采用正确的施肥技术,对施肥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3.3.1基肥。茶园基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每年都施一次,另一种是隔年施一次,一般在采完秋茶开沟深20—30厘米施。幼龄茶园每亩每年施厩肥1000—1500公斤或饼肥100—150公斤,或茶园专用复合肥150—200公斤,过磷酸钙25—50公斤,硫酸钾10—20公斤;投产茶园每亩每年施堆、厩肥1500—20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或茶园专用有机复合肥200—300公斤,隔年施过磷酸钙75—100公斤,硫酸钾15—5公斤。
3.3.2追肥。一般2—4次,春茶萌发前和春茶结束5月份及时追施速效茶树专用复合肥,夏秋季采茶园每批采摘后追施一次,可进行2—3次,秋季后期养蓬茶园2次即可。施用量,春芽萌发前7—10天施第一次,用量约占全年40%—50%,第二次春茶结束及施用,用量占10%—15%,第三次夏茶后期7月施用,用量占10%—15%,第四次9月施用,用量占20%—30%。
3.4水分管理
水分的存在及其代谢对茶树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据研究茶树生长适宜的环境水分指标是:土壤含水量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给茶树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有机茶园水分管理重点是茶园灌溉和茶园排水。茶园灌溉可采用自流灌溉、喷灌和滴灌,灌溉水源要未受污染、pH指标呈弱酸性,由于地下水与表土温差大,严禁使用地下水直接灌溉。山区茶园最好能利用水源与茶园的落差,安装滴灌系统,既可节约水源、能源,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不破坏土壤结构。在茶园管理中注意观察茶园土壤干湿度,如土壤搓不成条则表明土壤缺水,另外也要考察茶树是否有缺水症状,如茶树缺水芽叶则会萎蔫。茶树怕涝,在新建有机茶园时还应设置好茶园的排水系统。结合道路网的规划,把沟、渠、池及泵房等水利设施统一安排,要沟渠相通,渠池相连。暴雨后检查茶园是否有积水现象,及时开沟排水。同时根据当地土壤特点,进一步做好排湿排水工作。在茶园管理中结合土壤耕作、茶园铺草、合理间作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能,也是茶园水分管理的关键。
3.5注重茶叶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防治。
3.5.1农业防治。一是选择和搭配不同优良品种,尽可能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选用抗虫能力强、品质优良、丰产的茶树品种;二是茶树与木本植物间作,利用林茶间作、果茶间作等,调节茶园区域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变茶园生物群落环境;三是科学施肥,以农家肥、绿肥和腐植酸肥等有机肥为主,秋冬施入;四是提高茶树下树率,充分利用夏秋茶青资源,减少害虫食源;五是茶园深耕,结合秋冬施用基肥时进行茶园深耕,深度30厘米左右,表土层更换到深土层,可减少土壤中越冬虫口数量。
3.5.2物理防治。一是人工捕杀,人工摘除茶毛虫卵块、茶蓑蛾蛮等集中烧毁处理;二是诱杀,应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新型LED窄波杀虫灯、数字化色板诱杀茶毛虫、茶尺蠖、茶毒蛾、茶细蛾、茶小绿叶蝉等。根据茶园坡度及方位设置诱虫灯,平缓向阳南面每30—50亩安装一盏诱虫灯,每亩安装20—30张诱虫色板。
3.5.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有昆虫天敌、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茶园中的生物群落,有很多害虫天敌和寄生菌,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优势防治害虫。一是生物多样性防控,在茶园中放置草把供天敌红蜘蛛繁殖,扩大其种群数量,控制害虫数量,减少或控制危害,利用缨小蜂防治茶小绿叶蝉,寄生蜂防治茶树蛾类害虫;二是在茶园中养鹅养鸡,每亩茶园放养25—30只,每2000—3000平方米为一小区进行分区管理;三是应用植物园源和生物源制剂防治病虫害。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放射性制剂或拮抗菌制剂,茶毛虫核型多角体、茶黑毒蛾寄生菌制剂、茶尺蠖寄生菌制剂、卷叶蛾寄生菌,乙基多杀菌毒、韦佰虫座孢菌等。直接用被寄生菌寄生幼虫体,如荼毛虫、茶黑毒蛾每桶水(16L)幼虫寄生体50—100头,捣碎过滤加水喷到茶树上,卷叶蛾寄生菌0.1亿—0.2亿/mL白僵菌孢子液喷到茶树上,茶毛虫核型多角体5*106、7*106、9*106PIB/mL,对第一代茶毛虫幼虫防效达90%以上;四是植物制剂1.6%狼毒素600—800倍液防治蛾类幼虫,起到很好防效。
综上所述,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茶叶栽培的质量。只有聚焦促进茶叶产量提升、促进茶叶栽培流程精准化及促进茶叶栽培方法科学化等方面的应用意义,并根据发展现状采取相关的应用要点,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保障茶叶高产。
参考文献:
[1]茶叶施肥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罗贤力;席明;郑克梅.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5).
[2]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分析[J]. 侯宏江.科技展望,2014(18).
[3]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 梅际平.农业与技术,2017(06).
[4]杜登银.基于茶叶种植现状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的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