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华
小学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课程。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分析了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希望能够给小学体育教师一些参考帮助。
一、体育课程核心素养与教学问题
从目前实际来讲,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首先,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不足,没能吸引小学生切实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目前的体育教学活动较为单调,不论是室内教学还是室外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趣味,参与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学方式单一,室内教学局限于单纯的书面讲解,室外教学则是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最后,对核心素养的融入不够,未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展开有效培养。
二、小学体育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创新改进策略
(一)引入趣味元素创新体育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培养,通过趣味化的手段来实现引导,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比如,在针对篮球项目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趣味运球”“双人抢球”等活动,以趣味化的手段承载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感受,这就为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采取多样化手段展开教学。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构建,从而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模式下进行学习。首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比如教学跳高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跳高比赛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展开有效的学习。其次,构建翻转课堂。在新时期,可以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翻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学习。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让学生先观看视频了解具体的技术动作,并且展开模仿练习,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动作操作。通过这样的一个流程,可以充分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创新体育教学。具体来讲,首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拓展切入,基于健康意识、锻炼意识等方面拓展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这方面素养展开培养。其次,构建拓展训练,延伸体育教学。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该着眼于时代变化,着眼于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构建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施趣味化教学,并且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中,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